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填空。
余音绕(_____) (____)然不同 精兵(______)政
雅(_____)共赏 独(____)匠心 脍(_____)人口
①精减人员,缩小机构。(______________)
②好的文章或作品人人称赞。(_______________)
③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
2、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游园不值》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写的,这首诗前两句写作者去游园,没能进到园里去,本来是件________的事,但是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满园的春色,心情由________转为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中,作者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美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蔺相如避着廉颇,( )怕廉颇,( )为了赵国的利益。
(2)朱自清一身正气,( )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每天上学,( )我去约小明,( )他来约我。
4、查字典填空。
1.“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第六笔的名称是________
2.“匪”字是__________结构,部首的名称是_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
5、写出成语中的历史人名
乐不思蜀(____) 纸上谈兵(_____) 指鹿为马(_____) 刮骨疗毒(______)
四面楚歌(_____) 入木三分(_____) 悬梁刺股(____)
卧薪尝胆(______)完璧归赵(____) 铁杵成针(____) 负荆请罪(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
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
【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7、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鸣惊人
楚庄王登位执政已经三年了,然而三年之中,他没有颁布一项命令,没有管理一件政事。//
有一天,右司马在宫中侍坐,对庄王隐喻道:“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 )不展翅飞翔,( )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庄王笑笑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是细心观察民情事理。这样的鸟( )不飞,一飞必定冲云天;( )不鸣,一鸣就要让人吃惊!你放心吧,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
半年以后,楚庄王就开始亲自治理国家政事:废止了十项陈章,兴立了九件新政,诛杀了五个不法大臣,起用了六位贤德隐士。从此,楚国大治。//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陈章:①安放;摆放。②叙说。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姓。在这里应选 (______)
(2)大治:①治理。②旧称地方政府。③指安定或太平。④惩办。在这里应选 (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文中右司马对楚庄王的隐喻,你读懂了吗?请你想一想,写一写。
(1)“时过三年”隐喻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展翅飞翔”“不引吭高鸣”分别隐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段落已用“//”分为三层,请概括第三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点题的句子。你能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写出一个熟语吗?
【6】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庄王治国的经验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地球确实得天独厚。它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幸运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绿洲上的人类,当他们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前途和希望的物种。
1.用“幸”字组成词语填空。 .
( )的人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绿洲上( )地生活。
2.联系上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地球?
3.这是课文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 关系,起 作用。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 。
11、阅读理解。
不抱怨,靠自己
崔万志
我出生在一个农户家庭,出生的时候脚先落地,头被卡在里面了,一连几个小时都不来。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呼吸,然后赤脚医生就逮着我的腿头朝下使劲地抖,一直抖了十个小时,我才有了第一声微微的哭泣,就这样我活了下来。我九岁的时候上小学,记得从我家到小学之间有一条沟,别人很容易就跨过去,我就跨不过去。我也不愿意我的父母天天背着我送我上学,我试着蹲下去然后趴在地上,然后爬下去,然后再爬上来。也许,上天从我小时候就告诉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上高中那年,我中考的分数在我们县里名列前茅,我被一个重点高中录取了。把学也交了,床单也铺了,突然间被校长发现了,校长就很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学校怎么来了一个残疾人?”然后便在几分钟之内把我和我父亲以及我的行李踢到校门之外,指着我说:“就算你考上大学,也没有学校要你,你还耽误我一个名额。”我爸当时就跪了下来,一跪就是两个小时。我恨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爸用双手捧着我的脸对我说:“万志,你听着,没有为什么!抱怨没有用!书还要不要读?”我说:“要!”我爸说:“那么回家吧。一切靠自己!”
我上大学的时候,真的害怕没有大学收我,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偏僻的离我们家里恨很远的一所大学,很幸运我被录取了。
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着找工作,我天天跑人才市场,我投了上百封简历,没有一家单位要我。我记得最后一次,我很早很早就去排队,排在第一位。面试的招聘官看着我,指着我就说:“快走开,快走开!别挡着后面的人。”
那天走在大街上,风好大,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滚了下来,我心里非常绝望。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那个声音就在我心里嘣嘣地敲打着我,我想起了父亲的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我改变不了现实,就改变我自己,我也不再抱怨,甚至不再难过。
我去摆地摊、卖旧书、卖卡片,我一顿饭分两天吃,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我开了自己的一个小书店,后来又开音像店、开超市、开网吧,我的书店被烧过,超市被偷过,网吧被拆了一次又一次。后来我又开始开网店,我把多年积蓄二十多万一下子亏光了,再后来我又开,又成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欠了外债四百万。但是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挫折,所有的痛苦,我埋藏在心里。我说不出来,我也不想说,因为我知道,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就这样,我坚持、坚持、坚持下去,一直把我们的旗袍做到天猫第一名。
走到今天,我回头再看看我走过的这些经历,这些挫折,原来都是上天对我最好的安排。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选择抱怨,我们内心是充满着痛苦、黑暗和绝望的;选择感恩,我们的世界就充满着阳光、希望和爱。
【1】作者人生之路遭受了哪些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你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不抱怨,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历磨难最终有伟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一人并简要叙述他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的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_________) 浓稠——(_________)
搅拌——(_________) 好奇——(_________)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名叫____;“孟”指的是____,名叫____。
(2)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1)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3~5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 _____ ____
【5】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下列哪个词语的表述最恰当?请在括号内打“√”。
事不过三( ) 知错就改(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邻而居( ) 投机取巧( ) 知子莫如父(母)(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格列佛游记(节选)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梗概】
①格列佛是英国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人。他年轻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四次游历。
②1699年,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遇险。在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后,他被小人们用专车运到京城献给了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当时,另一个小人国布莱福斯库王国准备入侵利立浦特,但在对抗中格列佛不愿彻底消灭布莱福斯库王国,这使得皇帝很不高兴。后来,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又使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便赶快逃回到英国。
③格列佛回家后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了风暴。在被刮到布罗伯丁格纳(大人国)后,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带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挣钱。之后,这个农民把他卖给了皇后。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由于思乡心切,格列佛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老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丢进了海里。随后,他被路过的一艘船救起,并乘船又回到了英国。
④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被一座叫“勒普他”的飞岛(飞岛国)救起。这里的人十分奇怪,国王和大臣们整日在飞岛上沉思,沉迷于毫无实际用处的科学研究。岛上环境荒凉无比,人们甚至没有衣服和食物。格列佛走访了荒诞不经的巴尔尼巴比、精通魔法的巫人岛、长生不老的拉格那格王国,最后路过日本,再次回到了英国。
⑤五个月后,格列佛受聘为“冒险号”的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叛变的水手把他放逐到“慧骃国”。在这里,格列佛被一种形状像人,名为“耶胡”的畜生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救了他。原来马是这个国家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驱国”。然而,“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所有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最终只好回家。
【节选】
①布莱福斯库王国位于小人国东北偏北的一个岛上,两国被一道宽八百码的海峡所分隔。我还没见到过这个岛国,由于知道了这场蓄意准备中的入侵行动,我便避免在这一带的海岸上出现,唯恐被某艘敌舰发现,因为敌方对我还是一无所知;值此战争期间,严格禁止两国间的一切交往,违者将被处以死刑;国王下了一道禁令,不管什么船一律停航。
②我将考虑好的一个俘获整支敌舰队的设想告诉了国王。根据侦察兵的情报,我们得知这支舰队正泊在港口内,只待刮起顺风便要起航。我向那些经验最丰富的水手了解这道海峡的深度,因为他们经常探测那儿的水深。他们告诉我,在涨潮时,海峡中最深处是七十格鲁姆鲁夫,也就是欧洲尺寸的六英尺[注]左右,其他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十格鲁姆鲁夫。于是,我走到布莱福斯库对面的东北海岸边,躺在一座小丘后面,掏出我的袖珍望远镜,窥看泊在港湾里的敌人舰队,我看清了这支舰队包括约五十艘军舰和大量的运输舰。然后我回到住所,下达了命令(已授予我这个权力),要求为我准备大量的最粗的绳索和铁棍。这些绳有打包绳那么粗,铁棍的粗细长度和编结针差不多。我将三股绳绞在一起,使它更结实牢固;出于同样的考虑,我又将三根铁棍绞成一根,棍尖都绑上一个钩子。就这样,我绑好了五十个钩子并配上同样多的绳索,带上它们我又回到了东北海岸边。我脱去外衣、鞋子和袜子,只穿着紧身皮背心,在潮水最高峰到来前半小时走进海水里。我尽最大速度蹚水而过。到中途游了大约三十码,便又踩到了硬地;不到半小时我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敌人的舰队边上。
③敌人见到我都大惊失色,纷纷跳船向岸边游去,他们的人数至少有三万。这时我取出准备好的索具,在每艘军舰的舰首锚洞里绑上一个钩子,又在钩子的另一端绑上绳索。在我忙着进行这项工作时,敌人向我发射了数以千计支箭,许多箭矢射中了我的手和脸,它们不光让我疼痛无比,还大大影响了我的工作。最令我担心的便是我的眼睛,要不是我急中生智想到一个应急办法,我保准就会失去双眼。在我衣服的一个暗袋里放着许多日常所需的小用品,其中有一副眼镜,就像我先前交代过的,这副眼镜也没让国王的那两个检查官发现。我掏出眼镜,尽量牢靠地将它固定在鼻梁上;这样装备完毕后,我置敌人的箭雨于不顾,继续勇敢地干我的活计;有许多箭射在我的眼镜玻璃上,但至多不过让它们稍受伤损,并无什么妨碍。这时,我已绑好了所有的钩子,我用手抓住绳扣,开始拖曳;但没有一艘船挪动,原来都被抛下的船锚牢牢拖住了,我还得鼓起勇气,采取果断行动。于是我放下绳索,让钩子依然牢牢地挂住所有的军舰,然后我断然掏出匕首,割断了所有的锚索;这么做时我的脸上和手上又挨了二百多支箭。最后,我抓起系住钩子的所有绳子结在一起的绳扣端,不费吹灰之力拖起敌人的五十艘最大的军舰就走。
④布莱福斯库人根本想象不到我想干什么,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度地惊愕之中。见到我割断他们的锚索,他们便以为我的目的只是让舰只漂走,或是让军舰相撞纠缠在一起。可等他们看清整支舰队一起移动,又见到我正拖着绳索的另一端,他们真是伤心欲绝,大声号叫起来,这幅惨景真是无法形容,难以想象。等我脱离危险时,我便停下来,拔出扎在我手上和脸上的箭,往手上和脸上涂抹油膏,就是我初次登岸遭箭射后他们为我涂的那种油膏。然后,我摘下眼镜,等了一小时左右,等潮水稍稍退落一点后,再拖着我俘获的舰队涉过了海峡中部,平安抵达小人国的王家港岸。
(选文有删改)
【注释】英尺:一种计量单位。1英尺约等于0.3米,6英尺约等于1.8米。
【1】(词语含义)请你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神不知鬼不觉:_________________
(2)不费吹灰之力:_________________
【2】(情节梳理)默读梗概,想想名著中格列佛在游历中都遇到了哪些奇特的人或物,并完成下面的游历路线图。(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内容概括)读节选片段,说说格列佛在捕获敌军舰队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又是如何实施的。
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实施:__________________
【4】(人物形象)读完节选的片段,你觉得格列佛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从……(事例)中,可以看出格列佛是一个……(性格)的人”的句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例]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