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能准确形容一个人记忆力超群的一项是( )
A.他读完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情节都记下来。
B.我们单位百十多位同事的电话号码都在他的脑海里。
C.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不差地画下来。
D.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2、三岁时,祖母用针刺我的手是因为我( )
A.偷吃东西
B.打麻雀
C.捅窗户纸
D.打大黄狗
3、《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强盗开山洞的口令是( )。
A.豌豆,开门吧!
B.燕麦,开门吧!
C.芝麻,开门吧!
D.大麦,开门吧!
4、课本透视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这句话中“素”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些关于____________的事。文中的“我”是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写的《望岳》,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描写长征困难重重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描写红军对待这些困难的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从句子可以体会到刘伯承当时可能在想:_________。因此,朗读刘伯承的话时,应该读出__________(激动 轻松 坚定)的语气。
(2)A.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B.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C.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三句话都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村晚》
3.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鸟鸣涧》
5.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6.《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你对______指(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它让你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_的人。
8.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有罗贯中笔下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有刘义庆笔下_______的杨氏之子,我最喜欢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_____)中的《_________》(故事名),因为__________。
7、积累运用。
1.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
3.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人有耻,__________。
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6.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
7.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照例句,用上这种表达特点,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燥(________) 炎热(________)
浪费(________) 幸福(________)
9、阅读理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不幸的悲惨的遭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来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 )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 )会驱散绝望之云。
【1】“厄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自然段中,“厄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通过______→_______→完成巨著
告诉我们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4】本文中,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 )(多选题)
A.他喜爱历史,是一位史学家
B.《国榷》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C.他幼时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
D.他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
【5】文中运用了很多数字,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至少两处),再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这些语句更加突出了
10、课内阅读。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段话选自文学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大虫抓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
【3】武松使出____、____、____来应战,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他(_____)。
A机警敏捷 B无所畏惧 C胆大心粗
【4】学习了本篇文章,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3】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爱的颜色
你问我
最爱什么颜色?我爱碧绿的颜色。
因为——我生长在农村,
禾苗碧绿的,小草是碧绿的,
山是碧绿的,树是碧绿的,
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我爱火红的颜色。
因为——
朝阳是火红的,鲜花是火红的。
香甜的苹果是火红的,节日的灯笼是火红的。
我们的队旗是火红的,
我胸前的红领巾是火红的,
我的热血,我的心,也是火红的。
我爱蔚蓝和颜色。
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
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
将来,我想当一名海军战士,
保卫祖国蔚蓝的海疆,
我穿的一身英武的军装,也将是蔚蓝的。
【1】诗歌的开头的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爱哪些颜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作者对这些颜色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提示:从诗歌中描写的各种颜色的一些代表事物去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 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 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莱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沉思——________
【2】给文中画“ ”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5】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14、课内阅读。
①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②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④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⑦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干脆——( )
抖动——( ) 浑圆——( )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这三个自然段中,第 自然段写小珍珠鸟对“我”的试探,第 自然段写它完全放心地与“我”亲密接触。
【4】将第⑦自然段补充在文中的横线空白处,并结合全文谈谈应该 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小鸟在做梦的话,它也许会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选段)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读一读,填一填。
(1)祖父的园子里有______、______等昆虫;“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______、______等事情。
(2)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
【2】句子模仿秀(用上带点词语)。
(1)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第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_________。
1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袁隆平23岁时在湖南一所偏僻的农校做老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发生的饥荒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当他决定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时,世界上已经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都没有成功,并断言这“不可能”。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面对困难绝不退却。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云南发生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却泰然自若,在田间搭棚子继续研究。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袁隆平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②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2016年,中国不再接受联合国提供的粮食援助,他给中国26年的粮食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2018年。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溪成功实验种植水稻,获得大丰收,“荒漠变绿洲”,这是中国水稻的奇迹!
【材料二】
1964年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97 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公顷水稻产量
【材料三】袁隆平语录
①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②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另一个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我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③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1】【材料一】中介绍了袁隆平的哪两件事迹?请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结合【材料三】
袁隆平语录,你感受到了袁老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
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的统计图,你获得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中袁老的两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禾下乘凉”。请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绘划线部分的句子呈现出的景象。100字以内
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面是对“冰心文学馆”的介绍,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基本信息 | 目录 | 1.基本资料 | |||
中文名: | 冰心文学馆 | 建成时间 | 1997年 | 2.展厅 | |
开馆时间: | 周二至周日9:00——16:30 | 闭馆时间: | 周一 | 3.冰心小传 | |
4.冰心研究 |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 | 5.美食 | |
6.住宿 | |||||
类别: | 人文景观 | 景区等级: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7.交通 | |
8.购物 |
【1】下列去冰心文学馆的时间哪一项最不合适( )
A.郑明星期二下午四点去。
B.李冬星期三上午八点去。
C.林琬星期五中午十二点去。
D.魏韵星期一上午九点去。
【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冰心的生平、去文学馆的路线、文学馆的展品、文学馆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应该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一部分( )
A.1、5、2、6
B.3、7、2、6
C.3、7、1、6
D.5、1、2、6
【3】下面哪一项是冰心的作品( )
A.《寄小读者》
B.《桃花心木》
C.《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D.《北京的春节》
19、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 、 、 、 ,主要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给短文加标题。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鲁肃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鲁肃帮不了他的忙。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____________
(2)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童年趣事
童年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童年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童年是小巷深处的一首歌谣……同学们,快快把童年的趣事写下来,让大家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
要求:
选择具体事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字数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