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扬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盛: 兴盛;繁盛。 强烈;旺盛。 盛大;隆重。 普遍;广泛。

    程度深;用力大。

    百花开(   ) 颇负名(   )   情款待(   )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会。(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表示的一句是(

    A、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B、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C、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说: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

    D、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 3、花落谁家(选字填空)

    纪 记 渔   鱼

    (   )念   (   )家

    日(   ) 金(   )

    (   )律   (   )民

    (   )录 打(   )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写动词,组成动词短语。

    ___________后代  ___________动物  ___________清泉  ___________盛誉

    ___________船队  ___________礼品  ___________武力  ___________眼界

  • 5、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家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见委: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___________________

  •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目(______)口呆  赴(______)蹈火  点头(______)腰    ______)表堂堂

    眼(______)手快  风雨无(______  ______)面春风    ______)背熊腰

  • 7、生字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照样子,起名号,立规矩。

    刷浆特别好的李姓人

    泥人捏得好的张姓人

    麻花做得好的孙姓人

    名号:刷子李

    名号:____

    名号:____

    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规矩:____

    规矩: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_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羊圈”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

    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到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到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树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

    【1】祁家的位置在1—6号院中的(____)号院。

    【2】祁老人选购这处房子的原因有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葫芦嘴靠北的位置是祁家房子。(______)

    (2)祁家房子位于葫芦肚的西侧。(______)

    (3)大槐树是“小羊圈”的标志性参照物。(______)

    【4】老舍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语言风趣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儿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本材料节选自他的作品《四世同堂》,让你感受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祁老人对房子的喜爱的?用“____”画出来。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息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请调整上面一段话的句序: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______ 

    4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通过描写 ___________,衬托了蒙古族同胞的心灵美,以及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 13、课外阅读。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送给相邻的一个部落首领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1】读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部落首领的信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想一想,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选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持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连连碰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全文,父亲做了两次“选择”,根据短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这时,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人们心里在想____________

    6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有不少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的精彩描写,请用“ ”在文中勾画一处,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体会或这样写的好处。

  • 15、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龄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是盐煮黑豆。当时,李讷只有7岁.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允许别人对他格外照顾。在毛泽东(严明   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总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巨)生活的考验。

    20世60年代.李讷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好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好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汽车。正因为如经,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的来临,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他(严格 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理地人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记他自己骑车子回来。”

    【1】在文中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从可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___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短文之后,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欢乐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日本人!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短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简要概括出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3】短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3】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相同点在于________

    【4】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记忆中,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座小山,人们都称它白头山。小时候并没有怎么在意?现在想来,真是名副其实。我从懂事时就记得,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山顶总是光秃秃的,尽是白石头。也许这就是它所以得名的原因吧!

    30年过去了,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如果要问有什么感受,我只能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了:过去连自行车都难得一见,如今摩托车在路上穿梭往来。有几家的门前还停着锃亮的桑塔纳!低矮的石房小屋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幢幢小楼……大概游子总爱追寻儿时的记忆吧!在家乡转了儿圈之后,我突然发现,白头山不见了。我好纳闷,忍不住和一位老乡谈起这件事。老乡哈哈一笑,说:白头山还在呀可是它早就不叫白头山了。”“那它现在叫什么山?”“翠云山!”老乡用手往前一指说,山还是原来的山,名却不是原来的名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展目望去,只见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一片碧绿,有如翠云密布。松树、柏树以及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挺拔直立,茁壮成长,显得生机勃勃。我恍然大悟,禁不住赞道:好名字!真是好名字!”

    这样看来,小山改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横线上。

    2从文中摘录4个成语,并选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描写白头山名副其实的词句。

    4白头山为什么后来改名为翠云山”?

    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后是怎么想的?展开丰富想象,为短文加上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被敌人从天津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1】画“ ”的句子中的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能表现出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的是(                    

    A.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B.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C.临刑之时吉鸿昌表示自己不能跪下挨枪,死了也不能倒下,让刽子手给自己搬了把椅子

    D.吉鸿昌不让刽子手在背后行刑,让刽子手在自己面前开枪,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自己的

    【4】读文中画“﹏﹏﹏”的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根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任选一首改写成短文。(10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