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沙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山洪暴发

    B.创造斗争

    C.轻快的音乐

    D.热情地迎接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bàng)壳 (báo)弱 山(gāng) 都(dū)

    B.(chāo)起 (bèng)出 (yān)园 顽(liè)

    C.腰(kuà) (yǐ)着 (qíng)拿 (huǎng)眼睛

    D.定(nǐ) 血(bō) (qiào)起 (zī)牙咧嘴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喝(yāo)  肥体壮(biāo B.告(dǎo)  熠熠发光(

    C.làn)  无限想(jiǎ D.jué)  精技艺(zhà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句子用的修辞方法  

    (1)激光是最快的刀。   ________

    (2)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我们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________

    (3)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

    (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________

    (5)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   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chú tou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shǒu jí yǎn kuài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zhǎn xīn shuāi jiāo chàn dǒu fàng sì yǎng zūn chǔ yōu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近义词手拉手

    搜索——         派头——

    悠然—— 侵犯——

    威严—— 发怔——

  • 7、反义词

    感谢_____ 团结_____ 薄弱_____

    渺小_____ 机敏_____ 安慰_____

    惩罚_____ 澄澈_____  轻盈_____

    进化_____ 简单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_ 一本正经_________

    直直落落_________   养尊处优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1.ɡuān fǔ__________贴出公告,要捉拿móu huà__________此次偷盗的毛贼。

    2.他做事从不tuō lā__________,是我们学习的bǎnɡ yànɡ__________

    3.比赛中场休息时,quán jī__________队员坐在赛场的一角chuǎn qì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历史最为悠久。汉字总数在五万以上,常用的也有两三千之多,要记住这么多汉字,是需要下功夫的,我们要力争不读错,不写错,尤其是日常用字就更不能读错,写错。

    汉字共有六种构成方式,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多义字,还有一些通假字,我们在读认和理解时必须弄清楚,否则会闹出笑话。

    汉字字形复杂,古人为了节省写字时间,就创造了行书和草书,但其字形潦草,易被人误认,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书写不可太草,辨识务须仔细。

    【1】汉字是______文字,历史最为悠久。汉字总数在_______以上,常用的也有__________

    【2】“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文中顺序依次作答)

    【3】我能判断出下面的汉字是用哪种造字法创造的。

    ①山 人 网 月 木_______

    ②本 上 下 刃 末_______

    ③休 采 艳 掰 泪_______

    【4】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有哪些避免写错别字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引得古今诗人画家赞美,更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材料二: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植梅规模对比

    园名

    植梅面积/公顷

    品种数量/个

    梅花数量/万株

    南京梅花山

    102.2

    350

    3.5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53.3

    320

    2

    无锡梅园

    54.1

    140

    1

    青岛梅园

    53.3

    130

    2

     

     

    材料三:梅花图

    1根据你了解的梅花的特点,为材料三的国画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国色天香 B.冰姿玉骨 C.亭亭净植 D.娇艳动人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的举办地是湖北武汉。________

    (2)梅花受到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清雅俊逸的风度,还因为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________

    (3)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品种、数量等在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中都是最大的。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已是悬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诗句中梅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选段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   )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    )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__________》中的人物,作者是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选文中把__________比作“一棵树”。

    【4】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描写刻画人物。重点描绘了祥子的脸,把一个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 12、阅读。

    军神

    1916年3月,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一个青年军官。在一次战斗中,他勇敢杀敌,立了大功。但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头盖骨和右眼,流了很多血,生命非常危险。

    刘伯承被送进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著名的德国医生沃克大夫要立刻给他动手术。刘伯承要求不给他打麻药,因为听说麻药会伤害脑神经。刘伯承为了革命,需要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

    沃克大夫听说刘伯承不让打麻药,大吃一惊。他对刘伯承说:“你,你能顶得住吗?这是非常疼痛的啊!”刘伯承微微一笑,说:“试试看吧!”

    手术开始了……

    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汗水湿透了手术台上的床单,双手抓破了被单, 但是他自始至终没喊一声。他这种坚强的意志,使沃克大夫的双手颤抖,不忍再下刀了。刘伯承咬着牙说:“没关系,请你继续做手术吧!”

    手术终于结束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大夫,你割了我七十二刀,对吗?”沃克大夫十分敬佩地说:“对啊,你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刘伯承虽然失去了右眼,但是他那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位伟大的“军神”。

    1在正确读音下画“√”。

    受(rěn yěn)   功xūn xún) 自始至zōng zhōng)  政yě zhì

    2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手术过程中,沃克大夫的手颤抖了,是因为(   )

    A.沃克大夫太累了,手发酸了。

    B.沃克大夫害怕了。

    C.沃克大夫被刘伯承的坚强意志震惊了,不忍心再下刀了。

    D.沃克大夫太兴奋了。

    4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用“军神”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

    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1当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把相关语句画上“____”。

    这些语句从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这几个方面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形象。

    2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黛玉说是____________的原因,从黛玉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结合上下文,思考下面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选一选。(填序号)

    A.性情随和、温柔大度

    B.率性多情,敢说敢作

    C.争强好胜,口齿伶俐

    贾宝玉____  薛宝钗____  贾探春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边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这是祖先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湛——     和谐——

    2.这几段中运用比喻很多,请写出任意一句。

    3.为什么把长廊建成蝙蝠形呢?

    4.长城的建筑非常精美,为什么呢?

     

  • 16、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文中画线词“盛情邀请”中“盛”的意思是(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2文中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本文的写法是“以虚写实”。

    3对本文表达方式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4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国演义》第一回节选)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yóng)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有改动)

    【1】下列括号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怒之(曾经)

    B.嵩视之(着急)

    C.就棒之(责打)

    D.非命世之才不能(比喻救助)

    【2】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分别体现了曹操(       )的特点。

    A.有权谋;多机变

    B.多机变;有权谋

    C.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

    D.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3】第二自然段中曹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曹嵩急视之时,“操故无恙”的原因是(       

    A.曹操确实生病了,后来病好了。

    B.曹操的叔父看见操游荡无度,告诉了曹嵩,曹嵩贵打了曹操。

    C.曹嵩因叔父的告状责打了曹操,曹操想让曹嵩不再相信叔父的告状。

    【4】以下人物对曹操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南阳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B.汝南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C.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D.南阳何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5】下列对曹操“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五色棒”颜色鲜明,能对犯禁者起到震慑的作用。

    B.设几十条“五色棒”是为了让人们不敢犯禁。

    C.设在“县之四门”是为了在全县各处都起到震慑的作用。

    D.“不避豪贵”体现了曹操公平的特点。

  • 1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人物措写一组(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①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男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②赵氏慌忙措擋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______的特点。

    【2】我能用成语“_____”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写出画“ ”的句①和句②所用的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播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把眼闭着表明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1、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笑是生活的调味剂,笑中有喜、有忧、有感动、有幸福……个中滋味你一定感受过吧!请以“笑”为话题,选择你身边发生的一两件事写一写。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