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
A.垂头丧气 B.愁眉苦脸 C.奄奄一息 D.悲愤欲绝
2、海伦·凯勒一生共有多少时间的光明和声音_______。( )
A.18个月
B.19个月
C.20个月
D.21个月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哗然(huá) 绰起木棍(chuō)
B.使绊子(pàn) 国子监(jiàn)
C.揩油(kāi) 踌躇不决(chóu chú)
D.牲畜(xù) 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4、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_____) hóu lóng(_____) qī zhà(_____)
zhí zi(_____) nán kān(_____) bāo fu(_____)
bān shǒu(_____) shén shèng(_____)
5、看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kuànɡ:眼(______) 画(_______)
liàn:操(______) 提(_______)
jiǎo:(______)猾 (______)健
yì: (______)力 (______)立
6、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沙滩 (_______)的饭菜 (_______)的烦躁
(_______)的经验 (_______)的乐趣 (_______)的情思
7、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选自南朝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这是一部主要记载_________的小说。
2.本文反映了孩子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我是拼写小能手。
我们和五(二)班的比赛是一场没有xiāo yān( )的战争,在期中考试那次zhàn yì( )中,“敌人”zàn shí( )领先,但是ɡānɡ qiánɡ( )的五(一)班战士绝不会认输,我们要越过“敌人”的fēnɡ suǒ( )线,争取下次的胜利。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消息后,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他咬破自己的手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请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画“﹏﹏﹏﹏”的部分运用了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猜测,当时陈天华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陈天华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
B.陈天华写血书的行为感动了每一个人,他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C.遥寄血书是陈天华悲愤欲绝时,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完全不能体现他的爱国之情
10、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tiāo tiǎo)选着棉花,感觉适中(zhòng zhōng)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母亲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只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后来,母亲塞(sài sāi)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注:落枕(lào zhěn):睡觉时脖子受寒,或因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中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
苦涩________ 糟糕________ 污浊________
【3】“我”枕过三种枕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枕着这三种枕头,产生了许多联想,请在短文中用横线分别画出来。
【5】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沁人心脾”造句。
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有一种情感”是对枕头的喜爱。
B.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里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
C. “不变的世界”指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种情感”是指亲情。
12、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的意思是: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_____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
A.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B.增大受箭面积
C.这样有排场,有气势。
【3】鲁肃吃惊,担心曹兵出来,可诸葛亮却笑着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从这里表观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
【4】这段话最主要表现了什么( )
A.军士们精神抖擞
B.鲁肃胆小
C.诸葛亮足智多谋
D.曹操愚蠢
【5】诸葛亮为什么笑?笑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什么是真正的荷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面的动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 )把耳朵掩住,响声不( )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的蠢人。
【1】这是一则________故事,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画出来。
【3】在文中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把画线句子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既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塑,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淮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选文选自____国作家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
【2】“孩子气极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就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间太长了。
【4】你认为船长真的会向孩子开枪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大家会对孩子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②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和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
17、阅读课文《军神》片段,回答问题。
沃克先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先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注上正确的音,填在横线上。
一直在数 ________你的刀数________;沃克先生不禁 ____失声喊道:“了 ____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2】给文中“□”填上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①苍白:_________________
②勉强:_________________
③失声:_________________
④军神: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 来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dàng tàng)。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珍贵)。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zhòu zhōu)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3】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鲜耀地发着光。(______) (2)悠远地思索或想象。(______)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金字塔夕照景色的_____________。
【5】用“无论……都……”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调查同学们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情况,分析这些错别字的类型及书写错误的原因,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