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词语。
(_______)心独运 身(_______)其(_______) (_______)气(_______)人
奋不(_______)身 弄(_______)成(_______) (_______)(_______)向荣
神机(_______)算 (_______)(_______)其谈 (_______)里如一
(_______)(_______)有味 不屑(_______)(_______) 争论(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您的额头上已__________________ ;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 _______________。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______________ 。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_________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______ ,您是_______ ,您是______!
2.亲爱的同学们,在这_______ ,让我们再给小树____,_______!等到这些小树长成________ ,等到我们也成为________ ,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 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的激流 (_____)的姑娘 (____)的容貌
(_____)的舞姿 (_____)的手法 (____)的性格
(_____)的唱腔 (_____)的表演 (____)的歌声
4、补充四字词语。
莫_____其_____ 惊_____动_____ 张灯结_____ 别无_____
视_____如_____ 无_____有_____ _____七八_____ 千钧_____
5、你能填上不同的关联词吗?
(1)(_________)我去玲玲家,(_________)玲玲来我家。
(2)(_________)我去玲玲家,(_________)玲玲来我家。
6、阅读《卜算子·咏梅》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两首诗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各长在什么地方?这么写各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巴峡__巫峡,_____襄阳__洛阳。
【1】将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的作品,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此诗堪称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他最高兴时写下的诗。
【3】诗人“喜欲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以下诗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要理解词语的古今意义的不同。比如:诗中的“妻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青春”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象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的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了为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一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是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的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呻吟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说说文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琴师是怎样使那位少年放弃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的梦想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不一会儿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 )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父亲为什么觉得贫困生的名额应该归嘎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说。
××超市购物券使用说明 ①本券不记名,不挂失,遗失不补。 ②本券面额50元,不兑现金,不找零钱。 ③有效时间:2020年1月10日-1月20日。 ④本券只限一次性使用。 |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这张购物券丢失了,可以到柜台补办。( )
(2)这张购物券只能用一次。( )
(3)这张购物券不能兑换成现金。( )
【2】2020年1月15日,王阿姨拿着这张50元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她只买了一瓶价值36元的洗衣液,你觉得王阿姨这样购物划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タ,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成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推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一填。
详 写 | 除夕 | 热闹场面 | 做年菜 穿新衣 贴_____ 贴年画 放鞭炮 吃_____ 祭祖 守岁 |
_____ | 休闲活动 | 拜年 待客 _____ |
【3】任选一题回答。(从写的角度写,可以举出三种习俗)
(1)课文是怎样写出“除夕真热闹”的?
(2)课文是怎样的写出 “休闲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我知道文章详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春节吃鱼,寓意是_______。山陕甘会馆建筑上雕刻有蝙蝠,寓意是_______。
(3)通过学习课文《腊八粥》《寒食》《十五夜望月》,我知道了传统节日还有腊八节、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孩子,行!
想当年,面对内外压迫和侵略,革命前辈是何等的(英雄 英勇)无畏。他们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同敌人血战到底,换来了新中国的艳阳天。不过,当今也有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仿佛是“小皇帝”。这些孩子生活是舒服了,但生存能力却退化了。当今时代,社会在竞争,全球在竞争,这些孩子还能不(梦醒 猛醒)吗?
中国孩子面对世纪的挑战,一定要经常想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孩子当然有志气,为中华民族争光!
去年暑假,四十多名少先队员代表大陆儿童去香港参加了“少年大使交流营”活动。那是对每个参加者的一次磨练。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回来,人很疲乏,但还要爬七八百级台阶,登上山峰才能回到营地。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营地没有热水洗澡。三四十人睡一间房子,不少人还睡在地板上,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博得了广泛的赞扬,为大陆儿童争了光!
是啊,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民族自尊心,有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我们就可以说:“中国孩子,行!中国孩子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 合适)建设者和接班人!”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英雄 英勇)________
(梦醒 猛醒)________
(合格 合适)________
【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
【4】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此是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想对自己的同龄人提出哪些呼吁呢?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写出引用这句话的作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___ 于:_________
这句话作者引用______的话,作用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中心句和后面三个句子是_______关系。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16、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题目:《及时雨》
《水浒传》中有一位“及时雨”宋江,每当江湖朋友有难之际,他都会伸出援手。在生活中当你寒冷时,有人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及时雨”朋友吗?愿不愿意把他介绍给大家。提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