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眷恋(juàn) 阻挠(ráo) 土匪(fěi) B.绰号(chuò) 红晕(yùn) 篝火(gōu)
C.晃眼(huǎng) 晦气(huì) 千仞(rèng) D.楷书(kǎi) 妒忌(jì) 弓弩(nú)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蚌(fēng)壳 似(shì)的 山冈(ɡānɡ) B.燕(yān)园 迸(bèn)出 绰(chāo)起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拿 D.黯然(àn) 忌讳(huì) 玷污(diàn)
3、下列哪些事物可能让一个人陶醉?( )(多选)
A.自然美景:春花、夏雨、秋霜、冬雪 B.艺术品:绘画、书法、陶瓷、雕刻
C.建筑物: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D.动物活动:蝴蝶起舞、蜜蜂采蜜
4、形近字组词。
耘(____) 撩(____)
耕(____) 缭(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地吐洒 (________)的江水
(________)的光斑 (________)的气氛
6、根据语境填空。
(1)童年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一样的,是范成大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里的懂事,是杨万里眼中的“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的可爱,是雷震耳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
(3)胜败本兵家常事,可有的队伍却是“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说起来真令人失望。
(4)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的石桥 (________)的原野 (______)的威尼斯
(_______)的水上城市 (________)的空气 (______)的珍宝
8、《猴王出世》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_______,因为他敢于_________________,被群猴拜为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形象。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猜一猜句子的大致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写石猴的_______,充满奇幻色彩,让人感受到他的来历不凡,表现了石猴与生俱来的_______。
3.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段话运用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石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展现了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猴子形象,突出了他身上原始的猴性。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叶,我赞美你
树叶,我赞美你!
奉献。你将它作为生命的起点,又把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你制造养料,让枝干粗壮,根系发达,花儿鲜艳,果实甜美;冬季到了,你为了让树木保持水分,安全过冬,甘愿牺牲自己,用生命换取树木生命的延续。你吸入的是废气,放出的是人与动物生存必需的氧气。在风沙、尘埃、噪音向人们袭来时,你们手挽手结成绿色屏障,带给世界以温馨宁静;在夏日炎炎灸烤大地时,你们肩并肩织成绿色伞盖,送给人们清凉。你的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
树叶,我赞美你!
花,果实、枝干、根虽都有奉献,但同你相比,花儿总有几分卖弄,比不上你朴实;果实虽好,却比不上你的牺牲精神;枝干有些桀骜不驯,比不上你的谦逊;树根难以跳出孤陋寡闻的小圈子,比不上你的豁达。
每当我看到你,就会想起那些为人民谋幸福舍身赴义的革命先烈,想起那些用热血保卫祖国的战士,想起那些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想起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四化”大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树叶,我赞美你!
(1)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
(2)文章是想赞美树叶还是想赞美人的精神?为什么?
10、重点段落品析。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1】填空。
【2】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技术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威尼斯安静祥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 )落(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 )了黄色和(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 爆)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斩)新的白床单(居然 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 忠)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并画“√”。
【2】照样子写词语。
汗珠滚滚(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描写,我从中感受到了_____;此时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
【4】画“——”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描写,句中的“你”指______,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爷爷的小木屋
徐鲁
我常常想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一年四季都住在故乡大青山上的一栋小木屋里。
他是一位护林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那片山林。
虽然他已经年老了,可是他仍然不愿下山,不愿意回到山下的村庄里居住。他说,他已经听惯了每夜山林里呼呼的风声,听惯了山上的小鸟和小兽们在清晨的嬉闹声。
爷爷,在我们离开你之后,我常常觉得那么孤独。公园里的落叶松上嫩芽錠开的时候,我好像也听见大青山的冰雪在融化。秋风起了,漫步在校园里的小路上,我会想象着,有谁能踩着遍地的落叶到山上去,为你送上过冬的衣裳?
爷爷,在我们走了之后,你还独自去那个空旷的河谷里,坐在那古老的三眼泉边吹箫吗?啊,那悠扬的箫声,总是在我们的心头,缓缓荡漾起最深沉的乡思。如果是在檐雨滴落的晚上,你的萧声,又会缓缓地吹出遍地明朗的月光,照亮我们心中思念……那支长长的、紫色的洞箫哇,多少年了,还是那么清晰地横在我的面前,长长的,就像你冬夜里衔在嘴里的长长的旱烟袋一样。
爷爷,我会永远记得故乡的模样,记得故乡那些美丽的声音。还有在我十岁生日那天,你为我编成一只白色的柳条小蓝子,它还在吗?它曾经装载了我小时候所有欢乐的记忆。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我把它留下了,留在你的小木屋里。爷爷,我是想让你突然见到它,就像意外见到我一样。
爷爷,今天看见窗外无声的落雪,我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你呀!
——摘自《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经典》,有改编
【1】作者重点回忆了关于故乡的哪些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
事情:(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请用“ ”画出文中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
【4】短文为什么用“爷爷的小木屋”为题?换成“我的爷爷”或“想念爷爷”可以吗?试着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刚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马可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有删改)
【1】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短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威尼斯蓝天的美好可爱。 ______
(2)形容威尼斯的夜色鲜艳美丽。 ______
(3)形容威尼斯的夜晚明亮而洁净。 ______
【2】读短文第一自然段,这段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
(1)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____
(2)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____
(3)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____
A.写星星多,突出夜空的美。
B.写星星多而明亮,突出夜色的美。
C.写星星的倒影不会有丝毫的颤动,衬托出了湖面的平静。
【3】短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威尼斯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夜色时,写了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二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描写的。
A.时间
B.地点转换
【6】夜晚时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
A.妩媚、可爱
B.清新、恬静
C.明净、绮丽
【7】短文中画“﹏﹏”的句子属于( )描写。
A.静态
B.动态
【8】短文写了威尼斯的( )
A.动态美
B.夜色美
C.静态美
15、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桥》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4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瞪”查音序应查( ),完整的音节是( ),查部首应查( )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 )的队伍 ( )的洪水 ( )的老汉
( )的儿子 ( )的老太太 ( )的木桥
(3)用“——”画出比喻句。(1分)用“~~~~”画出拟人句。(1分)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4)“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请发挥想像,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3分)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3分)
17、读《刷子李》选段,完成练习。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这句话表面是说______,实际上是在夸赞_______。
【2】选段对刷子李刷墙的____和____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其刷墙的技术高超。
【3】作者将刷子李刷过的墙比喻成_______,由此你会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术呢?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词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的原因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岸英不和大家一起吃大灶。
B.毛岸英到最艰苦的地区参加劳动。
C.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
D.党的领导同志都以身作则。
19、课内阅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zhǎng zhàng)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dǎo dào)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什么?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联系全文,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什么?在文段中用“﹏﹏﹏”画出来。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 ,却被老师 ,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明、发现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如: 。
20、按要求改句子。
(1)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是泰国的国宝。(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队课上,我们修订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照样子,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园里边绿油油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1.大自然充满神奇的色彩,有很多美丽的景物和神奇的自然现象,如山川大地、绿树青山、月圆月缺、雾起雾散等。请你观察一种景象,把它的特点写一写。题目自拟。
2.以“值得我尊敬的一个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要用一两件事写出他什么地方值得你尊敬。内容具体,注意写好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