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吴音”指的是( )。
A. 吴地的音乐 B. 姓吴的人家所唱的歌 C. 吴地的方言
2、选择恰当的材料。
【1】本次习作如果要介绍“万里长城”,那么不可以介绍( )
A.长城的概况 B.位置和构造 C.哪吒的故事 D.相关的传说故事
【2】下面的句子中,不能体现长城特点的是( )。
A.和家人一起,驱车来到长城脚下。
B.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C.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D.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3、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
A.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秋收万颗子。( )
A. 四海无闲田
B. 春种一粒粟
C. 粒粒皆辛苦
【3】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 )
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 )
A. 四个海 B. 五洲 C. 全国各处
4、请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正直无私的品质,我会想起这句名言:______________
(2)爸爸经常告诫我:“‘______________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
(3)诗人杨万里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六月风景究竟与其它季节不同在哪里。
(4)若有朋友请我为他(她)的书房选一副对联,我会选________________。
(5)学了本册课文,我敬佩视死如归的女英雄___________,信守诺言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乐观幽默的将军___________,还有机智聪明的小侦察兵______________。
(6)以下是一列高铁上的播音内容,如果你身处其中,你能从播音中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请你写下来提醒其他旅客。
旅客朋友们:欢迎您乘坐“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我们全体乘务人员向您问好!本次列车为G131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请您认真核对车次,对号入座。非本次列车的旅客请及时下车,以免耽误了您的行程。列车前方到站——沧州西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望”字组成不同的词填空。
(1)我的( )是长大了当一名老师。
(2)在战争年代,孩子们多么( )有一本教科书啊!
(3)老师( )我们的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 )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来了。
6、按要求填写词语。
反义词:娇嫩——( ) 平衡——( ) 恍然大悟——( )
近义词:威吓——( ) 索性——( ) 不屈不挠——( )
7、写出下列形声字的形旁。
蜀_______ 祭_______ 霜_______ 荒_______
致_______ 阙_______ 珠_______ 值_______
故_______ 络_______
8、“草船”是指____________,“草船借箭”出自______________(填写名著书名)
9、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cuī cù( )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性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yàn fán(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zī wèi( )。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还有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动神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冰心童年时,对《三国演义》有__________________;对《水浒传》_________;对《红楼梦》_________;觉得《西游记》是_________;《封神榜》是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从短文中可知童年冰心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你的读书兴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完成练习。(体会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记忆的画面中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嘴里竟然哼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了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坊、厕所
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顿时,我害怕极了,不由得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当时,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其实,母亲心里也明白,便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节选自莫言的《母亲》,有删改
【1】文段中画“____”的语句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画“ ”的语句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
【2】愁容满面的母亲,辛苦劳作时,为何嘴里竟然哼着一支小曲? ( )
A. 母亲这是在苦中作乐,自我安慰。
B. 母亲这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的生活。
【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11、现代文阅读
①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②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写的______。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A.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B.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C.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D.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文字体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不能明确表示读音,却能表示一个意思。如“旦”字,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表示太阳从地面上升起,意为“早晨”。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在中间加上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被用来记录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它们的书面交际工具。
(既 即)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样解释呢?汉字可以分为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两大类,但 (既 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原本也是一个象形符号,比如“纹、洋、渔”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分别是“文、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我们的现代汉字, (既 即)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2】什么是表意文字?用“ ”在文中画出来。
【3】为什么说即使有很多形声字,也不妨碍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4、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穿着高粱红长袍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慕之感。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句话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 ),突出了风的(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外还运用了( )修辞手法。
2.请你再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出本体和喻体。
3.作者对牧民是一种什么感受?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偶尔——( )
细小——( )
敬慕——( )
15、课外阅读。
拉 萨 之 夏
夏天,是古城拉萨让人微醺的一个时节。
拉萨的夏天有着她自己的独异的性格和别致的风姿。她没有江南似锦的繁花和恣肆的藤萝,甚至看不见疯狂生长的野草,听不到知了尖锐的长鸣。江南之夏所有的沉闷、喧嚣,在拉萨的夏天里化作了沁人心脾的清凉。
浮云如洗,长空湛蓝如那一掬最深的纯净的海。那些高大雄壮的群山,依然赤袒着身躯,绵延横亘,傲然而立。但夏天给它们抹上了一层淡到几乎没有的绿,于是,无边的苍莽之中便见到了一点令人心跳的浪漫和温情。
当杨树的叶子渐渐丰满,拉鲁草场上一定也绿草如茵。不必刻意去瞻仰那人头攒动的名胜,也不必苦心探访那些被太多的没有节制的语言污染了的风景。在拉萨,向一条简陋的小巷,或者郊外无人的小径,随意地走去,一定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谧让你刻骨铭心。
在离开拉萨一年之后,在夏天,我再次在它的某个角落里,停住了匆匆的脚步。走在古城透明的风里,执手梦想多年的阳光,没有言语,我想,我们是彼此会心的。在淡淡开放的格桑花的影里,阳光如故人的笑脸。
夜雨依然如期而至,如丝如缕拂过碧绿的叶子,化作星星点点的清凉,滴落心间。大约只有在拉萨的夏天,才可以听到如此真切的雨声吧!江南的雨来势汹汹,性情暴烈;塞北的雨好比那翩然的惊鸿,芳影才现,便已没了踪迹。西南也多雨啊,可是那雨难以捉摸,难寻听雨的去处。
清晨,窗外的树林里,有鸟儿快乐的啁啾,有几只在林间的沙地上跳跃嬉戏或作绅士样的漫步。它们并不避人,有时候倏然飞走了,却在沙地上留下清秀的足迹,宛如微雕,又似诗行。
但是,我不会只在拉萨的夏天里流连。对我来说,她真正迷人的不只是神秘的传说,也不只是它美丽的容颜。自然和历史所赋予她的种种,让我感到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和伟岸。也许,这正是生命之力的旗帜,是人类不懈怠的心灵的一个战场,同时又是一个港湾。
【1】解释下列词语。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生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将拉萨的夏天与 相比,将拉萨的雨与 的雨、 的雨、 的雨相比,这样突出了拉萨之夏的独具魅力。
【3】用“ ”和“ ”分别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是( )。
A. 拉萨的夏天不是最美的,“我”还要去别的地方寻找
B. 拉萨的夏天不仅美丽、独特,还有很深刻的内涵,“我”更喜欢她的内涵
C. 点明中心,表达“我”对拉萨之夏的喜爱和赞颂
16、阅读。
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材料二】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材料三】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指的“隔代教育”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无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
(2)留守儿童和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
(3)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习问题。( )
(4)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
【4】针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请给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提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拟定两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
___________
爷爷是个医生。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我们小辈树立了好榜样。
爷爷工作的医院,风景可美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四季不谢的花朵,还有一个小小的人工湖,在我眼里成了不收门票的公园。可偏偏医院规定:本院职工家属(特别是小孩)不准进去玩。我试着去了几次,都被门卫挡住了。我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想了一个好办法:以找爷爷为借口混进去玩。门卫果然被我瞒过了。
我像个获得自由的小鸟,在“公园”里尽情地玩着,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暗暗得意。谁知,我却被爷爷瞧见了。他喊住我说:“你怎么进来的,快回去。”我的高兴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只得悻悻离去,我担心会挨爷爷的批评。果真,爷爷一到家,便叫我到身边.我知道爷爷的脾气,什么事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只好照实说了。爷爷见我认错了,便语重心长地说:“爷爷是个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医院的环境虽美,但这不是一般的公园,你不应该随便进去。如果别人看见干部的孙女进去玩,也让自己的子女进去玩,那还像个医院吗?你在班级里也是个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才好。”听了爷爷的话我羞愧极了,后来听说爷爷为这件事,还在医院的一次会上作了检讨呢。
这件事以后,我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我能够这样,不正是爷爷给我树立了好榜样吗?
【1】给短文加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各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
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短文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奇奇还搜集到了下面有关会意字的相关资料,也想放置在文化墙上,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会意字也是如此。会意字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意义相加,而是一种整体的凝结和叠加。会意字以它独特的成字方式,反映着中国古人思想发展、认识世界的过程。
(材料依据相关资料编写)
材料二:
会意字趣谈
①会意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意义,通常是抽象的。许多会意字透射出先民们丰富的联想和率真的态度。
②有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字,上半部分“次”,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下半部分是“皿”,指盛食物的器皿。“盗”在古代有“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特殊的联想,由此可见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结合下面“休”字的演变过程及汉字含义,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字的意义。
“休”字的演变过程及汉字含义:
字形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棵树,人倚靠着树休息。本义是“休息”,引申为歇息、停顿的意思。 |
③像这样由不同的字组成的会意字叫作异体会意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会意字叫作同体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字重叠组合在一起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运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等。
(摘自《学生天地》,有删减)
材料三:
和会意字有关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家子弟,天天游手好闲,结果坐吃山空,很快便把祖业败光。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在院子里踱步,抬头看见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他竟悟出自己贫困的原因。他连忙把儿子叫过来,说:“你看!四方形的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树,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我们快把这害得全家倒霉的老树砍下吧!”儿子深知,就是父亲好吃懒做,他们家才很穷,所以砍树也无补于事,便说道:“没有木头,便剩下你一个人站在院子中央,‘困’变成了‘囚’,不是更糟糕吗?”为免沦为阶下囚,他便听从儿子的话,放弃砍树。
(摘自《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口),有删减)
【1】(信息提取)结合材料二将会意字的含义补充完整。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____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____________的字,从____________中便可想象出字的意义。
【2】(内容理解)下面对于会意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B.会意字都是由两个或多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所以会意字又叫同体会意字。
C.“休”是一个会意字,字中的部件“木”代表“树”,“休”字表示“人”倚靠着“树”休息。
D.“困”和“囚”两个字都是异体会意字,其中“口”可表示四周范围有限制。
【3】(字义推断)请仿照材料二中对“休”的字义演变过程的介绍,对“从”字进行介绍。
字形是两个人,一个人紧跟在另一个人后面走。由此可推出本义是__________,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
【4】(字义推断)下面是奇奇找到的两个会意字,请你根据字形试着说出它们的意思。
(1)鸣=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2)焚=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1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2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3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3、写作。
本单元,我们学习到了不少古典名著,请选择一本你最喜爱的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吧!
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