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与“屉”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供 藏 拴
B.遂 迸 病
C.著 装 延
D.困 国 厅
2、今天的生活变好了,但我们要( ),不要忘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
A. 滴水成河 B. 积水成渊 C. 细水长流 D. 饮水思源
3、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运转自如 始料不及 势不可当 含辛茹苦
B. 杯水车新 千里迢迢 随心所遇 安居乐业
C. 鞠躬尽粹 美轮美换 雪中送炭 严阵以待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荷兰,是______之国,______ 之国,也是_________之国。《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_____和__________。
2.《田忌赛马》通过叙述战国时期的军事家__________为齐国大将__________献策, 让他在和齐威王的赛马中获胜的故事,说明了遇事只有仔细观察,_______, 抓住________,经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孔雀是夫子家禽。”
4.“而立”指人________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________岁。
5、看拼音,写词语
duān zhuāng zàn xǔ dēng tǎ chén jì chuán shā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chuāng lián cāo zòng lǒng zhào chén shuì zǔ dǎ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sāo yǎng mà zha shuāi jiāo zhǎn xī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fàng sì dù jì duàn liàn hóu lo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xiōng táng nà hǎn píng zhàng lǒng zh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7、把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
端正目的( ) 保护祖国( )
灿烂的月光( )广阔的操场( )
8、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也傍______学种瓜。
9、阅读
材料一: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材料二:
【热点背景】
江苏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
【热点聚焦】
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布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疲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
材料三:
【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
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
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的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推行人们使用公筷公勺。
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
(2)从调查的结果中看,有6.4万人觉得使用公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公筷进餐,守护健康”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
【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0、读片段,并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 )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 ),他额上(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1】补全课文。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
【3】“一次又一次”说明了_____。
【4】这段话中,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反衬出_____。
11、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
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____ 秘诀 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①荷兰,被称为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茫茫花海之中,郁金香堪称大名鼎鼎的洋花。
②1863年,郁金香从土耳其传至荷兰,在土耳其语中,郁金香花就像包着头巾的少女一样美丽。热爱奇花异卉的荷兰人对它那美妙的酒杯形花朵竟如痴如醉。有人竟然愿意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
③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荷兰人给不同颜色的郁金香都赋予了美妙的名字。烈焰般炽热鲜红的被称为“斯巴达克”;白色镶有浅红金边的被称为“中国女性”;黑夜般神秘幽深的被称为“夜皇后”。开黑色花的郁金香,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④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株鲜花,其中郁金香就有30亿株,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由此,郁金香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1】荷兰的国花是____,花的形状像______,色彩____。在土耳其语中,它就像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荷兰人对它爱得_______。其中最珍贵的是_________。
【2】郁金香为什么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作家大仲马是怎样赞美黑郁金香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郁金香是从土耳其传至荷兰,荷兰人非常喜欢这种花。
B.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荷兰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
C.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荷兰是出口郁金香最多的国家。
13、阅读理解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______、 ______、 ______
【3】本段从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 ”在文中画出来。
14、快乐阅读轻松答。(16分)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桓(huán)帝、灵帝宠信宦(huàn)官,朝政十分腐败。天下人心大乱,盗贼蜂起。
灵帝降诏命各地加强守备,讨贼立功。幽州太守刘焉由于兵少,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zhuō)县,引出一位英雄。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性情温和,喜怒不形于色;胸怀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姓刘名备字玄德。刘备自幼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以卖鞋织席为生。此年,他二十八岁。
刘备当日见了榜文,长叹一声。背后一人厉声叫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呢!”此人正是张飞。他们谈得很投机,便一同到酒店饮酒。酒店里又遇一人,便是关羽关云长,听说招军,特来应募。刘备将自己的招兵买马为国杀贼的打算与关张说后,三人一拍即合,便要结为兄弟。
次日,三人在桃园中备下祭品,点上香,立了誓,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是三弟。
祭罢天地,三人宰牛设酒,招募乡中勇士。顷刻间聚了三百余人。正愁没有马匹可用,忽然两个大客商贩马过庄上,听说刘备志在讨贼安民,二客愿将良马五十匹相赠,并送上金银、镔铁,以供军需。于是,他们请了工匠打造兵器:刘备打双股剑;关羽造八十二斤重青龙偃(yǎn)月刀;张飞打丈八蛇矛。各置全身铠甲。准备停当,三人率五百多乡勇,投奔刘焉。刘焉也是汉室宗亲,便认刘备为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①灵帝降诏命各地加强守备,讨贼立功。( )
A.告诉、告诫。 B.诏书。
②听说刘备志在讨贼安民,二客愿将良马五十匹相赠,并送上金银、镔铁,以供军需。( )
A.讨伐。 B.索取,请求。 C.招惹。 D.讨论。
(2)用“____”画出对刘备个人情况的介绍。(2分)
(3)把下列人物与其相应的内容连线。(9分)
刘备 二弟 丈八蛇矛
张飞 大哥 青龙偃月刀
关羽 三弟 双股剑
(4)“桃园三结义”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chóu chú chóu zhù)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gé gě)裹尸还。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毛主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的心情。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则表现了他有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还”在这里读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忠骨”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读到“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试着把毛主席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已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从床上爬起来。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儿。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的生物钟。
【2】下列不属于人早上起床时,人体按生物钟的指示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一项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生物钟?谈谈你对生物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阅读“海苔”外包装袋的资料,完成第下题。
配料表:紫菜、香菇汁、白砂糖、食盐、生姜、麦芽糊精、酱油
产品批准号: GB/T23596
产地:江苏省苏州市
友情提示:内附干燥剂请勿食用
食品名称 | 海苔(调味紫菜) |
净含量 | 4.5克 |
生产日期 | 2020年2月10日 |
保质期 | 12个月 |
食用方法及贮存方法 | 开封后直接进食,请避免高温、 潮湿及阳光直射 |
【1】根据上面内容,请填写表格。(3分)
序号 |
观点 | 判断正误 (√或×) | 说明理由(可组织语言 陈述理由,也可直接引用资料中文字) |
1 | 小方认为海苔必须加热后才可食用 |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小明告诉小方不要 把海苔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这袋海苔的保质期到2020年2月10日 |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方奶奶患有糖尿病,小方见奶奶吃了一袋,又为她递上一袋。这时奶奶看了海苔外包装资料,可能会对小方说些什么?请写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文赏析
火起来的“地摊经济”
①伴随着“地摊经济”这股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也再次登上热搜,一个名叫杨博超的初中生因为利用假期,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的新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注意。
②这个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多个乒乓球,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在大多同龄人只知道打游戏、吃喝玩乐的假日里,他却赚到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
③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并上了热搜,网友这样评论道:“有头脑,有执行力,有领导力,成功是必然。”“王健林给儿子王思聪5亿,最后赚了60多亿,翻了12倍,而小杨同学用800赚了17000,翻了21倍。”……这孩子实在不简单。
④小小年纪就自己赚到了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收入,虽然这笔钱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多,但他的思维和头脑却让人深感“后生可畏”。
⑤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完全就是等着饿死的状态。因为他们从小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照顾,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活下去。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
⑥家长带孩子摆地摊有诸多益处。
⑦首先,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挣钱的快乐和辛苦。一直待在温室中的孩子,相信经历这番摆摊体验之后,更能理解生活的艰辛,从而会更努力去读书,追逐梦想。
⑧第二,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⑨第三,通过摆摊这样的经历孩子更能增加人生的阅历,懂得只学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⑩第四、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摆摊,产生共同语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是靠整天对孩子说教来树立权威的。家长要通过带着孩子摆地摊,让孩子看到你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战胜困难,从而对你们产生佩服这样以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沟通就会变的特别容易。
⑪摆摊创业不专属于成人,生活的历练会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也让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无论想法的对与错,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1】理解文中词语“后生可畏”的意思。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出生的孩子,令人畏惧。 B.年轻人比较胆小。
C.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D.小孩子无所畏惧。
【2】在文中找一找,杨博超的“第一桶金”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突出说明杨博超的不简单,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
A.借景抒情 B.对比 C.托物言志 D.伏笔照应
【4】“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杨博超的事例起了怎样的示范作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打 “√”或“×”。
(1)课堂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历练。(_____)
(2)孩子要敢于尝试,在生活实践中历练自己。(_____)
(3)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也可以生活好。(_____)
(4)假期,每个学生都要去摆地摊,这才算成功。(_____)
【5】第⑥自然段与第⑦、⑧、⑨、⑩自然段,属于( )结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6】这篇文章,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孩子应专心学习,家长不该带孩子摆地摊。
B.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对孩子成长有益处。
19、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①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②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2)缩句:
③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④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22、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3、写话练习。
文章结尾这样写道:“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等“我”醒了,“我”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呢?请你接着“我醒来了……”继续往下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