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形声字分类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

    ①材  ②辐  ③秧  ④缄  ⑤颈

    ⑥攻  ⑦囿  ⑧琶  ⑨闻  ⑩颖

    A.①材  ②辐  ③秧  ④缄

    B.①材  ②辐  ③秧  ⑤颈

    C.①材  ④缄  ⑦囿  ⑩颖

    D.④缄  ⑤颈  ⑥攻  ⑩颖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B.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金文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走进张家界,你会为这天造地设的景观而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B.一遇到难题就抓耳挠腮,这就是个别同学学习生活的写照。

    C.新年到了,我们序齿排班向奶奶拜年。

    D.每次老师提问时,同学们都七手八脚地抢答问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或相应字词的意思。

    ( )在田间除草。       ( )把麻搓成线。

    解:_______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_

    (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陂:___________

    ( )水中的波纹。     腔:_________     信口:_______

  •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______

    2.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______

    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______

    4.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______

  • 6、根据对课文《凡卡》的理解填空。

    (1)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________。

    (2)文章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知识回顾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联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

    3.《田忌赛马》一文中,孙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4.《和小鸟最想亲爱》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之歌》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辨字组词。

    祷( ) 艇( )   纵( )

    涛( ) 挺( )    丛( )

    艄( ) 笼( )   舱( )

    稍( ) 聋( )   沧(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   病毒的话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   )不再危害人类,(   )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傲“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根据上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让烟草得病的微粒叫“病毒”。

    B.病毒的构造比细菌简单得多。

    C.那些能使细菌死亡的“噬菌体”不是病毒。

    D.有些“肠道腐生病毒”是有益的。

    2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正确的选项是(   )

    A.虽然  但是 B.因为  所以 C.只有  才 D.不仅  还

    3病毒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上文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橫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仔细读选文,给借箭过程排序,并用“√”给图片选择对应的内容。

    ①绳索连船  ②排船受箭  ③掉转船身  ④靠近曹营  ⑤顺利回程

    (  )→(  )→(  )→(  )→(  )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方面。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分别在句子旁边批注“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词语。

    3对加点的“诸葛亮笑着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对自己的安排自信满满 B.诸葛亮了解曹操,断定他不敢出兵

    C.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淡定 D.诸葛亮为了安抚鲁肃,故意笑给他看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一)西 藏

    我国的西藏是个大高原,平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那里有无数高山,珠穆朗玛峰海(bō,bá)近900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原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bo,pō)。有的湖好大得像海洋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fǔ,fú)美丽的图画。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高原上的天空总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的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jīng,jíng)致得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西藏高原不仅山河壮丽,而且资源丰富。高原有很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波密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有些树的年龄已经有几千年了。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用这么粗的树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可以载三四十个人。

    西藏高原有许多特产,有猞猁(shē lì)皮、水獭(tǎ)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藏红花、鹿茸、犀牛角、羚羊角等珍贵药材。

    西藏的矿藏很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盐……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还有土壤十分肥沃的平原,适宜发展农业。

    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成新西藏,高原高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西藏将变得更加可爱。

    (1)请用“√”为短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短文是从( )、( )、( )三方面讲西藏山河壮丽的;是从( )、( )、( )、( )四方面讲资源丰富的。

    (3)请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做了( )和(   )。(3分)

    (4)西藏高原的特产共分几类?分别是哪几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行道树

    张晓风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里,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基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平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第⑤自然段的“固执”本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用作褒义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觉得通篇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说明文章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与同伴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类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尾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______________的形象。

  • 14、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良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1)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______

    (2)非常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______

    【3】把段落中写景的文字用“﹏﹏﹏”画出来。

    【4】根据课文片段的内容填空。

    白天,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自然段既写出了戏院散场时的________,也写出了威尼斯的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賞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

    1作者写朗润园的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说说你对故乡的理解。

    故乡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让独行者感到一丝希望。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借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那是19753月的一天,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手术已结束,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叫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她又急忙返回。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李冰。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见总理声音细微,便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__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__你知不知道__

        __知道__李冰声音有点儿嘶哑__她万万没想到总理在病情这样危重的时刻__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__总理啊__您广阔的胸怀里装着亿万人民__唯独没有自己__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儿休息。李冰强忍着眼泪,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她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1)给短文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________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________ 你知不知道________ 

    ________ 知道________ 李冰声音有点儿嘶哑________ 她万万没想到总理在病情这样危重的时刻________ 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________ 总理啊________ 您广阔的胸怀里装着亿万人民________ 唯独没有自己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轻松——________    喧闹——________

    强壮——________    响亮——________  

    (3)缩写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地哭了。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________ 

    (5)想象一下,李冰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个  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的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下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荷花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露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又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若“豁”字不知读音,查字典应用___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_画。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扬州个园的?请填空。

    步入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用 “ ”画出来。

    4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尝供佰佳脂簧拌伪饱镰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异口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胸有成竹: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叙述了_____,告诉我们_______

    3文章通过几件什么事例来称赞老师注重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巧稚通过生物课体会到的人生哲理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吗?一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2003年10月15日,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2】飞船顺利返回后,航天员杨利伟说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航天科学家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22、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表达与交流

    你喜欢读什么书?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吧。

    要求: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情节曲折离奇,语言优美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等。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