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每组词语中一个下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
A.浑浊(zuò)
B.敏锐(ruì)
C.挖掘(jué)
D.明媚(mèi)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一个“又”字体现了多少悲愤,多少辛酸及遗民的苦盼。
B.“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
C.“五千仞”是形容华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黄河之长。
D.“遗民泪尽胡尘里”中的“遗民”指的是被遗忘的老百姓。
3、下列猜字谜答案错误的一项是( )
A.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B.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
C.耳朵贴在门缝里,听听有无好东西。(闻)
D.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吕)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辰美( ) ( )井( )乡 ( )( )无垠
( )波( )顷 ( )( )绝伦 ( )林( )竹
5、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________
2.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________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________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ABB式的词语。(不要重复)
夏季的午后,来到荷塘边,抬头看看那( )的太阳,照得胳膊( )的疼,原本( )的荷叶此刻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偶尔有一只小青蛙跃出水面,都是( )地又走掉了,只留下水波在荡漾。
7、细读句子,体会内涵。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细读它,我明白了作者不忍离去的原因有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这里“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_________,“几棵小树”暗指__________。
②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严监生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__________》中的人物。课文所选片段写的是__________的情形,写出了严监生________的特点。
2.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课文刻画了小嘎子____________的形象。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_(作者)的作品《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4.《刷子李》中的刷子李是专干___________这一行的,他干活最让人叫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短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___—___、___—___。
【2】用“﹏﹏﹏”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用“ ”在文中画出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信的柱子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认为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的完美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后来,在种种压力下,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那就是,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是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的。
时光如梭,300年过去了。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上天花板的柱子仍是那一根,直到前两年,市政府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来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1)按下面的意思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明。
①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市政府大厅的方案,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只得增加了四根作为摆设的柱子。
②300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
③设计师名叫克里斯托·莱伊恩,在仅存的一点资料里记录着他的话,一根柱子不是奇迹,而是他对自信心的坚持。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做事时照顾到两方面,使双方都得到好处。( )
②文中形容很少很少。( )
③抄写文章结尾处的红色句子,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11、课外阅读。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书刊,只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我们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深入理解以及由此而展开的生命内在的秉承与领悟。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并且这种融合与交流不应该是肤浅的与空泛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用激情去阅读,可以使我们与书本之间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升到一种共有、互动、沟通的关系及境界中。这时,书中人物和事件,书中的理念与智慧就会与我们的经历及体会,与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达成心与心的共鸣。日子久了,这种心灵上的共鸣就必然引发自我内在品格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使我们获得成长。
因此,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不会运作人与书之间的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使我们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这个世界。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我们会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到清晰的线索。那么,无论书内书外,无论肤浅还是深刻,对于我们来讲都将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桥梁。
请用激情去阅读吧!激情将引领生命走向辉煌。
【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不少段落都以“用激情去阅读”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激情去阅读”?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给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个孩子在赛跑中倒地,三位母亲的反应却迥异:一个身体力行,拖着孩子跑;一个破口大骂,不顾这是赛场;第三个,则为孩子送去了鼓励的目光。
最终,三个孩子都跑到了终点。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我们不妨揣测一下三个孩子的心情:第一个孩子,体力消耗不大,顺利到达终点,想必心中暗喜;第二个孩子,挨了母亲一顿批评,肯定委屈不已;第三个孩子,虽已大汗淋漓,却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看来,故事仍未结局,三位母亲的不同的教育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还深得很呢。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这时,我们需要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而这些却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品性。于是,我们向母亲发出恳切的请求:跌倒时,请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吧!
我们不需要手,那会助长惰性的依赖;我们不想要指责,那会打击稚嫩的心灵;我们只需要一个鼓励的眼神,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够了。从母亲的眼神里,我们能读到坚强,悟到独立,感受到母亲的爱意。期间,或许会多一分肉体的苦楚,但,生命的旅程中,也许会少一些障碍。
有这样一则故事,小溪问母亲怎样才能成为瀑布。母亲说,当你到达悬崖的尽头就会明白。小溪告别了母亲,在山间匍匐前行。历尽艰辛,小溪终于攀上悬崖,奋力向前一扑,生命终于放出了异彩。
或许,我们现在正如小溪,力量不算强大,阅历也不够丰富,但我们已知道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桃花心木是一种上等木料,然而养它的人却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只是因为,不确定的环境,能让它学会坚强健康地成长。
双脚磨破,就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破,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在母亲期盼的眼神注视下,我们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迥异( ) 揣测( ) 恳切( ) 坚强( ) 告别( )
【2】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一般的肯定句。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溪之所以能成为瀑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桃花心木的人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济沧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是赛跑中的一个孩子,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写出你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人叙事类阅读
一记耳光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 )我有能力自立,( )离家出走。( )父亲病了,( )不再回来看他,我要让他为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就应该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家东西时,你( )夸奖我,( )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后勤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西装口袋里取出钱包,掏出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父亲话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猝不及防:________
(2)问心无愧: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3】认真阅读短文第3到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挨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被父亲打了一耳光后,感到非常_____、_____。
【4】能把第5自然段中的“呆”换成“站”吗?为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呆”和“站”意思相近。
B.不能,“呆”可以是坐着或者站着,而“站”就是站着。
C.不能,因为“呆”表示父亲当时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打儿子,会让儿子这么恨自己,所以一时间也愣住了,不知所措。
【5】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下面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B.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我以后不恨他,能回来看他。
C.短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做到了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D.“我”听完父亲的故事后理解了父亲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抵制住了金钱的诱惑。
【7】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叙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④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哀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昂贵 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⑤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⑥少年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⑦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了。
【1】用“/”画去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分)
【2】文中第⑤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3】短文写的是近代奏鸣曲奠基者巴赫的故事。照样子,从短文中选择词语概括他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3分)
第①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愿就此放弃,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四处拜师,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少年走过艰苦的岁月,说说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叫人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等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在等着,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 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进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根据所给解释找出文中对应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形容天气异常寒冷。__________
②比喻诚心地邀请别人。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4】本文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短文内容,下列对刘备的性格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故意作秀给张飞和关羽看。
C.有政治抱负,但性格懦弱。 D.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珠滚滚”“汗如雨下”都是形容_______________。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①,试从表达效果上分析“一刀刀”在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②,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的心理。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沃克医生此时内心想法的一项是_________
A.这个人具有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B.这个人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与众不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C.这个人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D.这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一定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战无不胜。
【4】读了本文,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赞美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2分)
(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凹凸( ) 缺乏( ) 价值( ) 情深意重( )
(3)用“ -------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
(6)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在分别的时候你想对大嫂说什么呢?(1分)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我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庙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
【1】“我”的文化之旅的路线:从沈阳出发__________ ,再赴杭州西湖,最后__________。
【2】杭州西湖的白堤柳岸与历史名人( )有关。
A.欧阳修
B.白居易
C.崔颢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对( )的妙喻。
A.琅琊山
B.白马寺
C.峨眉山
D.唐古拉山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_____
(2)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_____
(3)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_____
(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_____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给“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对出下联,其中最恰当的是( )
A.登黄鹤楼觅崔颢身影
B.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C.临洛阳城赏牡丹白马
D.长江绵延入浩瀚东海
19、我会阅读。
花木兰(节选)
……
刘大哥:唉!
花木兰:刘大哥,你为何叹气呀?难道你不愿从军?
刘大哥: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想来想去,觉得男子太吃亏了。
花木兰:这话怎么讲?
刘大哥:你想,我们男子要从军打仗,出生入死,可是女子呢,整天呆在家里坐享清闲,事事都要男子干。你说我们男子不是太亏了吗?
花木兰:刘大哥,你这话就太不合情理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到边关打仗杀敌,女子在家,白天耕田种地,夜晚纺纱织布,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你想,将士们吃的粮食是谁种的?你看,咱们身上的鞋袜衣衫,哪一件不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出来的呀?
李大哥、张大哥:花兄弟说得对,女子也是劳苦功高哇!
刘大哥:(恍然大悟)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1】写出文中含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选文的体裁是 ,它是由剧中人物的 、 、 和舞台指示组成的。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3】花木兰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女子也是劳苦功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1、句式变换。(6分)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大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2、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生活中,谁都有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时候,请以“他___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事情写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