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滨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1.古往今来赞美春天的诗词不少,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去感受不一样的春光。韩愈眼里的春雨是:“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叶绍翁眼中的春色是:“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杜牧看到的春景是:“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朱熹心中的春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

    2.《增广贤文》里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如“读书须用意,_________。”也讲到了与人交往,如“路遥知马力,_________。”

  • 2、用“味”字组词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

    1.室内要经常通风,否则会有_________

    2.苏北的小吃有江南的__________

    3.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__________无穷。

    4.母亲做的饭菜使家人吃起来特别有_____________

  • 3、做事要注意实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词语立交桥。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如果因堵车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______

    (2)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啊。______

    ⑶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______

  • 5、课外阅读

    1《断喙鸟》讲述的是___________之间动人情谊、相惜相知的故事。

    2《断喙鸟》是一个关注( )主题的故事,视角在于( )、(   )等弱势群体上。

    3《断喙鸟》这个故事源于( .

    A. 作者看到一些流浪汉无家可归   B. 纳桑尼·拉胥梅耶父亲生前的流浪生涯

    C. 罗伯特·英潘父亲生前的流浪生涯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A. 欣喜若狂                            B. 信赖和骄傲                            C. 非常坚定                            D. 绝望和悲痛

    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_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________,天涯若比邻。

  • 7、美文欣赏屋。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大型战船。  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中流:水流的中央。

    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向来(wǎng  wàng)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xíng  háng)。

    2根据注释提示,试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该为艨艟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

  • 8、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留守儿童

    材料一: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将其留在身边。

    材料二:

    我国现有 6000 多万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意外伤害比例高,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孤独感,人员出现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因此,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建议:“国家应修订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保障儿童亲子团聚权,根治留守儿童问题。”

    材料三:

    2012 年,贵州毕节市曾发生过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死亡的事件,当即引发社会关注。2015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喝农药自杀,经抢教无效死亡。四名儿童是兄妹,最大的哥哥 13 岁,最小的妹妹才 5 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留守儿童需要物质和金钱,更需要亲情。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 ____________

    ②导致贵州毕节市留守儿童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饿死或误饮农药 ____________

    ③从以上材料中可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要杜绝农民工进城打工。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同学中有留守儿童,你会怎么做?(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

    ③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④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⑤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得分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

    ⑥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⑦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

    ⑧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⑨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A.因为“我”等的时间太久了,母亲刚来不久。

    B.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做到这点。

    【3】第4自然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1自然段中与第9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5】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是因为(        

    A.那些夜晚不仅月色美,而且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B.那些夜晚是母亲、弟弟和“我”一起度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文明盘州·绿色出行”,公交车成了我们“绿色出行”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之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盘州市内21路快速公交延伸后线路

    盘州高铁站—冯家庄—刘官收费站—刘官检测站—刘官老街—美女山加油站—城关老客运站(去程)—粮食局(去程)—榨油厂(回程)—体育场(回程)—水洞小区路口—水泥厂路口—太阳庙公交车站

    票价:5元/人/次

    盘州市内36路公交线路:

    城关老客运站—贵缘楼—粮食局—体育场—南门加油站—水洞小区路口—水泥厂路口—凤鸣新区小区—太阳庙公交车站—老矿中—板桥小学—南江路口

    票价:2元/人/次

    盘州市内38路公交线路:

    太阳庙公交车站—水泥厂路口—南门加油站—粮食局—榨油厂(去程)—城关交警队(去程)—城关老客运站(回程)—美女山加油站—胜境温泉广场—刘官街上—松官村委会—獐猫冲—小屯村委会

    票价:2元/人/次

    【1】板桥小学的陈老师从盘州高铁站乘坐公交车到板桥小学,他从盘州高铁站出发,应该先乘坐__________路公交车,再换乘__________路公交,到达板桥小学站。陈老师此次从盘州高铁站乘坐公交车到板桥小学,所付的公交车费一共是__________元人民币。

    【2】獐猫冲的村民要乘坐公交车到盘州高铁站,最快捷的乘车路线是乘坐38路公交车在__________站下车,换乘21路公交车,其次,还可以乘坐38路公交车在__________站下车换乘21路公交车。

  • 12、文言文阅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文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2把文中带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登时:___________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选出来。

    A. 神态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4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上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旅游网站文章:怎样制定“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不外乎“食、住、行、游、购、娱”几个部分,一般包含具体的路线规划、时间安排、沿途吃住推荐和天气等。

    (1)合理的路线和交通。确定好旅游的目的地和时间段后,就可以敲定大致行程了,路线规划及交通工具安排应尽可能方便快捷。

    (2)合适的住宿推荐。一个靠谱的舒适的酒店很重要,能使旅行者心情舒畅,又有安全感。

    (3)详细的饮食介绍和推荐。以三餐分界,把感兴趣的餐馆列在行程里,以便旅行者根据自己的旅行时间、预算和个人喜好来取舍。

    (4)当地概况和特色准备。掌握一些城市的基本概况,例如:福州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厦门是一座海港风景城市,素有“海上花园”称誉。其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1℃,其独特的山海风光已使其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每个旅行点的地形、气候、人文特点都不一样,所需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

    (5)完备的景点准备。事先搜罗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景点区位价格、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游览。

    材料二:导游推荐:福建五日游攻略

    行程第一天:抵达花园城市厦门,入住酒店。休息一下之后自由活动,逛中山路美食街。

    行程第二天:参观福建土楼群,包括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土楼等,在南靖云水谣古镇感受古道悠悠,碧水清清。

    行程第三天:参观胡里山炮台、环岛路、曾厝垵、集美学村。

    行程第四天:参观南普陀、厦门大学、鼓浪屿、菽(shū)庄花园,感受鼓浪屿优雅的历史。

    行程第五天:早餐后自由活动,返回温馨的家。

    【1】【提取信息】综合两篇阅读材料,所谓“旅游攻略”就是(       

    A.为旅游制定的规划,旅游者出行的参考资料。

    B.旅行目的地景点的详细介绍。

    C.提醒旅行者面对各种旅游消费陷阱的方法。

    D.为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解决办法。

    【2】【拓展延伸】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觉得下列哪一项内容材料二不需要做补充?(       

    A.美食或者就餐

    B.住宿安排

    C.各景点参观路线

    D.交通方面的内容

    E.各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游客入园情况等基本信息

    【3】【思维发散】读材料二,如果有游客请求加入趣味性强、有体验活动的安排,可以补充安排以下哪项活动?(       

    A.安排游览景点:小桥流水人家。

    B.安排参加滩涂赶海活动,在渔民的带领下捕鱼,坐帆船出海感受渔民生活。

    C.安排在鼓浪屿多游览一天。

    D.安排坐船出海参加“海上看金门”项目。

    【4】【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你曾经的游览经历,说说在你的旅行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指出下列句段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______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______

    (3)(母亲)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的惊慌失措。

    B.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心理受到伤害的孩子的抚慰和关爱。

    C.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为自己被生活琐事牵绊无法兑现承诺道歉。

    D.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因为哄骗孩子而内心感到难过。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有时,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都会使我们受到启示,悄然改变着我们以及我们的生活……请以                的启发为题目,写一篇习作。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