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芜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对抬棺出征的民族英雄(   )的真实写照。

    A. 林则徐  B. 郑和  C. 左宗棠   D. 司马迁

  • 2、下列诗句出自秦观的《浣溪沙》一词的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mèi)    耀(yào) 顶端    环游

    B.(miáo)    (sī)    海鸥    依次

    C.(yù)    (liě)    帽子    钩住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反义词

    轻盈_____ 偏僻_____ 娇嫩_____

    诚挚_____ 实现_____ 追随_____

  • 5、我能写词语。

    liáng guó

    ēn huì

    jiā qín

    zào yì

    shèn zhì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6、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___你逃不了___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___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誉之曰___吾盾之坚___物莫能陷也___

    3.船长又喊___向海里跳___不然我就开枪了_________刚喊出______孩子往下一纵身___从横木上跳了下来___

    4.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______下三等___这一次他们都依次派出上等马___中等马和下等马___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任劳( )          百折( )          含辛( )

    雪中( )            安居( )          ( )济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填空,

    1.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笛无腔信口吹。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猜出了“好所在”的意思是_______,“石碣”的意思是________

    【3】画横线的语句运用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石猴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4】从石猴进洞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作,可见这是一只心思细密、聪慧过人的猴子,充分展现了石猴的____(A.神性 B.人性)。

  • 11、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

    18.91分钟

    98.95分钟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课文《军神》,课文理解我能行。

    一会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人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手术中,一向镇静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被抓破了。

    【1】刘伯承做手术时,从“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 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连他那紧张的双手也“微微颤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刘伯承是个“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

  • 13、知识巩固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老师的解释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怎么进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老师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自信的柱子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认为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的完美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后来,在种种压力下,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那就是,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是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的。

      时光如梭,300年过去了。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上天花板的柱子仍是那一根,直到前两年,市政府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来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1)按下面的意思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明。

    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市政府大厅的方案,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只得增加了四根作为摆设的柱子。

    300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

    设计师名叫克里斯托·莱伊恩,在仅存的一点资料里记录着他的话,一根柱子不是奇迹,而是他对自信心的坚持。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做事时照顾到两方面,使双方都得到好处。(   )

    文中形容很少很少。(   )

    抄写文章结尾处的红色句子,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 15、阅读游乐园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爱什么?我会自豪的回答:我最爱语文课本.

    每天早晨,我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二遍.三遍……..(毫 豪) 不倦.

    上语文课时,我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课本里出现的少年润土,舍己为人的海里布,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放学回家,我常常( 仿  妨) 照语文课本练习写作.当我的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是,我打心眼里感谢语文课本.

      我爱语文课本,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1)画出括号中不恰当的字.(1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骄傲(   )   专心致志(   )   感激  (   )

    (3)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段意(.4分)

     

     

     

    (4)作者为什么爱语文课本?在段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

     

     

    (5)给段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 16、课内阅读。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1】本段话的第一句是一个____句,在全段中起着____的作用。

    【2】选段最后,杨利伟说的三句话,虽然简短,但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的心情,以及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3】说说你对“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两个数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画“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1)楚王在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 ________   

    (2)“楚王笑嘻嘻。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和大臣们对齐国的侮辱的?________ 

    (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心情。

    【2】加点的句子中,“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朗读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沉痛

    B.焦急

    C.悲愤

    【4】联系课文,假如你是秘书,看到毛主席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的一瞬间,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式变换。(6分)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大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 22、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许多幽默的事件都是因风趣的语言产生的。请你回想一下身边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把它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