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我知道下列魔法世界中的事物,与麻瓜世界中的事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头鹰—邮递员
B.飞行扫帚—飞行器
C.魁地奇球—足球
D.魔杖—魔术棒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拼音再组词。(6分)
挑动(tiāo tiǎo) 调度(diào tiáo)
都督(dū dōu) 和氏壁(hé hè)
家当(dàng dāng) 折断(zhé shé)
3、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谜语(mí yǔ) 嫌弃(xián qì) 输赢(sū yīng)
B.喇叭(lǎ ba) 枇杷(pí pá) 祭祀(jì sì)
C.蜷曲(juǎn qū) 狩猎(shòu liè) 湖畔(hú pàn)
D.小篆(xiǎo zhàng) 铭文(míng wén) 国子监(guó zǐ jiàn)
4、多音字组词
圈 quān________ juàn ________
空 kòng________ kōng________
5、辨字组词
蹄(_____) 吟(_____) 拘(_____) 崖(_____)
啼(_____) 冷(_____) 钩(_____) 涯(_____)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_) 推却——(_______)
迟延——(_______) 惩罚——(_______)
7、课文内容回顾。(10分)
(1)渐渐地,渐进地,他似乎听到________的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不失色于人,__________________”。“礼到人心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总是要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引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震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日长缨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五幅“长征图”即“腾跃__________,疾跨__________,巧渡__________,飞夺_________,喜踏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以及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6)请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学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写两句你熟悉的与大家共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仿照本句的写法简要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爱如茉莉》一课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小事,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请你用几乎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自《韩非子·难一》 中的《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9、写人叙事类阅读
一记耳光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 )我有能力自立,( )离家出走。( )父亲病了,( )不再回来看他,我要让他为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就应该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家东西时,你( )夸奖我,( )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后勤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西装口袋里取出钱包,掏出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父亲话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猝不及防:________
(2)问心无愧: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3】认真阅读短文第3到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挨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被父亲打了一耳光后,感到非常_____、_____。
【4】能把第5自然段中的“呆”换成“站”吗?为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呆”和“站”意思相近。
B.不能,“呆”可以是坐着或者站着,而“站”就是站着。
C.不能,因为“呆”表示父亲当时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打儿子,会让儿子这么恨自己,所以一时间也愣住了,不知所措。
【5】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下面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B.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我以后不恨他,能回来看他。
C.短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做到了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D.“我”听完父亲的故事后理解了父亲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抵制住了金钱的诱惑。
【7】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使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话可知,花园里的动植物应有尽有,乐趣无穷。
B.从“样样都有”一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显摆她的富有,满带着得意的神情。
C.“胖乎乎”“圆滚滚”等词语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现在将这些词用在蜜蜂身上,富有感情色彩。
D.这段话是对花园里各种昆虫的描述,它们色彩各异,十分漂亮。
【4】抓住具体描写的事物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4】第3自然段中“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中的“自言自语”体现了老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直通车。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全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神气地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 )
欢跃——( )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3.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5.这篇短文主要讲了 。
13、现代文阅读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宝玉把风筝摔在地下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段体现了众人在放风筝时的_________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_之情。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一个( )的人。
A.心思细腻
B.城府很深
C.活泼可爱
【5】体会选段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片段。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 )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亲,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解释“养尊处优”的意思。
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词语,哪个填到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 )
A.之所以 B.因为 C.如果 D.虽然
【3】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红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冷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他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临近山顶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2】从第四段“所有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
【3】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
B.小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毛衣,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小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儿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6、看图回答问题。
【1】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有价值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片中我知道樱花节是______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举办一届)
【3】请你为樱花节设计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冷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1)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2)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
第二个“光”指的是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
【2】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下面两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1)“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9、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 )他不动。
【1】在括号里填上描写动作的词。
【2】选段中有几个类似“猴儿似的”的词语,找出来,并运用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
【4】选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从以三个材料中,选择一个,写成一篇读后感。
材料一:《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见了,馋的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道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材料二:《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材料三:《善与恶》力量弱小的善,被恶赶走到了天上。善于是问宙斯,怎样才能回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