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苏轼与( )合称三苏

    A.弟苏辙、妹苏小妹  B.父苏洵、弟苏辙

    C.父苏洵、妹苏小妹  D.苏秦、苏武

     

  • 2、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kǎn  qiàn)儿 nǎo   nao āi ái

    chì)有名 màn  mán)

     

  •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C.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D.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学习课文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读了《军神)我体会到了刘伯承__________的特点。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日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变化。

    (2)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

    (4)《景阳冈》选自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____》,我从这本书中认识的人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田忌赛马》中,孙膑更换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使田忌获得了整体的胜利。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________,又像在呼唤未归的____________;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__________,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_______,与熟悉的伙伴_________ 出自课文《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

    2.《早》记叙的是著名作家鲁迅的故事,他的原名是________,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3.长征是一段英雄史诗,伟大领袖毛泽东写下了许多歌颂长征的诗词,如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天高云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1)周末,我和妈妈下棋打赌,谁输了谁洗一个星期的碗,谁知连下几盘,我都是____,让爸爸在旁边指导,也一点用没有,真是____,我气得一跺脚只好去洗碗了。

    (2)唐诗宋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_。”诗中有豪情,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

  • 7、我填词语空牢记在心中(10分)

    冲( )陷( )  ( )危( )困

    任( )任( )  ( )胆( )心

    全( )全( )  ( )辛( )苦

    百( )不( )  ( )汤( )火

    ( )( )尽瘁  肝胆( )( )

     

  • 8、补充下列词语,并从中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若有( )( )          ( )( )          

    不由( )( )        ( )( )之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再次摔跤比赛

    小嘎子上一次的摔跤比赛败给了胖墩儿,心里很不服气。今天便鼓起勇气向胖墩儿再次挑战……

    胖墩儿见他来了,便只好和他再赛一场。

    “这次我可玩真格的了,你可要小心哟!”小嘠子还没等开始摔跤,便给胖墩儿来了个下马威,使胖墩儿的气势削弱了一大半。

    两人各站一方,对视着,小嘠子的眼里透露出的是无比的坚定,而胖墩儿的眼神则有点胆怯。

    这场“战斗”,吸引了不少小孩的围观。小嘎子这次改变了战术,他先用自己灵活的身体国围着胖墩儿来回转,胖墩儿也跟着他跑着转,防止他来突袭。可胖墩儿哪是小嘠子的对手,不会儿他就头晕眼花,天旋地转了。小嘠子要的就是这个时机,使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搬起了他一条腿,小嘠子再一咬牙、一用力,胖墩儿“咚”的一声摔在地上。这时胖墩儿才反应过来,可已晚了,看到小嘠子用大拇指滑过鼻子,转身走去。

    胖墩儿看着小嘠子扬长而去的背影,心里愤愤不平……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活——________ 胆怯——________

    削弱——________ 容易——________

    【2】画“﹏﹏”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替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嘎子是怎样战胜胖墩儿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嘎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文中写“周瑜很高兴”,他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跟周瑜立下军令状是一时冲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的人,周瑜是个________的人。

  • 11、延伸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有改动)

    【1】“三顾茅庐”中“顾”的意思是_________。“三顾茅庐”的本义是________。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

    【2】用成语概括下列意思。

    (1)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________

    【3】“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诸葛亮的特点是__________

    【5】你在课外一定积累了不少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或歇后语吧,各写出一句。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母亲的家务似乎永远也干不完。日复一日,在那破旧的(缝   蜂)(纫     仞)机上为我们缝衣服;在那低矮的厨房里为我们(作   做)饭、烤面包;在自己开辟的土地上shì sì cì)弄蔬菜;还要(挤 济)牛奶,在cuō     chā)衣板上搓洗全家人那带有泥巴的衣裳。母亲这样(幸 辛)苦,却没有一点儿怨言。她分明是快乐的     她对生活没有多大期望     全家人健康     幸福     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

    【1】给短文的空白处加标点。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3】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4】母亲如此忙碌,为什么却无比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看书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会有美满的生活呢?”手得意洋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在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谁。大脑每天都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臬设计者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弄不清楚。

    眼睛看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急又气,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行。大脑想出来计划,手在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有进步;大脑的思考,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有效了。手脑配合,才会肯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如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了臬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 15、课文阅读。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 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选文中加点的它们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在江轮甲板上,先看(   ),接着看( ), 然后看(   )。(要求写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

    3黑色剪影”“伸展着,这是从 _____方向看的;起伏着,是_____方向看的。

    4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1】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2】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3】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拍照(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字体演变历史(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 18、课内阅读。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天衣无缝”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2】画“_的句子描写的是刷子李刷墙的___, 从中 可以看出他的动作是那样的_____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描写刷子李刷墙的_________ 这句话把刷过 去的墙面比作打开一雪白的屏障,写出了刷子李_____

    【4】仔细读文段,刷子李刷墙给你什么感觉?他像是在做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写。_____

  • 1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禺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比一比,再组词。_

    (   )晰( )介(   ) 疆( 

    (   )淅( )价(   ) 僵(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清晰——沉思——严肃——坚强——

    反义词:清晰——粗壮——坚强——动摇——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再仿写句子。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仔细读最后一段话,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

    提到“追”’我们总会想起:追逐、追赶、追寻、追求、追梦、追忆、追星……生活,因追而更加精彩;生命,因追而更有意义。我们要学会去追,学会去悟。请你以“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要含有“追”字;②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③字数不少于45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