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潮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竹石》郑燮)

    2.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泊船瓜洲》)

    3.《春夜喜雨》中,常用来形容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我”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个孩子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进行辩论,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分别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 2、给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马诗》中,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中,表明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保持高洁的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竹石》中,描写竹子扎根坚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区别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补全下列成语

    1.同仇_____ 程门_____ _____其烦 _____霸道

    2.临危_____ 理直_____ _____斯理 _____称快

    3.前仆_____ 负荆_____ _____扬威 _____洋洋

    4.中流_____ 三顾_____ _____勃勃 _____而归

    5.大义_____ 踉踉_____ _____纸上 _____起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鉴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 7、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附加题。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___,号“______”,这首词的题目“浣溪沙”是词牌名,我还能再写两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

    【2】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给短文中没加点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密——(   ) 勉励——(   )   恶劣——(   )

    4.用~~~画出本段中的过渡句。

    5.从文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有

      的科学精神。

  • 10、短文。

    寄小读者(有删节)

    冰心

    ①小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容她爱你?

    ②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的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③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________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④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⑤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作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天  a  ,鸟儿 b  ,走兽  c  到它的洞穴。

    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1】第①段加点部分“有一个人”指的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等刚强,何等无余地!

    B.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C.何等勇敢,何等伟大!

    【3】第③段中,母亲爱女儿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写万物毁灭那可怕的情景,有何作用?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有三个比喻句,请你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第⑤段a、b、c处恰当的词语是(        

    A.旋转 回窝 藏

    B.飞舞 归巢 躲

    C.飞转 归巢 跑

    D.打转 回家 躲

    【7】你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读完冰心的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安迪和外婆已经听到马蹄猛击大地发出的低沉的“隆隆”声,甚至听到野马的嘶鸣和打响鼻的声音。

    “准备好套索,安迪!”外婆喊道,“你挑一挑,你想要哪一匹?我想要一匹白色的,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位王妃。”

    安迪想要一匹黑色的,他想让自己像一个强盗王。②马群中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黑马,它的眼睛和漆黑的皮毛闪闪发光。它性情火爆,头高傲地向后昂着,因此安迪决定就选这一匹。

    安迪深深吸了口气,用尽全力把套索抛了出去。套索在空中旋转,但是既套不到安迪的黑马,也套不到外婆的白马,而是“噼啪、噼啪”地打在奔马之间的草地上。马群已经发觉它们正在被人追捕,于是一场激烈的狩猎开始了。

    安迪挑选的黑马受了惊,在前面飞奔起来,其他的马跟在后面奔跑,汽车在后面紧追着。一匹马只有一个马力,可一辆小汽车至少有一百马力,所以他们很快就追上了那匹黑马。

    这次轮到外婆拋套索了。她挥动套索,在她的羽饰帽子上方快速地转了几个圈,大声喊道:“哎!”套索飞了出去,一下就套住了黑马的马头。惊恐的黑马后腿腾跃而起,野性大发,它向后甩着头,嘶鸣着,打着响鼻,伺机逃脱。

    但是这一切都无助于黑马逃脱套索,尽管它拼命挣扎,发出怒吼,外婆还是紧握套索,把它越拉越近。

    “安迪,从我的挎包里拿出一块糖来!我两只手都占着,驯服马匹没有比糖更好的东西了。”

    安迪在挎包里找来找去,只找到口香糖,没有找到糖块。

    口香糖或是糖块对黑马似乎都一样。它闻了闻,让外婆把口香糖塞到它的嘴里,它惊异地转动着眼珠:这种奇怪的东西它从来没吃过!它咬着,嚼着,把两只耳朵竖起来,它的牙齿再也不能正常开合了,这令它感到非常惊奇。它全神贯注地对付着嘴里这块儿不熟悉的东西,把自己已被俘获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于是顺从地跟在汽车后面小跑起来。

    “哎!”外婆又喊起来,在帽子上方旋转套索。这一次绳索套住了一匹白马的脖子,它的反抗远不像安迪的黑马那么强烈,只是害怕地嘶鸣着,想跟在逐渐消失在高高草丛中的马群后面跑。安迪也用口香糖喂了这匹白马,于是它也停止了嘶鸣,跟在汽车后面驯服地慢跑起来。

    他们向草原边界驶去。外婆开车,安迪攥着松散地拴着黑马和白马的绳索。

    ——选自[奥]米拉·洛贝《苹果树上的外婆》

    1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①句:____   ②句:____   ③句:____

    2请填一填。

    (1)选段主要描写了安迪和________这两个人物。

    (2)选段主要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选自奥地利作家米拉·洛贝的《苹果树上的外婆》。______

    (2)外婆想要一匹黑马,她想让自己像一个强盗王。______

    (3)白马和黑马一样性情火爆,但是这两匹马都被外婆俘获了。______

    (4)马吃了口香糖以后,它的牙齿依然能正常开合。______

    (5)选段中的外婆是安迪在苹果树上为自己幻想出来的。______

    4你认为选段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请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国]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有以下心愿,请你一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好好   他们的面孔,将   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②我要用虔敬的目光   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

    ③我相信那在人群中   的妇女装束的色彩,肯定是我永看不厌的灿烂奇观。

    A. 端详   表现   凝视   川流 B. 端详   体现   凝视   穿流

    C. 凝视   体现   端详   穿流 D. 凝视   表现   端详   川流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B. 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C. 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是绝了。

    D.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3第⑤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树林中和平常一样,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B. 因为朋友是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他不需要寻找特别的东西。

    C. 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但我的朋友对眼前景物熟视无睹。

    D. 朋友为了避免我伤心,所以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

    4在选文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读片段,完成练习。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将画“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问句与画“______”句子的表达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B.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C.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D.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4、课外阅读。

    志向

    ①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的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清政府的种子。他渐渐长大以后,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个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地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②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负!”

    ③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时,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     增强)。当时的一般学生   有各种各样的思想   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   有的想做个名士 游山玩水乐呵一生   有的想着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有的糊里糊涂混日子   

    ④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   寻找)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一起交谈,用他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

    ⑤当时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椁(guǒ),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萌发”一词原指: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一词原指: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

    【3】读句子体会意思。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

    这句话是对李大钊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给文中第三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李大钊的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孩子们,前几天的清明假期你是怎样度过的呢?你和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两件事详细、具体地写一写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③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