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广阔的平原 宽敞的教室
B.牢固的基础 牢靠的关系
C.动人的故事 焦急地催促
D.猛烈的阳光 剧烈地摇晃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
B.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C.他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D.《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3、下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fēng)壳 似(shì)的 山冈(ɡānɡ)
B.绰(chāo)起 迸(bèng)出 燕(yān)园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拿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
(2)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
(3)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 )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朝 霞 薄 云 吞 没 咆 哮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调 皮 目 的 冉 冉 弧 形
6、读拼音,写字词。
妈妈jīng yí(______)地看着我手中zhǎn xīn(______)的钢笔,cí xiáng(______)的笑容慢慢消失了,脸bēng(______)得越来越紧。我低下头不敢kēng(______)声。
7、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造句)
昂首挺( ) 富丽堂( )
神采飞( ) 震耳欲( )
足智多( ) 旷野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拼音,写同音字。
1.tuō ____欠 拜____ ____发
2.gǔ ____励 ____头 ____票
3.jī ____饿 ___笑 ____础
4.sī 自____ ____文 ____念
9、阅读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想了想,说计策有了,便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船里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 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火了。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情况,完成表格。
A.实施火攻 B.调兵遣将 C.无心应战 D.铁索连舟
交战双方 | 战前 | 战时 | 战后 |
周瑜 | 将帅定计 | ②_____________ | 派兵追来 |
曹操 | ①_____________ | 毫无防备 | ③_____________ |
【2】读了本文,你认为在赤壁之战中,东吴打败了曹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曹军水上作战的本领不够强
B.东吴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周瑜、黄盖来指挥。
C.东吴的兵士作战经验丰富,以一敌百。
D.东吴知己知彼,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曹军的劣势。
【3】读文中画线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解释画线内容中的“鸡蛋”指_________________,“石头”指________________,黄盖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烧赤壁,黄盖功不可没。文章表现了黄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曹操败走华容道,逃跑途中甚是懊恼,此时他会想什么呢?请结合人物特点进行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是啊,鸴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低)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蘑 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
【2】在选文中“ ”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选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在这段话中用横线画出写梅花秉性的句子。
【5】选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阅读短文。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沿着罗讷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这些水上“居民”受到日内瓦人的精心保护,也充分享受着和平的幸福。每当鸟儿的产卵季节,湖畔居民给它们送来了干草、棉花、塑料等,供它们营建产房。如果“小宝宝”在早春降临,市民们给它们送来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品。如果它们得了病,人们就会把它们抱进怀里,送到医院。
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全市30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许多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不少国际条约在这里签订,很多国际组织的总部也设在这里。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1】短文分别介绍了日内瓦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上“居民”与日内瓦人相处得怎样?用“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内瓦是一座国际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关于日内瓦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
B.日内瓦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钟表业。
C.日内瓦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豪华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有什么区别?烈日下的车夫是龇牙咧嘴还是面孔紧bēng(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shī fu( )怎样yāo he( )?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福楼拜直截了当,切中要害的话让莫泊桑懂得了耐心观察的重要性。
【1】“龇牙咧嘴”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zī yá liè zuǐ B.cī yá liè zuǐ C.cī yá liě zuǐ D.zī yá liě zuǐ
【2】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字词。
【3】短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___和___。
【4】画线部分的意思可换成成语____。
【5】这七个问句中,和其他六个问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第一句 B.第二句 C.第六句 D.第七句
14、默读下则短文,按要求完成作业。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风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录3个写颜色的词,指出秋天颜色的主色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段,试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给短文写出一个标题:
15、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中伸出了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橘红色的果实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课文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
①轻盈地跳起舞来。________
②情感激动,不能自制。________
【3】短文是________结构,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4】从短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①比喻句:________
②拟人句:________
【5】短文中的“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
【6】按下列分类写出小园的植物。
蔬菜:________
野花:________
果树:________
经济作物: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发国人士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威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成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別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缩着。大王您猜,这只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身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席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般然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呃,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用“一鸣惊人”这句成语来比喻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1】读读画线的句子,然后用其中两个关联词各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
不但不……甚至……__________________
【2】“一呜惊人”后来用到比喻____________。
【3】文中的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劝齐威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文中的淳于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23分)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神气在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3分)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辽阔( ) 欢跃( ) 广阔( )
(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2分)
(5)请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写在下面的直线上,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2分)
拟人句:
仿写:
(6)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2分)
(7)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8)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2分)
18、阅读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莫名其妙,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出来的计划,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它们和好了,又一同合作了。
【1】选择划线字的读音。
兴奋________(xīng xìng) 提供 ________(gōng gòng)
缘故________(yuán yuàn) 理睬 ________(cǎi chǎi)
【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________ 立即________ 缘故________ 精美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手和脑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和脑觉悟到什么?你从中觉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嗒、吧嗒”着。
父亲把希望全倾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 提)着书包,(捏 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铍纹的脸上便(爬 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一进屋,就见父亲正(举 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去城里念书,就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好纽扣,拉顺了衣领……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大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呐!”
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儿子,似乎要说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掏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拿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沾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吆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山冈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父亲越走越远,高大的背影却一直在我眼前。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就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儿地吸着。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勤劳的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鉴赏_______________攀登______________
【3】用“√”在第三自然段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动词。
【4】第四自然段选用了父亲________这一典型事例,运用了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等多种方法,具体地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的特点。
【5】仿照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写写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
本单元的课文都描写了异域的风光,我们的祖国也有许多壮丽的风光。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见过的祖国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