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猜字谜答案错误的一项是( )
A.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B.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
C.耳朵贴在门缝里,听听有无好东西。(闻)
D.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吕)
2、下列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清贫》——方志敏
B.《祖父的园子》——萧红
C.《刷子李》——吴敬梓
D.《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地而起(高出)手不释卷(放下)
B.春来江水绿如蓝(蓝色)
C.鱼贯而出(连接、连续)疲惫不堪(忍受)
D.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4、看拼音,写词语。
jiā yáo xì nì kāng kǎi sī huǐ qiáo cuì
( ) ( ) ( ) ( ) ( )
pénɡ sōnɡ zhān yǎnɡ zhǔ mù qiú ráo pí bèi
( ) ( ) ( ) ( ) ( )
5、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从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最后两句表达的诗人情感是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jī chǐ chái fēi
( ) ( )
cānɡ tái yóu yuán
( ) ( )
chūn sè xìnɡ huā
( ) ( )
lí bā huánɡ dié
( ) ( )
7、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òu miàn mào miǎo xiǎo xiǎng shòu fù yō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ài zēng mào xiǎn chā yì xiàng mào táng huá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水浒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喝酒→___→___→___。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你选用合适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填序号)
①聪明顽皮 ②忠厚守信 ③谨慎多疑
④嫉贤妒能 ⑤豪放勇武 ⑥敏感细腻
林黛玉______ 武松______ 周瑜______
美猴王______ 鲁肃______ 曹操______
9、文学类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地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③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互相牵着的手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滋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领队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带领大家在黑暗中找到出口,领队的智慧与冷静受到大家的赞叹。
【4】读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联系上下文,此时,人们的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A)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多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1】在A处是 (人名),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
【2】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自贬三级( ) 完璧归赵( ) 破釜沉舟( ) 退避三舍( )
A项羽 B蔺相如 C诸葛亮 D重耳
【3】这段话节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8分)
我将青春献戈壁
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大名,是到新疆那年的秋天。那时政治处编印的《丰收通讯》上,连续报道了他深夜跳进干渠堵水修堤和下水救人的事迹。后来在场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才见到他。他姓杨,是三连的司务长。粗壮敦实的身躯,一双有神的眼睛,不太爱说话,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由于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嫂”。
我开始和他接触是在第二年开春。当时我在县医药公司买药回来,正在办事处找车,这时“二嫂”赶着大轱辘马车来了。他戴着一顶羊皮帽,披着光板羊皮大衣,脸上一层灰沙,样子怪可笑的。他告诉我,这次是送一位同志住院的。见我有困难,就答应第二天帮我把药品拉回去。
南疆三月,春寒料峭。那天,我们清早就出发了。马车在稀泥路上缓缓前进。过了中午,正在人饥马乏之际,马车又一次陷入泥潭。马扬头奋蹄,车轴断了。面对满车药品及遥遥归途,我满脸愁云,焦灼万分。“二嫂”却不慌不忙地卸了马,和我一起搬下药品,将空车拉了出来。随后他从附近老乡家中买来车轴,借来工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又上路了。我发现外形粗犷的“二嫂”内心是挺细腻深沉的。他告诉我,他爱读唐诗爱写作,还给我背诵了进新疆时写的诗:“……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他对农场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从三连传来噩耗:“二嫂”因公外出,在结冰的河面上骑车,不慎连人带车跌进冰窟窿,不幸殉职。多年过去了,“二嫂”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赶着马车,戴着一顶羊皮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喜讯——( ) 粗犷——( )
(2)短文中画“____”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画“ ”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2分)
(3)杨司务长是男同志,可人们却叫他“二嫂”,这是因为( )(3分)
A.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B.他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
(4)杨司务长做了哪几件好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好几处写到了杨司务长的外貌,请用“ ”画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1)作者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期间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亮?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____________)
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
②在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中;
③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④在白雪皑皑的雪峰上;
⑤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⑥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2)作者喜欢那些月亮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你又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⑧“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⑨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⑪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⑫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⑬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⑭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1】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2)第⑫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⑬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4】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⑫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连续 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 激励)了我的想象力。我(希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 计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盈——( ) 遥远——( )
简单——( ) 安静——(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4)选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作者运用了____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文章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的_______、三峡的________、三峡的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_______________。”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鸣地哭了。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_________ _________
呜呜地_________ _________
【3】照样子,写句子。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揪,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选段中用“//”把短文分成了三个层次,即武松打虎的三个回合,请根据提示为一、三回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写武松“打折了梢棒”,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梢捧的这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难过、自豪、后悔、高兴……叙事清楚,语句通顺,字数在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