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与“弱”的“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

    B.日西山

    C.淡

    D.

  •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       南望王师又一年

    B.遗民泪胡尘里       孤帆远影碧空

    C.不破楼兰终不       万里长征人未

    D.孤城遥望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3、下面哪句话能表现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

    A.为设果,果有杨梅。 B.此是君家果。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父不在,乃呼儿出。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李老师讲课的声音yì yánɡ dùn cuò ______,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当同学不会时,李老师会fǔ shēn ______指导;课间李老师和同学们qīn nì ______地一起玩耍,引得其他班的同学zhù zú______观望,十分羡慕。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关系如此好,是因为互相xìn lài______

  • 5、看词语写拼音。

    放肆_________ 桅杆_________ 撕开_________ 吓唬_________

    瞄准_________ 龇牙咧嘴_______

  • 6、比一比,再组词。

    ____ 萌____ 澄____ 垠____ 峨____

    ____ 盟____ 橙____ 根____ 饿____

  •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柔软———( )  枯燥———(   )

    犹豫———(   ) 善良———(   ) 顽强———(   )

  • 8、看拼音,写词语。

    tuī jiàn quán tou jì c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的小鸡,( )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从选文中对动物的描写,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5】选文中说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短文(一)

    秦兵马俑(片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gān  gàn)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mó  mú)氛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在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国千乘的宏伟(姿势  气势),形象在(展示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  再)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对号。(3分)

    (2)片段的第一自然段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兵马俑特征,就是(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气相。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 12、文阅读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呀!

    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将本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短文的主要内容,将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

    赞扬了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表达了“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赞扬了动物深沉、伟大的母爱。

    (3)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4)理解文中的词语(第6自然段):

    “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敌人”指的是____________。

    “精疲力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知识巩固。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当时孩子怎么去拿帽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是怎么就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后提升。

    空城计

    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君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bì bài wú yí(    。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kǔ sī míng xiǎng     ),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jiè bèi sēn yán(     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yí huò bù jiě(     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卵击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慌不忙: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严峻的形势”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4】事后如果司马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练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最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每次上山时,外婆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我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盆盈: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4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课外短文《快手刘》,完成练习。

    快手刘

    在童年时,人人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儿,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一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着一条满是洞眼儿的横木板,洞眼儿里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红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红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惊奇地问道,跟着换了一种神气的语调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说:“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红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了。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那时不过40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吧。

    1短文写了快手刘变的戏法是_________

    2快手刘表演变戏法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认为在_______,后来认为在_______,结果都不在,后来快手刘双手一摇茶碗,四只球儿___________

    3“我”臊得脸发烫的原因是________,这是对“我”的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A.说明“我”做错了事

    B.说明“我”不尊敬别人,感到羞愧

    C.以“我”的心理活动反衬出快手刘的技术高超

    D.说明快手刘非常生气、愤怒

    4画线句子是对快手刘的(   )描写。

    A.语言、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5短文通过写快手刘变戏法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1.你最近读了哪本课外书,这本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事情?请你选一件写出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