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辽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句话显示出( )

    A.作者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地自豪。

    B.作者很想炫耀自己的才干。

    C.作者非常聪明。

  • 2、找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A.呀(ā)

    B.阻(náo)

    C.教(huǐ)

    D.旖(nǐ)

  • 3、选词填空。

    稀奇   稀罕

    【1】在我们的校园里,拾金不昧不算什么(   )的事。

    【2】骆驼在南方是( )东西。

    慈悲 慈善

    【3】亲爱的爷爷,发发( )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

    【4】他潜心发展祖国( )事业。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列诗句中,“君”指的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_______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_______

  • 6、写出下面词语。

    ( )( )       ( )( )     ( )( )       ( )( )

  • 7、根据语境写出合适的诗文。

    (1)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孩子们种瓜的童趣;雷震眼中牧童横坐牛背晚归的自在写成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和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王昌龄则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将士们的凌云壮志。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观风问_____ _____四海 _____有无   惊涛_____

    ____)(____荡荡 _____诚服 化险为_____   惟妙惟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我敬爱的外公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 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您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安慰 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3.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4.“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        ,“复活”是指        

    5、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什么? 

                               

    6.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0、课外阅读

    半截蜡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chuán dì( )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jué mì(   )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 )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chí xù( )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鉴赏感悟

    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极富吸引力,本文是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表达的。

    练习提升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文章中填写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按要求填写。

      “厄运即将到来了。”

    “厄运”是指______________。在这里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记叙文的文体与剧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产生的影响效果一样吗?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最是榜样励初心

    ①2019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榜样4》专题节目后,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唐真亚……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在祖国大地上广为传颂。

    ②榜样如泉洗初心。张富清老亼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恪守入党初心。直到他95岁政府登记退役军人信息时,人们才发现,身边这位“不起眼”的老人,竟然是一位荣立过“特等功”的“甲等战斗英雄”![A]他当战士,入党是为了能当“突击队员”,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他当干部,对自己说,艰苦的地方,党员不去谁去;他深藏功名,总是说:“和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没有资格在人民面前显摆。”

    ③榜样如镋照初心。李连成今年69岁,个子不高,黑瘦,一口豫北乡音。1991年,李连成被推选担任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攴部书记。当时,村里还有不少人家连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没钱。20多年心甘情愿“吃亏”,他把“只长盐碱不长庄稼”的西辛庄村变成了年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明星村”。还记得1999年,村里重新规划建设,选宅基地时,村南有个大臭水坑,3米多深,给谁谁不要,李连成就自己选到那里。短短一年零八个月,全村就规划建设完毕。[B]李连成搬家时,村民抬着匾送到他家,上面写着: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

    ④榜样如旗引初心。当参与“嫦娥四号”研发的群体代表叶培建、孙泽洲、刘适走上演播台时,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是他们两代航天人,为我们托起了“飞天揽月”的中国梦。当掌声和鲜花簇拥着这个英雄团队的时候,有谁知道为了完成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C]又有谁知道,仅在发射场的92天里,“嫦娥四号”研发团队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完成了17个专项试验、131项主线任务、212小时着陆器加电、99小时巡视器加电等任务……可以说,条件艰苦的沙漠戈壁、林海雪原是他们的试验场,神秘莫测的月球、火星、土星是他们的目的地。一片冰心映照着中国航天崛起的轨迹。

    ⑤谁是真正的英雄?《榜样4》为我们找到了“真心英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在意灿烂的星河里,“我”是哪一颗;不要计较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祖国铭记,江山丰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深藏功名:_________________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文脉。作者从三个角度呈现榜样的力量,请从中提炼信息补充表格。

    人物

    事件

    关键语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榜样如泉洗初心

    ___________

    甘于“吃亏”,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___________

    “嫦娥四号”研发团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作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从短文中[A][B][C]三处任选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__处,我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中应该也了解到不少人民的好榜样,请模仿第②③④自然段开头的写法,简单列举一例。

    榜样如光______初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用“____”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他本来……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不是为(   )

    A.后文父亲用枪逼孩子跳水做铺垫。

    B.表现孩子当时的惊慌失措。

    C.突出父亲在孩子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 14、课外阅读  17分

    海滨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总是不停地闪烁着、滚动着涌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 慢慢地向前走。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读短文,填写词语。3

    ( )的沙滩  (   )的海风   (   )的夏夜

    )地走   )地抚摸   )地闪

    (2)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这里的明灯加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 , 明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  

    (3)请你用 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比喻句。2 再用 ~~~~~~~划出一个拟人句。2

    (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

    5短文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短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依次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6短文主要写了   3

     

  • 15、(二)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上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所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声道谢。

    老人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曲线画出老人所讲的使两个孩子开始新的追求的话。(2分)

    (2)用直线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2分)

    (3)给第一段选择一种恰当的段意,在后面的括号里画“√”。(2分)

    两个孩子都有不幸的命运: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   )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的不公。(   )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

    (4)从文中找出带点字的近义词,写下来。(4分)

    避免( ) 专心( )

    (5)细读文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内。(5分)

    两个孩子的理想分别是( )和(   ),结果想当(   )家的突然( );想当( )家的突然( )。

    在一位老人的鼓励下,经过新的追求,(   )的孩子成了(   ),(   )的孩子成了( )。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4分)

     

  • 16、(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正为正确的成语。

    不容缓(     默默无“蚊”  

    乐无穷(     一“明”惊人

    (2)你还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吗?

    (3)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 17、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_____种解释。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_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 18、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语段阅读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   破绽——

    (3)____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4)这段描写反映了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改写成反问句)

     

    2.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成陈述句)

     

    3.小鱼在游。(改写成拟人句)

     

    4.长江大桥横卧在长江上。(改写成比喻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阅读,让我们开拓眼界,阅读后的感悟,帮助我们洗涤心灵。当你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想,这便是读后感。

    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篇,写一写读后感,自拟题目,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