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____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____________了。
(2)“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还轻。”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写的《为人民服务》。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写两句赞美老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这句话将______比喻成________,又将______比喻成_____和________。
(2)这句话流露的情感是____
A.悲伤 B.得意 C.兴奋 D.讨厌
(3)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八字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柳之恩”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_之情。
(3)由“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你会想到哪一位老师呢?为什么会想到他(她)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 ”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友人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 ”让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而“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让我们感受了美丽的江南风光。
(3)“何当金络脑,________ ”“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是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人生志向的。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告诫为人子女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5)鲁迅在《自嘲》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这是中国人民的宣言:祖国疆土,寸步不让。
4、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
初出茅庐( ) 入木三分( ) 煮豆燃箕(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围魏救赵( ) 望梅止渴( )
5、积少成多。(写出诗句、对联中加点词语所代表的年龄,填在括号里)
(1)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____)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____)
(3)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____)
(4)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__________。 清气: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此诗的前两句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________,只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爝火③然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⑦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8、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某小学就本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 关注点及占比例 |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 ||||
深厚 | 13% | 有计划 | 11% | 写得怎样 | 10% | 每读必做 | 0% |
一般 | 48% | 有时有计划 | 32% | 怎么写的 | 14% | 凭兴趣做 | 24% |
无兴趣 | 39% | 没有计划 | 57% | 写了什么 | 76% | 从不做 | 76% |
材料二: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
A.比较乐观
B.不容乐观
C.非常糟糕
D.令人满意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校部分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B.该校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
C.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中等偏低。
D.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
【3】为了提醒大家多阅读,下面哪一句名言适合推荐给大家?(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该校六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___________
10、阅读
①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②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 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 的身体,没入那 的绿海,去捕捉那 的雨丝。
③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④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个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⑤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⑥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⑦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章第②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B.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C.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D.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答: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你知道出自 的
我们积累的关于雨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出两句吗?
【4】请给文章取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句子: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千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赏析选段中的加点字“又”。
答: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的画线句。
答:_________
12、阅读回答问题。
作文上的红双圈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折腾”一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③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就……但是…… B.虽然……但是……因为……
C.即使……也……但是…… D.只要……就……因为……
【2】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
A.蟋蟀 B.蟋蟀的住宅 C.蟋蟀的平台 D.伟大的工程
【3】蟋蟀建造住宅的条件是( )
A.有水源 B.隐蔽 C.清洁 D.卫生
【4】短文中“平台”是指( )
A.草丛 B.隧道 C.微斜的门口 D.堤岸
【5】“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称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痛苦、危险、挫折和意想不到,当它来临的时候,你是如何面对的?请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写一篇习作。要求: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