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字成词,并解释加点的字。
___天飞舞 ___而不舍 万籁___寂 震耳欲___ 抱头鼠___
顾名思___ 望___兴叹 明察秋___ 美妙绝___ 硕大无___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shù mù mào shèng | jiàn zhù | xiān jìng | rì yuè tán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走马观花(_____) 自愧弗如(_____) 声泪俱下(_____)
不以为然(_____) 过犹不及(_____) 赴汤蹈火(_____)
4、搜集两个表现英雄气概的诗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语接龙。
谈话→(_____)→(_____)→(_____)
平凡→(_____)→(_____)→(_____)
注意→(_____)→(_____)→(_____)
伙伴→(_____)→(_____)→(_____)
消灭→(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唐]卢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
【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A.霍去病 B.李广 C.薛仁贵 D.卫青
【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位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位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着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在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她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连串的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姑娘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___________
【4】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C.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花生最可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呃……”要用哪种的语气来读?
A.紧张 B.兴奋 C.惊讶 D.纳闷
【2】下列不属于“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中“一切”的是( )
A.在锅里粉碎的栗子 B.黄焖鸡锅子里的栗子
C.煮得肿胀的饭豆 D.脱了皮的花生仁和锅巴
【3】让八儿感到意外的是_______。
【4】想一想:此时八儿的头脑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我的语文老师》,完成练习。
①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②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③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④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⑤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⑥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1】选文主要写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②⑥中都有一句“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④中画曲线的句子为什么强调是“踢开”而不是“敲开”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⑤中老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⑥,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多选)
A.写月亮特别好,月光特别清澈,是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衬托出“我”内心的情感
B.“我”后来之所以走上写作这条路,多亏了语文老师的当众羞辱
C.那个夜晚,语文老师不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缺点,更让“我”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D.“我”对语文老师心怀怨恨,别的老师都夸“我”的作文是班上最好的,只有她说“我”是最不会写作文的
【6】如果让你把文中提到的“我”的六本作文本放进成长纪念册中,你觉得它们应该属于(______)。
A.才艺集萃 B.班级之最 C.成长足迹 D.多彩生活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房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最后,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取得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____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词语解释。
水滴石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说说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笔和墨水壶
安徒生
有人看诗人桌上的墨水壶,不住地称赞,认为他很了不起。
“的确如此,”墨水壶对桌上的鹅毛笔说,“我能产生出许多美好的东西,让人们几乎不敢相信。当人们把笔伸进我的身体时,我也不晓得自己能产生出什么东西,但我能在纸上写出好多。我太了不起了,身上总能焕发出诗人的情怀,丰富极了。坦白地说,我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多丰硕的成果。”
“是的,你根本不用头脑的,”鹅毛笔说,“你只是为我提供些液体而已。真正在纸上写字的是我呀!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的。”
“你的经验少得可怜,”墨水壶说,“你不到一个星期就累得半死,难道梦想自己是个诗人吗?你只是个佣人而已。在你来之前,我就认识你的同类,有英国造的,还有法国造的。他们对我都很礼貌,因为他们都是来为我服务的。”
夜很深了,诗人仍未回来,他去听一个音乐会,很快就被提琴家美妙的演奏迷住了。回到家里,他还想着那场演奏,并记下了提琴家的名字,还写下了这样的感想:“提琴和手只会吹嘘自己,这实在太蠢了。其实,人类也常常干这种蠢事,我们都想表现出伟大,但都是上帝所演奏的乐器而已,光荣永远属于他!”
“喂,这是讲给你听的。”鹅毛笔对墨水壶说,“你难道没有听清他高声朗读我写的东西吗?”
“但这是我让你写出来的,”墨水壶说,“这无疑是对你莫大的讽刺!别人挖苦你,你却不知道,这真是太可悲了。”
“喂,你这个墨水罐子!”
“喂,你这个臭笔杆子!”
他们互相攻击了一会儿后都睡了。而那位诗人却没有睡,他心里有好多思想,这些思想像提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轻轻漫过森林,不断启发他,让他看到一线光明。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笔和墨水壶只会吹嘘自己的____,这实在太____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诗人运用的____而已,光彩永远属于____。
①诗人 ②愚蠢 ③工具 ④功劳 ⑤别人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诗人产生了许多美妙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
A.是美妙的乐曲启发的。
B.是别人的称赞激发的。
C.是鹅毛笔和墨水壶给予的。
【4】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吧!字数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