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yùn hán jìnɡ mì è liè kuí wú wēi xié
(_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有坚定的信念,我们(______)可以做成很多事。
3、认真读下列句子,将句子的修辞手法填在( )里。
1.五十里路,汽车一眨眼就到了。(______)
2.小溪流一会儿拍拍岸边上的小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挠 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______)
3.黄山迎客松潇洒、飘逸,舒展那热情的双臂欢迎八方游客。(______)
4.地上的蘑菇多得像天上的星星。(______)
5.这么感人的场面,怎能不让人感动呢?(______)
4、选词填空。4分
武断 果断
(1)像你这样凭空( )可是不行的。
(2)她办事( ),大家都很佩服她。
刻薄 尖刻
(3)虽然他犯了错,但是你的批评也太( )了。
(4)那家伙以为他没有钱,就摆出了一副非常( )的嘴脸。
5、综合实践活动。
1.在“名著推荐会”上,张华介绍了这样一本书,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疾恶如仇、机智勇敢,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
(材料二)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1)材料一中的“他”是________,出自吴承恩写的《______》。
(2)材料二可能和这本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有关?(______)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四探无底洞
2.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上,有这样两道题,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弱冠”在古代是指男子(______)岁。 A.16 B.20 C.30 D.40
(2)最适合张贴下面这副对联的应该是(______)家庭。
上联:满室芝兰皆秀色 下联:盈门桃李笑春风
A.教师 B.农民 C.机关干部 D.商人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是一首( )诗。
A.爱情
B.送别
C.爱国
D.边塞
【2】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
【3】与本首诗表现的主题不同的两句诗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白日放歌领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行道迟迟, 。
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___________。(2)霏霏:___________。
(3)昔:____________。(4)迟迟: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善意的谎言
这是个寒冷的夜晚,鲁兹太太正打算关上她的零售店店门,突然有一个年轻人闯了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
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鲁兹太太就断定那是张假钞。她瞟了年轻人一眼,年轻人低垂着头,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能换一张吗?”
年轻人把头垂下来,垂得很低,他嗫嚅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鲁兹太太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呵斥更有震撼力。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在年轻人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对面的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
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一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34美元的药就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放下电话,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如果他真是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会回来。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
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请他帮忙照看几天零售店。
几年过去了,那个小店变成了超市,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在美国靠零售业发迹的怀特。
在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善意的谎言,让怀特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谎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兹太太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孩子”,句中“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体现这个年轻人“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从表面上看,年轻人是救了___________,实际上年轻人是救了___________。
【4】“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呵斥更有震撼力”,这句话的内涵很深刻,请你根据短文主题,试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全文,说说鲁兹太太或怀特是个什么样的人。(任选一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燕子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突然间来个180度大转弯;它们还能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打开的剪刀,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可以有效减轻空气阻力,使它们能够灵活转弯,这些对飞行都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左右,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而且四个趾全朝前,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捕虫能手。燕子主要捕食蚊子、苍蝇等昆虫,一对燕子夫妇每天可以捕8000多只虫,1个月就可以吃掉20多万只害虫。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称得上是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燕子的。
【2】短文第①自然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燕子善于飞翔的?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短文中找出“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并抄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燕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1)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2)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仅仅因为它身体轻盈。
(3)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4)燕子能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11、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10)“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2)“不砍断怎么挪呀!”
(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
(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
(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_________有声 ____不经心
丰____秀美 万花____谢
2、文中第⑻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毛泽东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
6、朗读第(31)段“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一铲,两铲,三铲……( )
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
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概括。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歇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来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碌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许诺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小飞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瓜苗才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写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4】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次要点的概括,归纳第二、三层次思考的要点。
第一层次:要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有意义。
第二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一节期间,爸爸妈妈带小王同学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游玩。为保证出行顺利,小王爸爸查阅了“西塘旅游”微信公众号,得到如下信息。
西塘古镇景区游览须知 游客朋友们: “五一”假期将至,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假日期间景区旅游接待安全有序,“五一”期间西塘古镇景区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接待、提前预约等举措,具体如下: 1.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景区旅游安全,景区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2.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预约(详请见下图)。 3.所有游客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实名制购票,并倡导无现金支付。 4.通过“预约短信凭证+佩戴口罩+出示绿色健康码+本人身份证+体温检测”的方式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5.咨询电话:0573-84561501 0573-84567890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9日
|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景区每日游客接待量的限量标准为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30%。______
(2)以任何一种方式预约的游客均只需凭“预约短信凭证”就可以进入景区。______
(3)游客进入景区参观时,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要求佩戴口罩。______
【2】为保证小王一家顺利游览西塘,结合图文资料,请你为他们提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sì shì)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chí shi)大匙朝嘴里塞(sāi sè)灌呢!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似(sì shì)的 大匙(chí shi) 塞(sāi sè)灌
【2】画横线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3】画波浪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_________,从______(正面/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4】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除了能够表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为下文展开起到_____的作用。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在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十五的夜晚,月光皎洁,繁星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雷锋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1、习作。
我们的生活空间里,每一个人都那么特别,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论怎样,他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今天,我们来写写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吧!以“我眼中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