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古代年龄称谓中,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弱冠”是指( )

    A.女子年满十五岁。

    B.少年十三四岁的年纪。

    C.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真藏   秉性   能书善画

    B.漂泊     偶尔     颇负盛名

    C.唯独   玷污   唐诗宋祠

    D.郑重     训斥     缕缕悠香

  • 3、选择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书写展示。默写古诗《从军行》,要求书写工整,无错别字,并注意标点。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

  • 5、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这段话是对宝玉和探春的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宝玉_____的性格特点。

  •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摔跤》选自徐光耀的《___________》,课文通过对小嘎子的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嘎子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____》,课文主要运用______描写,细致地描写了车夫祥子___________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刷子李》描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刷子李_________的特点。

  • 7、看拼音写词语。

    一位nián líng____只有二十四岁的男子来到zhěn suǒ____。医生见他脸色cāng bái____,很是jīng yí____。当得知这位tè shū____病人是将军时,对他sù rán qǐ jìng______

  • 8、根据意思写出本课的词语。

    (1)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____________  

    (2)高声喧哗谈笑。   ____________

    (3)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____________

    (4)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还只不过是两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       ),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后来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业绩就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       ),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身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您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员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       )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心胸狭窄       政绩显著       不通情理

    【3】文中两处加点的部分可以分别改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汲黯认为提拔官员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汉武帝提拔官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

    ①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②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③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④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⑤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⑥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⑧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⑩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轻松阅读快车

    别让眼睛老去

    满分5 manfen5.com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布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很多人原来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送到集市上去卖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大批新树苗,几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获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中一组相互照应的句子

    (3)森林庄园”为什么能再度绿意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怎样理解“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检阅台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什么?待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什么?第二关考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 14、阅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  增强)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观看  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  前提)。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1在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词语。

    2写出文中描写略读对精读的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猜测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奶妈

    ______

    ______

    ______

    赵氏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与理解

    购物小票

    满分5 manfen5.com

    阅读下面的购物小票,并填空。(5)

    购物者2014年4月16日在__________________(商家与地址)购买了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种东西,共花了__________元。找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2)

    从购物小票上我们知道每一支中性笔的价格是5.8元。( )

    退换货时只需带上货品,不一定需要收银小票。

     

  • 17、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儿童诗两首

    《我想》节选

    我想把我自己

    ________春天的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________的地方。

    溪边

    垂柳把__________当做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鱼儿和笑声。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梦想是什么?用诗句的形式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与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无如中指”的意思是:______

    【3】画“﹏﹏”的句子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_______在关公左右,风趣地凸显出中指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中指“只参加做事不出力,养尊处优”,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像中指一样的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公是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任写两个):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变一变。

    1、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真叫人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表达与交流

    想一想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谁,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写他(她)的特点,尽量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求:(1)围绕中心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