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中国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清明节是纪念_____________而设立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而设立的。
2、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扪心自问,并不感到愧疚。(__________)
(2)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__________)
(3)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__________)
(4)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_________)
(2)白内地耗费心思。(__________)
(3)人声嘈杂,像鼎里的水沸腾了一样。(__________)
(4)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____________)
(5)全世界没有第二个。(_________)
(6)描写或仿写得非常逼真、传神。(___________)
4、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颤动 (________) 憋气 (________) 陀螺 (________)
露出 (________) 匙羹 (________)
5、解缙在“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这一对联的上下联各添了三个字,巧用了谐音字使原来的对联意思发生了变化。
请你根据改后的下联补全上联: 闲人免进(_______),盗者休来道者来。
6、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_的精神。
【5】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东西南北风”喻指__________。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滨仲夏夜(节选)
峻青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为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短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请你分别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章的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②短文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短文中表明时间变化的提示语依次是“夕阳落山不久”“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描写海滨仲夏夜幽美的景色,作者在第2自然段抓住“大海”,在第3自然段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在第4自然段抓住“________”等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写。
④天空霞光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本文描写了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3】面对“海滨仲夏夜”,作者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你呢?请试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节选《十六年前的回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尖锐:________________
僻静: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可以表现出父亲_______。
②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并与上文对敌人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父亲_________的品质(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11、用心阅读并完成练习。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微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的干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艰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毫不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大禹带领人们开凿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大禹付出了那些艰辛与努力?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概括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你想对大禹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童 年 乐 事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的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不再走了。“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摩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怂恿( )( )
黑黝黝( )
话匣子( )
【2】“我”听鬼故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一句中,连用三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也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háng xíng )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 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 四海枯竭 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 欣赏是一种给予(jǐyǔ gěi yǔ ), 一种馨香 , 一种沟通与理解 ,一种信赖与祝福。
【1】用“_________”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诚实、不欺骗;(2)信任,不怀疑;(3)消息;(4)书信(5)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
脱胎换骨:______________
初出茅庐: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开头横线上。
【5】给最后一段下划线的部分加上标点。
【6】仔细阅读短文,把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再写一写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写了 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 ,我们在生活中要 。
14、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ā jiá)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zhòng chóng)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àn piá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居然——(_______) 粗心——(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画上“ ”。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画上“﹏﹏﹏”。
【4】“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他们”是指________。这句话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敌人的_________。
【5】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标题,合适的是( )
A.被捕前 B.被捕时 C.被捕后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16、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21、习作。
大喇叭里讲橘皮的事,那是梁晓声的老师;教鞭轻轻落下,那是魏巍的老师。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老师关爱你的哪些画面?歌声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难题成了乐趣……而今,我们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了,曾经的小调皮、小淘气长大懂事了,耳边却仍然响着老师关爱和嘱托的话语。回忆自己六年小学生活,写写老师关爱你的往事。
要求:
1.请把真情实感融入具体的人事之中。
2.注意详略得当,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重点。
3.用上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的品质。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老师名、学生名)。
6.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