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衡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落日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B.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介向岸边。

    C.风儿不停地吹着,绿油油的小草不停地舞动着身体。

    D.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惹人喜爱。

  •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以及真挚的爱国情怀。

    B.《青山处处埋忠骨》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C.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是刘伯承带兵打仗攻无不克,屡战屡胜。

    D.方志敏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 3、在“手疾眼快”一词中,“疾”字的意思是(   )

    A.急速;猛烈 B.痛苦 C.疾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杨氏之子》)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以诗句“____________”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反衬出祖国山河陷于敌手的悲哀。

    (3)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更容易感悟古诗蕴含的乐趣,读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模仿大人种瓜的画面;读到杨万里的“______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孩取冰的天真可爱。

  • 5、模仿写象声词。

    叽叽呱呱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先把下列名言以及出处补充完整,再写写你的发现。

    1.日新之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必日新,日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故日新。《_____________

    我发现:上述名言都在强调两个字:_____________

  •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一针________  ②________不吭

    ③汗如________  ④肃然________

    1.词语③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后,一位位革命先辈的事迹让我_____。(填序号)

  • 8、根据意思写出本课词语。

    ①有些相信,有些怀疑。( )

    ②形容事物有点儿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

    虽然刘星自认为偷偷玩游戏的事情掩盖得( ),但妈妈读他的解释(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桥

    ①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②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③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④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xié)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⑤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1第1自然段中的“网布”形象地写出了(  )。

    A.河多 B.桥多

    C.小河密密麻麻、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的情状

    2本文的体裁是____,本文的线索是____

    A.说明文         B.散文

    C.桥的造型多     D.怀念、赞美故乡的桥的思想感情

    3文中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这段话中,作者分别写了(   )(   )(   )三方面内容。 

    A.小桥命名的来历多 B.小桥上的诗句多

    C.雕刻桥名的字体各不相同   D.桥的名字还有很多故事

    4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____

    ②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____

    ③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____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5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的桥不但造型千姿百态,名称也美极了。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C.作者家乡的桥很多是新建的水泥桥。

  • 10、文学类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地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③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互相牵着的手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滋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领队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带领大家在黑暗中找到出口,领队的智慧与冷静受到大家的赞叹。

    【4】读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联系上下文,此时,人们的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

    精益求精话德国

    欧美发达国家中,德国人素以勤奋能干而著称。有人甚至把上班一族喻为“公蜂”。在我供职的医院里,医生护士超时工作,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早已司空见惯。身为我的“老板”的室主任,周末也时来实验室“公干”。

    但有些时候你又不难发现,他们做工似乎“慢慢腾腾”的,与想象中的争时间、抢速度的行为大相径庭,不由得令人怀疑所谓“高效率的德意志人”之说。比如大学里修缮房子,脚手架一支几个月不见卸,其实也就是给墙壁涂涂漆;医院里更换一段路边栏杆,叮叮当当,不紧不慢,捣鼓了将近半年。有时我都替他们着急。然而竣工以后观工程之成色,又不得不叹服其质量之优。原来,不急功近利,一板一眼,精益求精,是他们普遍遵循的信条。办一样事,计在百年。始作时多投入财、力、工时,乍看似有些“浪费”或“没必要”,却保证了完美无瑕、一劳永逸,虽慢犹快,真是高效率。

     应邀访问汉堡时,住在德国朋友家里。那栋私宅是上个世纪的“遗产”,但看上去簇新簇新的。墙皮粉刷了快20年了,仍色嫩如鲜乳。厅内拼色大理石地面,光洁映人;镂花墙板、楼梯扶栏及门窗均油光锃亮,没有一点饱受风霜的痕迹。主人骄傲地向我们介绍着这先人的杰作。恩格思故乡的空中悬吊电车系统,建于百年之前。它逶迤于水面之上、沿河凌空飞架,长约30里,横穿全城。既解决了市内公共交通,又省却了路轨占地,乘客还可以凭窗俯眺,饱餐山城秀色,现已成为该市及全德的著名观瞻景点,可谓一举多得。据介绍,一个世纪以来悬吊电车系统从未出过事故。前人的远见卓识、奇妙构思、精巧设计,以及“铁龙”之耐用,运行之有效,令人赞叹。正是由于不片面追求“多、快”,而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尽善尽美,才能够真正做到“好、省”。其与中国古语“欲速则不达”之寓意异曲同工,很值得借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

    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引号的作用。

    (1)有些时候你又不难发现,他们做工似乎“慢慢腾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中国古语“欲速则不达”之寓意异曲同工,很值得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德国人令人佩服的地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看出德国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  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 死活不肯 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  震慑    吃饺子时  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  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3分)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2分)

    (3)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   ,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一个字的): (4分)

    (4)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

    (5)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6)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2分)

     

          

    (7)读了这篇文章,收礼一定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2分)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 )

    A.手术过程中会很痛,但病人却拒绝使用麻醉剂,让他深感震惊。

    B.听完病人的话,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住了。

    C.他觉得病人的理由太过牵强,在想办法说服病人使用麻醉剂,所以愣住了。

    D.他觉得病人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不想多说什么。

    2下列对画线句子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是想强调本次手术将会十分辛苦,很费精力,以便让病人感激自己。

    B.沃克医生听到病人说不打麻醉剂后感到很震惊,以至于说话结巴了。

    C.这样写读起来比较顺口。

    D.这是量词叠用,能更好地说明手术过程中病人将承受极大的痛苦。

    3“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4“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一句中,对“口吃”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听完病人的话后觉得无法反驳,同时又对病人的勇气和胆量感到钦佩。

    B.沃克医生本来就说话结巴。

    C.沃克医生故意说话口吃,以便拖延时间想好怎么反驳病人。

    D.沃克医生一想到手术的复杂性,就惊吓到说话结巴。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平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  缓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傍晚时的寂静?请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铺”字好在哪里?请你简要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B.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荷兰的赞叹之情。

    C.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有总结,也有引出下文,有一咏三叹之效。

    D.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作者在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______

    ①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②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③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____

    ①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②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③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 16、阅读理解(20分)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有助于消化,预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尝  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  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玩  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雕  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画去文中( )里不合适的字。(2分)

    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 。(4分)

    3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竹子的 ,同时也是为了歌颂 (4分)

    4﹏﹏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3分)

    5岁寒三友指的是(   )、(   )、(   )。(3分)

    6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改为陈述句。(2分)

     

    7为什么说翠竹是绿色的宝矿在文中用“——”画出来。(2分)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头孢氨苄胶囊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

    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详见说明书)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避光并不超过20℃)处保存。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药品名称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品。

    规格型号 12袋。

    禁 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法用量 温水冲服。儿童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袋)

    1-3

    10-15

    0.5-1

    4-6

    16-21

    1-1.5

    7-9

    22-27

    1.5-2

    0-12

    28-32

    2-25

    一日3次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辅料为蔗糖等。

    不良反应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1】图一“头孢氨苄胶囊”,一个成人吃这种药,一天最多吃______粒。

    【2】图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句中“禁用”改为“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一和图二,儿童服药标准有什么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 19、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人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我们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啊!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上、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涂了闪金光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韶光如流水。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本文回忆童年,作者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__________的。

    【2】做风筝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回忆,请根据第③自然段的描述,将下面做风筝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3】下面对第⑥自然段中画“——”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B.风筝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我”对童年的记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只能凭借风筝线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D.虽然童年生活已悄然逝去,但是“我”永难忘怀。

    【4】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用“______”划出其中一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空白的地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任选一题进行习作。

    (1)一场空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过得极不平凡,想一想在那段宅在家的日子里,你都做了什么?选一件此刻你最想告诉大家的事写下来。题目自拟,事件真实。

    (2)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你看过的一部影片、一个连续剧,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感情真实,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