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潮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词语巧搭配。

    (    )的训斥      (    )的教诲

    (    )的威严      (    )的惩罚

    (    )的祈祷      (    )的阴影

     

  • 3、修辞手法我在行。

    1.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________

    2.看到鲜绿的麦苗,农民伯伯就嗅到了面包的味道。________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________

    4.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

  • 4、读拼音,写汉字。

    luò tuo   jiǎo bàn là yuè   qī xī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qīn qi áo  yè wū yā   wén zhānɡ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kāi záo     róu cuō     fén shāo     yān zhī fēi fú

    ( )( )( )( )   ( )

    yán jùn     huā ruǐ     kǒnɡ bù     zhēnɡ biàn     sī kōnɡ jiàn ɡuàn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一文,文章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

    2短文里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一句中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明居里夫人热爱科学、淡迫名利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4文中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温暖的墙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自己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第二天上课时,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1请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 , 完成下列各题。

    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一一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呀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的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至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 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 ”儿子回到家里,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 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注射器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 ,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些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了。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欢畅地啄食、尽情地享用这人间的珍馐吧。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

    2“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儿子吃到了饺子,饺子的缺陷也几乎无法察觉。可是,儿子为什么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章,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智”的?

    _____________

    4下面两个问题,任选一题作答。

    (1)文中横线处,“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横线处,“这人间的珍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A.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

    【2】A段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的李大钊。

    B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虽然相貌普通,但表现了________的骆驼祥子。

    【3】有人说这些描写无关紧要,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3“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 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 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 14、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zhuǎn zhuà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选文是按____的顺序叙述的:早上“我”起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伸出手遮挽时→________→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掩面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__________,感受到作者________之情。

    【3】朗读这段话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抒情

    【4】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想象时间还会怎样从我们眼前匆匆溜走,用上“……的时候,日子……”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表达能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使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填“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炼”“关爱”等词,也可以填其他词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