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乐此不疲(厌烦)
B.情不自禁(禁止)
C.矜持不苟(马虎)
D.颇负盛名(享有)
2、下列对名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思所著。其中的经类故事有,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等。
B. 《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书中主要讲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及两位同伴随“鹦鹉螺号”的船长周游世界的故事。
C. 尼摩船长愿意把一切都告诉“我”,国为他不打算让“我”和两个同伴离开潜水艇。
D. 唐僧师徒在小雷音寺遇到了妖怪——黄眉老祖。
3、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 )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孔君平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默写古诗。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尤以饱含爱国热情的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请写出一首陆游的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猜字谜。
①池中没有水,地里没有土。(______)
②林字多一半,别当森字猜。(______)
③宋字去盖,勿做木猜。(______)
④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______)
⑤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______)
6、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
1.看到下图,我想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具体表现出诗人“喜欲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7、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piē jiàn táo cí zuó m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hē yǎn jiāo juǎn dǎi t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快乐调音师(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可千万别跑调呀)。
宿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
【2】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
【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能找出吗?
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运用。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对毛主席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岸英!岸英!”当毛泽东喊儿子的名字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能形容选段中毛泽东心情的成语有( )(多选)
A.忐忑不安
B.肝肠寸断
C.心烦意乱
D.悲痛欲绝
11、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院长是一位六十来岁的长者,满头花白的头发。他用一种让人坐立不安的目光打量了我三十秒之后,走进休息室叫了个人出来。①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院长叫黑大哥确认是不是我,黑大哥点了点头。接着,院长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抽出一张纸,递了过来。
天哪,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上面赫然写着由于我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几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因此作出罚金如此之高的处罚。要知道那表最多也就值两百元人民币。
院长递给我一本校规手册,并告诫我几句关于遵守校规和爱护名誉的话,我连忙点头称是。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②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③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学校管理处缴纳罚金……
【1】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情况下,给文中下列词语换一种说法。
极其——______告诫——______ 居然——______
【2】文中①②③句通过对“我”的______描写,写出了“我”的心理及思想感情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出“我”对______的不理解,也可以看出“我”对______的不满。
【3】“我”为什么会受到处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_______,有_______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_______出场。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按课文填空。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________
②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________
③沉着,镇定,不慌不忙。________
④坚强不屈的样子。________
【4】上两段文字都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用鹅与________做比较,突出了鹅的叫声________的特点。用鹅与________做比较,突出了鹅的步态________的特点。
15、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 粗壮——( )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册”“典”“删”的来历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竹子和木头。其中,用得较多的是竹子。人们把竹子削成同样长、宽、厚的长条,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想想我们现在常用的“画册”“史册”“一册书”等词语,你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了?
再看这三个字形,第一个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册”;第二个字,
形是一个底座,其中上面是搁板,下面是支撑它的脚,“册”被庄重地安在底座上;第三个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典”是重要的、特殊保存的、作为典范来遵守的义册,所以要恭敬地存放在特殊的地方。“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在竹、木上写字,写错了怎么办?你一定猜到了吧,一一用刀削去错字重写。古汉语中的“削文字”,指的就是修改文章。现在,当老师帮你“删改”作文时,你明白“删”为什么是立刀旁了吧?
【1】“册”字的来历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典”字的字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删”字是立刀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感受到了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类似“册”“典”“删”的有来历的汉字,如_____、_____、_______等。
17、阅读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1】浩瀚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下了”“留下了”表达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8、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生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已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节约——( )
延长——( ) 休息——( )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鲁迅很谦虚。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他在工作。
C.鲁迅抓紧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4.“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这是因为( )
A.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极为珍惜时间。
B.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从不知道什么是累。
C.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哗”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______),组词(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______) 慢慢(______) 得心用手(______)
【3】本文围绕小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4】第二段自然段描写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没有见过小艇的人也能结合熟悉的事物大致想象出小艇的特点。
【5】本文中有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20、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口语交际。
假如你妈妈喜欢打麻将,有时为了打麻将,连饭也不吃,一坐就是一天。你该怎样劝说妈妈,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