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号入座。
莫 漠 寞
沙( ) 寂( ) ( )非
戴 袋 带
丝( ) 佩( ) 口( )
2、下列词语与读音不全对的一组是( )
A.枇杷 琵琶 (pí pá)
B.逝世 世事 (shì shì)
C.包含 包涵 (bāo hán)
D.石室 史实 (shí shì)
3、选择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上的文字,主要在_________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2)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_________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_________,比_________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5、反义词: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暗➝____ 朝➝____ 新➝____ 晓➝____
熟练➝____ 镇定➝____ 柔和➝____
拒绝➝____ 清醒➝____ 崭新➝____
相信➝____ 慈祥➝____ 友好➝____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象声词。
(1)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 )作响。
(2)傍晚,青蛙( )地叫起来,啄木鸟( )地啄着树干,甲虫( )地叫。
(3)白桦树( )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7、形近字组词。
蝴(_______)蝶(_______) 蜓(_______)蚂(_______)栽(_______)
糊(_______)碟(_______) 挺(_______)码(_______)载(_______)
8、把歇后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语境填空。(只填序号)
A.梁山泊军师——___________ B.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
C.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 D.小和尚念经——____________
E.丈二的和尚——_____________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____________。
(2)我是“_____________”,说错了话,您千万不要介意。
(3)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成______________的了。
(4)小明语文又考了59分,妈妈问他考了多少分,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还是_____________。”
(5)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真是“___________。”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②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⑤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可以仿照作者描写童年三件事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注意写清楚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链接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之一,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千倾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着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开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大海交辉相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着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成痴了。有个老板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支罕见的郁金香,瞧瞧,代价多高!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定为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凌空悬垂着一个花篮,里面插满了洁白茂密的满天星,几枝浓艳欲滴的红玫瑰隐显其中。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一盆活泼艳丽的扶郎花在微笑。
有时,你随意一抬头,会奇怪:荷兰人的窗户怎么不挂帘子?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
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1】解释下列词语。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然后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人物措写一组(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①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男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②赵氏慌忙措擋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______的特点。
【2】我能用成语“_____”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写出画“ ”的句①和句②所用的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播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把眼闭着表明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A.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的“_______”写出了小嘎子动作的______________。“欺负”“总想”两个词说明小嘎子摔跤压根儿没想以实力相抗,由此可见他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段中“______”这些动作是小嘎子处于劣势时积极开动脑筋想的办法,突出了他____________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反映出他________的心理。
【3】选段中A、B两处画“_____”的部分,A处生动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_____的情景。
【4】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爸爸最爱读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才会丰富。”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皱着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着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不挤一下就会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有一次我从书橱里翻出语法书来看。爸爸下班后,一走进屋里就板起脸问:“谁来这儿翻过书?”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从此,爸爸给我立了一条规矩:用他的书,看后必须放回原处。
爸爸每次买书回家,总是洗干净手,擦净桌子,给书包好皮,才翻阅。他看书从不乱折书页,从不乱涂乱画。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书,看到书就想起爸爸。爸爸和书是不能分的一个整体啊!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解释词语。
情不自禁:________
简直: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爱看书?从上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爸爸爱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1】以上五句话是对孙膑和田忌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2】“一匹也不用换”表示_________________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3】“胸有成竹”的意思是_____,表示孙膑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的品质。
16、课外欣赏。
瓜香不减来时路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侯,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往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暗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暴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1】结合全文,说说第1自然段末句“深情的回眸”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蕴深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填序号,可多填)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19、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 问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些树苗,他想把它们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你们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我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已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直言 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裸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已栽种的那裸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已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 既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成功)。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滋养,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1】用“√”画出括号里搭配恰当的词语。
【2】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把树苗给孩子们,对他们的承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裁的树长得最好。
【4】父亲为什么要帮那个小男孩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著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选一件印象深刻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