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____________了。

    (2)“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还轻。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写的《为人民服务》。

  •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写两句赞美老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这句话将______比喻成________,又将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流露的情感是____

    A.悲伤 B.得意 C.兴奋 D.讨厌

    (3)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八字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柳之恩”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_之情。

    (3)由“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你会想到哪一位老师呢?为什么会想到他(她)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 ”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友人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 ”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而“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让我们感受了美丽的江南风光。

    (3)“何当金络脑,________ ”“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是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人生志向的。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告诫为人子女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5)鲁迅在《自嘲》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这是中国人民的宣言:祖国疆土,寸步不让。

  • 4、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

      初出茅庐(   )   入木三分(    )   煮豆燃箕(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围魏救赵(   )   望梅止渴(  

  • 5、积少成多。(写出诗句、对联中加点词语所代表的年龄,填在括号里)

    (1)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____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____

    (3)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____

    (4)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__________ 清气: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诗的前两句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________,只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然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 8、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某小学就本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

    A.比较乐观

    B.不容乐观

    C.非常糟糕

    D.令人满意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校部分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B.该校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

    C.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中等偏低。

    D.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

    【3】为了提醒大家多阅读,下面哪一句名言适合推荐给大家?(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该校六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___________

  • 10、阅读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 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   的身体,没入那   的绿海,去捕捉那   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个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章第②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B.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C.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D.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2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答: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你知道出自  

    我们积累的关于雨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出两句吗?

     

    4请给文章取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句子: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千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赏析选段中的加点字“又”。

    答: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的画线句。

    答:_________

  • 12、阅读回答问题。

    作文上的红双圈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折腾”一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③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就……但是…… B.虽然……但是……因为……

    C.即使……也……但是…… D.只要……就……因为……

    2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

    A.蟋蟀 B.蟋蟀的住宅 C.蟋蟀的平台 D.伟大的工程

    3蟋蟀建造住宅的条件是(  )

    A.有水源 B.隐蔽 C.清洁  D.卫生

    4短文中“平台”是指(  )

    A.草丛 B.隧道 C.微斜的门口 D.堤岸

    5“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称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学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痛苦、危险、挫折和意想不到,当它来临的时候,你是如何面对的?请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写一篇习作。要求: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