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连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成绩的下滑,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把下列中不属于四大名著选出来( )。
A.史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3、和例句句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蝴蝶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A.蝴蝶飞得那么快,不会追不上。
B.蝴蝶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C.蝴蝶飞得那么快,怎么可能追不上?
D.蝴蝶飞得那么快,追得上。
4、请给下列形近字组词。(8分)
5、按要求写词或成语,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5分)
(1)描写人物神态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写四季景色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形容优秀品质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现代出现的新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含有看的意思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良______美景 一______而尽 半夜三______
______有成竹 心惊胆______ 风平______静
(1)古代人喝酒大多_____________,以此表示自己的豪爽。
(2)我看书常常忘了时间,有时到了___________才睡。
(3)她__________地说:“这次比赛我一定能得冠军!”
7、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不自(____) 默(____)(____)声
(____)尽脑(____) 随(____)所(____)
8、课文回顾。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的___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2.《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用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并因此被老师误解,赶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外,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少年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________之情。
3.《手指》这篇课文详细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______和______,从而阐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道理。
4.颜真卿是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家,创“__________”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5.__________喻于义,小人__________。——《论语》
6.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7.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8.恻隐之心,__________。——《孟子》
9.人有耻,则能__________。——《朱子语类》
9、重点段落品析。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定的格局, 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 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这里面的“他”是谁?作者的生平你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描写“他”的身体健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阅读。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 )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 )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六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 )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 )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 )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又驮”“又驮”“堆得像小山似的”说明了(________)
【3】找出选文中彭德怀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画鸡斗架
受爸爸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画国画,还是校美术组的组长呢!
一天早上,我正坐在阳台上吃早饭。突然,一声声沉闷的“咯咯”声从院子外面传来。我出门一看,哟,原来是两只大公鸡在斗架:一只红公鸡伸着涨得通红的头冲着对方,颈上一囤勃发的羽毛竖起,两只翅膀由于使足了劲微微地(晃动 抖动)着,鸡冠像小山一样耸立着,双腿微微向后弓着,随时(准备 打算)向对面那只芦花鸡扑去。对面那只芦花公鸡也毫不示弱,张开的翅膀使劲拍动着,红里透绿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红公鸡,似乎在寻找机会袭击对方。相持片刻,终于相搏了。两只公鸡随着两脚一进一退,整个身子也是一扑一闪,(疯狂地 发疯地)“咕咕”叫着。双方慢慢在地上转着圈子。或攻或守,斗一阵,歇一阵。我默默地凝视着相斗的公鸡,突然心头一闪,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画面吗?我马上拿来铅笔和画板,(飞快地 迅速地)勾画着这个决斗场面。
晚上,我铺开宣纸和早上画的草图,回忆着平时看到的斗鸡场面,并把回忆起来的场面与图上画的场面融合起来。渐渐地,一幅公鸡相斗的画便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挥动毛笔急促地画着,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两只神气十足的大公鸡:大的一只微微蹲着,稍小的一只则是拍着翅膀正伺机待扑。两鸡争强斗胜,互不相让。这不是奋发竞争、敢于拼搏精神的体现吗?这幅取名为《相持不下》的图画,在市里举办的“六一”儿童画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鸡冠( ) 拼搏( ) 清晰( )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用得合适的词语上画“√”。
(4)结合上文,解释下列词语。
毫不示弱:__________ 袭击:__________ 伺机:__________
(5)找出短文中的反问句,抄写一句,并将它改写成陈述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3个自然段拟出小标题。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更好地演绎出“王熙凤”的风采,你特意找了有关“王熙凤”的文章来学习。
____________
曹雪芹
①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黛玉也哭个不休。
②众人慢慢解劝,那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贾母叫:“请姑娘们。今日远客来了,可以不必上学去。”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③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束。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归了座位。
④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⑤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褪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⑥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众姊妹都忙告诉黛玉道:“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⑦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
⑧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
⑨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⑩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让。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联系上下文选一选下面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填序号)。(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①将菜肴、茶点等分送到客人面前,请其进食。②擦眼泪。
③恭顺地站立在旁边。④假冒,冒充。
(1)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 _____________
(2)自幼假充男儿教养 _____________
(3)说着便用帕拭泪 _____________
(4)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让 _____________
【2】(拟写标题)请你通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3】(句子赏析)请你赏析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句话属于____________描写,不但表现出了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通过对比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文章第⑦⑧段对王熙凤的描写,她的神态、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将下图补充完整。
含笑夸赞→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内容理解)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判断对王熙凤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故意迟到,就是为了吸引众人的眼光。
B.贾母说王熙凤是“泼辣货”,是在故意贬低她。
C.王熙凤性格十分圆滑,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D.王熙凤假装同情黛玉丧母,实则是为了显示自己高贵。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A.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______
B.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______
【2】选择:文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 )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3】侄儿对“我”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对“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侄儿的感恩之习,改变了“我”,让“我”懂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B.侄儿的感恩之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C.女儿学会了感恩,这给她的学习带来了帮助。
【5】用“ ”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感到快乐的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城中的177条河道纵横交错,把陆地分割为118个大小岛屿。长约4千米、宽约30~70米的大运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建筑仿佛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石桥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最为著名。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人们来到这里,必须弃车,乘船或步行入市。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各样的船只,有水上“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贡多拉”,它平底,黑色,首尾尖尖翘起,人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多被当做旅游船使用。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都特有的繁华景象。
【1】“威尼斯”的本义是_________。
【2】本文的结构布局怎样的?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特有的小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都威尼斯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遆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梁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若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化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chóng zhòng)用自己……”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栽培:_________________
眉目:________________
【3】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4】“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中第一个“蜡”比喻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
【5】“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的表现非常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希望助手能尽快地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
【6】聆听苏格拉底临终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到这儿,你能悟出什么样的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______)
①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②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③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____)
①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②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③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原文填空,完成后面的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用“ ”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画出由事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3)请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子写下来:( )。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作( )。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1、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侮辱晏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题目:我总想着那件事
要求: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