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影绰绰”的“绰”,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风姿绰约
B.绰绰有余
C.隐隐绰绰
D.处之绰然
2、下面形声字分类不恰当的是( )。
A.上形下声——露、花、岗、莉
B.内声外行——圆、阁、病、赶
C.左声右形——领、功、鸭、蛾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②( )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
③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命了。
A.不但……还…… 即使……也…… 只要……就……
B.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C.因为……所以…… 只要……就…… 只要……就……
D.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4、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拜石猴为王。
5、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1. 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A.得道者多助 B. 三里之城 C.天时不如地利 D.委而去之
2. 人恒过, 然后能改;________,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发于声,________。
A.困于心 B.而后喻 C.征于色 D.死于安乐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1)这一句是对前文描写的____________场面的总体概括。
(2)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_______________,景致壮观,色彩_______________,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我能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畜”字用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字典里“畜”有二个读音,读音为“chù”的组词为______,读音为“xù”的组词为______。
8、课文内容回放。
五岭逶迤________,乌蒙磅礴________。
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
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
大儿锄豆溪东,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
9、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段话选自文学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大虫抓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
【3】武松使出____、____、____来应战,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他(_____)。
A机警敏捷 B无所畏惧 C胆大心粗
【4】学习了本篇文章,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冲浪。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悄然”就是________。
【2】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写出了拢住蝴蝶这件事情的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猫的叫声的四字词语。
【2】选文中的加点字“蹭”表现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之情。
【3】理解选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猫的爪印。
B.选文主要描写了猫不听话时的表现。
C.选文详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
D.选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既是一部 有价值的_______,又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_。”作者是汉代的_______。
【2】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
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
请用“______”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3】细读文中带点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浑 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 恶)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垛 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浑 混)________进 (噩 恶)________耗 脚一________(垛 跺)
【2】小金花和她妈妈是怎样救出老王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文中划线的“钻”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15、阅读《童年的烤地瓜》,完成练习。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_____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抹黑取乐
【2】第③段中“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原因是( )
A.担心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
B.担心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
C.唯恐把地瓜烤焦了。
D.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
【3】阅读第④段,下面不是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是( )
A.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
B.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
C.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4】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A.在烤地瓜的过程中,每次都是雪宝负责挖坑垒窑,可见他聪明能干、认真细致。
B.第②段中“偷地瓜”的“偷”字加了双引号表示引用。
C.“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 ,还要重新开始。”说明挖坑垒窑是个功夫活儿。
D.“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也说明了烤地瓜十分香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之情。
B.作者对烤地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作者对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厌恶。
【6】简答题:下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你具体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不少于70字)
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少年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铤而走险:________。
②憧憬:________。
(2)仿照文中画线句,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________
(3)网络对小学生来说,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总结回答。________
(4)小学生在上网时应具备怎样的良好心态?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屡次: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
【3】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 )
【4】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西游记》选段(有删改),完成练习。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1】读下面《西游记》中的回目,你觉得上面的选段最有可能出自哪一回?( )
A.乱蟠桃大圣偷丹
B.五行山下定心猿
C.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D.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2】从选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称孙悟空为“大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其他称呼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进入魏国境内。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于是派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并且敌我力量寡众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士兵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便亲率精锐的士兵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士兵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的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己知道厄运难逃,于是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1】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
欲擒故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退两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是如何施展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庞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孙膑的哪些故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你一定也经历过许多困难,那你是如何应对并解决困难的呢?把你经历过的一个困难写下来,注意写清楚困难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