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威海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谣言,于是某小区贴出了下面的漫画。请为这幅漫画选一句宣传语,使其既符合图意,又能让小区居民获得启示,最恰当的是(   

    A.面对谣言,你根本无须理睬。

    B.谣言四起,实在让人太苦恼。

    C.纷乱谣言,止于冷静的思考。

  • 2、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zhòu)夜     耘(yún)田

    B.玉磬(qìn)        蚂(mà)蚱

    C.燕(yàn)园          葬(zàng)身

    D.点缀(chuò)       腮(sāi)边

  • 3、下列每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年少

    B.初涕泪满衣裳 耳不如一见

    C.忽作玻璃碎地声 她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明白了写字要用心,不但要(   ),还要( )。

     

  • 5、写出下面词句所指的信息传递工具。

    (1)伊妹儿——______

    (2)飞鸽传书——______

    (3)折花逢驿使——______

    (4)顺风耳——______

  • 6、读句子,把画线部分换成恰当的词语。

    1.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_______

    2.孩子非常害怕,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_______

    3.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海上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_______

    4.田忌输了,但他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_______

  • 7、填空

    《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 8、辨字组词。

    _________   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法国巴黎卢浮宫旅游须知

    到达与离开:地铁1号线或7号线,Palais-Royal-muséedu Louvre站。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参观最好还是在周一和周三展馆全部开放时来。

    门票:15欧元。观众可凭套票参观卢浮宫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及临时展览。同时,观众还可凭该票参观德拉克洛瓦美术馆。

    免费参观:每周五18:00后,在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况下,本馆常设展览对26周岁以下的观众免费开放(国籍不限)。

    下列人员可免费参观常设展览及德拉克洛瓦美术馆:①未满18周岁的观众;②8至25周岁(含25周岁),且居住在欧洲经济区任一国家内的观众;③持有本馆教育通行卡的教师;④艺术史、雕塑、实用艺术专业的教师及艺术家,需出示相关证明;⑤残疾人及其陪同人员。

    开放时间: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00至18:00开放,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45。

    德拉克洛瓦美术馆: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30至17:30开放,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晚开放至21:00。

    每年固定闭馆日: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

    【1】小明是一名小学生,假期和父母出国到法国卢浮宫游玩,当天是法国的9月2日,星期四。小明的父母今年35岁,爸爸是数学老师,妈妈是医生,并且他和父母都携带了有效身份证件,他们想去看常设展览,需要______欧元。

    【2】小明想参观德拉克洛瓦美术馆,下列最合适的时间是(       

    A.1月1日

    B.9月的第一个星期四

    C.星期二

    D.12月25日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和父母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到达卢浮宫。( )

    (2)小明和父母在星期四的早上8:30到达卢浮官,可以立刻进去参观。( )

    (3)小明在星期五的18:00后,可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常设展览。( )

  • 10、阅读理解

    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位名叫费涅克的人就突破了这个不可能。他用录音机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产,大赚其钱。

    其实,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六千年闪,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利的铁器所取代;一千年前,没有人认为火药会造就一个新时代;五百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气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两百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一百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地拓展大脑的功能……如今,这些先人眼中的许多不可能,已经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那么,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是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

    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正是那么些奋力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人。

    1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顺序来举例说明的。

    2文中的不可能指的是___________

    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请用一个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篇短文,是为了鼓励大家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1、阅读理解。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会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风筝上挂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楔形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看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着我溜溜转。我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冬春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把下面表示动作的词填入第2自然段的括号内。

    提    托    扎    劈

    2文中画线句中“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两条理由。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借物抒情 D.总起全文

    4“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填序号)   (_____

    ①浓浓的思乡之情。     ②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③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④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 12、阅读课外短文《九寨沟》,完成练习。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①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②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lán)。③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④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⑤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wèi)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轻盈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到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

    异兽珍禽:_____________

    【2】写出九寨沟名字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请用文中的3个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九寨沟独有的美。写        是静态描写,而写        等则是动态描写。

    【5】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第3自然段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  )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彩池”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6】作者描写了哪些动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中心句是(  )。

    A.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B.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C.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D.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 13、外类文阅读。

    读懂德国人

    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字分别贴在并列的电话亭上过了一会他们看到“男人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

    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挨门挨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

    一次我请史蒂凡晚饭后来我宿舍喝咖啡。他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时间因为“晚饭后”太模糊了我说:“那就六点半吧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前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敲门他说还差两分钟喝咖啡时他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出于对“二战”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他答应了几天后我已忘了这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谴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这个请求他已思考了好几天我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从一年的工作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按预先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在短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连线搭配

    信守   秘密  |  精彩的   安排

    坚守   规定  |  精心的   仪器

    保守   诺言  |  精密的   时间

    遵守   岗位  |  精确的   表演

    (3)本文结构上属于(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__画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句子

     

  • 14、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2】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啊!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郑重而严肃地点了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孩子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孩子的勇敢震撼了:这个10岁的小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水,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而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互相依靠着生活,不可分离。________

    2)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章写了男孩为了给妹妹献血,甚至想到会死去,却仍旧愿意献血给妹妹,并想和她平分生命的故事。________

    2)“医生的手心渗出汗”是因为医生抽血技术差,所以紧张。________

    3)“男孩在抽血时一声不响,只对妹妹微笑。”微笑里包含着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与疼爱。________

    3这篇短文运用了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的男孩。

    4“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郑重而严肃地点了点头……”此时男孩可能考虑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

    5男孩的诺言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话写在答题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________________

  • 17、连续性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的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惊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相互牵着的手上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6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淮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的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的感觉那极微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時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结合短文内容填空。

    (1)探险者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探险者的情绪随着事情的发展也在变化:_____________ →惊慌→绝望→

    _____________ →再度沉下去→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写到领队“沉默”了一会儿,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

    2领队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出口,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3对题目“迎着风走”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险路上迎着岔道口的风找到了出口。

    B.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用难时要保持冷静。

    C.遇到危险,我们可以反方向而行之。

    D.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客服困难。

    4伤照文中画线句,结合文章主旨,完成仿写。

    人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领队带着大家走出了险境,人们纷纷赞叹。他们会说什么?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芳草地。

    空城计(节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_________________

    2)魏兵到时,不可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照样了,梳理故事脉络。

    3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司马懿和孔明两人“笑”背后的想法。

    1)司马懿“笑而不信”,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笑容可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

    B.司马懿用兵谨慎,生性多疑

    C.诸葛亮用兵谨慎,设有埋伏

    D.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不会弄险

    5试想一下:假设魏兵统帅换成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完成相关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千变万化,将他们的变化梳理在下面的鱼骨图上。

    【2】联系梳理的鱼骨图,我发现作者把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场面描写得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是对悟空______的描写,联结文中类似的句子,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孙悟空。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 22、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真情习作。

    题目:一个让我_________的人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列出写作提纲,最后作文。(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