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典名著《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塑造了一群好汉形象。
B.《摔跤》一文选自丰子恺的《小兵张嘎》,文中对小嘎子、小胖墩儿动作的描写尤为传神。
C.《手指》一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一只手上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和用处。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弗如(fú) 支吾(wú) 咧嘴(liě)
B.计策(cè) 引荐(jiàn) 拳头(juàn)
C.桅杆(guí) 放肆(sì) 吓唬(hǔ)
3、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酒家道:“我家的酒(不但)是村里的酒,(而且)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B.酒家(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C.( 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所以 )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D.(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就 )越走越宽。
4、举头望明月,( )。这句诗出自( )代诗人( )的《 》。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从军行》中,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抱负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中原人民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诗人忽闻捷报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甚聪惠(____________)
2.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___)
3.为设果(____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组字,再组词。
我 ( ) 争 ( )
( ) ( )
( ) ( )
交 ( ) 尧 ( )
( ) ( )
( ) ( )
8、比一比,再组词。
施(_____) 咧(_____) 诊(_____) 铸(_____)
拖(_____) 例(_____) 珍(_____) 涛(_____)
9、课外阅读。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到:“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朋友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一两次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4】亚历山大用剑砍绳结,你认为他舍弃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果断地用镰刀割断中毒的脚趾,你认为是否值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刷刷”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腿酸了,它们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怎样对待手指的?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来的“手”有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们的重要。
B.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11、课内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guā guà)裤,与几双缝(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wū wù)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新加坡作者希尼尔的《退刀记》,回答问题。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怪事可真不少。
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把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啍哈,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的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杀过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
“有,有,杀了人……”
“您看见了吗?”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但是,我老伴,还有幼弟①全家是被杀过了!”
“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生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chànɡ)然离开了。
临走前,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么多人。我扯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
“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从柜台里把那种款式的刀子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
(选自《通俗小说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___ 喜爱_________ 正直__________ 热情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给人物对话加上合适的含有动作或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南京。”老妇人________________地回答。
②我___________________说:“什么?南京街?”
【3】老妇人退刀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妇人是怎样一个人?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她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ー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给下列句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表示话未说完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想说的话被打断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_________)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我”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中最后一句话,你能解释它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画“ ”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红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冷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他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临近山顶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2】从第四段“所有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
【3】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
B.小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毛衣,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小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儿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6、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将下列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踢 轮 揪 提 打 劈
【3】画“ ”的句子中加点字“般”的意思是______。这“三般”写出了大虫的______。
【4】选文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加油站
(一)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屈宇之一,最初是由孔子的住处改建而成的。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庙不断地进行扩建和重修。现在,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1.用“”画中文中的数词。
2.从这些数词,你看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
(二)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代,明代扩建,清代又进行了重修。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 拫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 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一组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国内外少见的艺术瑰宝。
1. 用“”画出文中的数量词。
2. 仔细谈谈,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请从这段话中找出关键词语。
1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引得古今诗人画家赞美,更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材料二: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植梅规模对比
园名 | 植梅面积/公顷 | 品种数量/个 | 梅花数量/万株 |
南京梅花山 | 102.2 | 350 | 3.5 |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 53.3 | 320 | 2 |
无锡梅园 | 54.1 | 140 | 1 |
青岛梅园 | 53.3 | 130 | 2 |
材料三:梅花图
【1】根据你了解的梅花的特点,为材料三的国画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国色天香 B.冰姿玉骨 C.亭亭净植 D.娇艳动人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的举办地是湖北武汉。(________)
(2)梅花受到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清雅俊逸的风度,还因为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________)
(3)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品种、数量等在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中都是最大的。(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已是悬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诗句中梅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划线句子,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
【2】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船长语言中一连串的感叹号,我体会到船长的语气______,说明当时的情况十分________。
【4】危急时刻,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他是怎么想的?请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高塔上,浮云遮住了我的视线。
改为“被”字句: 。
(2)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缩句: 。
(3)看不清山的样子,是因为人在山中。
改为反问句: 。
22、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3、习作与表达。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机器人有可能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课。假如你就坐在未来的教室里,听机器人老师讲课,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