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B.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C.在汉字王国里,形声字是重要的一员,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形声字。
D.小篆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冒险 养尊处忧 神机妙算 磨拳擦掌
B.辉煌 出谋画策 获益匪浅 得意扬扬
C.眷恋 背井离乡 不厌其烦 草船借箭
3、下列关于“豆蔻年华”正确的说法是( )
A.男子二十岁左右
B.女子年满十五岁
C.女子十三四岁
D.指人三十岁
4、比较字形,组成词语:
浙( )谦( )部( )澈( )豪( )
渐( )歉( )陪( )撤( )毫( )
蜒( )幕( )侵( )遗( )附( )
蜓( )慕( )浸( )遣( )咐( )
要( )魁( )拆( )诞( )缭( )
耍( )槐( )折( )庭( )嘹( )
详( )悔( )缓( )竟( )烈( )
祥( )诲( )援( )竞( )裂( )
燥( )凝( )拔( )莹( )衰( )
藻( )疑( )拨( )荧( )蓑( )
辨( )浑( )滑( )孤( )扰( )
辩( )辉( )猾( )狐( )忧( )
耻( )诺( )模( )疆( )录( )
扯( )若( )摸( )僵( )寻( )
综( )较( )搞( )辟( )窜( )
踪( )绞( )稿( )僻( )蹿( )
5、按要求填空。
“越”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意思:①度过,超出。②表示程度加深。③声音、情感扬起,昂扬。在“越快越好”应选______。在“越过”应选______。
6、先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再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暇( )颇( )诧( )舱( )梢( )
瑕( )颜( )姹( )苍( )艄( )
8、四大高原是( )。
9、阅读理解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和痛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含“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
一朵蒲公英
①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
②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③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院里的玫瑰花枝繁叶茂。我们来到大榆树下,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花在草地里开得到处都是,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草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④“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⑤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⑥“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以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
⑦“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叙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⑧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⑨这是一朵蒲公英,它的金黄十分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口袋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中。
⑩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请从文中找出反映“我”心情变化的三个词语,填在题卡上对应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快)
【2】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
A.说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表达“我”非常喜欢蒲公英。
C.预示“我”的心情即将发生变化。
【3】“我”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由____换成了______,调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开始,“我”不同意拔掉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母亲借蒲公英想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本梳理。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鹆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小胖子是怎么摔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走马观花的含义并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方志敏逸事
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呦!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啰!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
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
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合伙买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方志敏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体现了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牵着父亲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儿童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进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乘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个学鸭子走路的孩子。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毫无顾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理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划直线的句子分别是孩子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是父亲的(______)描写,传达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我”为那个孩子难过是因为(______)
A.那个孩子装成鸭子的样子太可怜了
B.那个孩子丢失了比金钱宝贵的诚实
C.孩子有病,像只唐老鸭一样走路
(2)“我”为那个父亲难过是因为(______)
A.我觉得这个父亲的教育是失败的,使得孩子抛弃了诚实
B.这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强迫孩子像唐老鸭一样走路
C.长途的劳累,使得这个父亲很难受
【4】读完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父亲说吗?
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黄金分割律左右战局
①0.618,一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无论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0.618的比例。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0.618与军事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且常常与战争不期而遇。
②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横扫股亚大陆。研究发现,蒙古骑兵的战队形与西方传统的方阵不太一样。在他的五排制阵形中,人盔马甲的重骑兵为二,快捷灵活的轻骑兵为三,两者在配置上恰巧符合“黄全分割律”。
③欧洲人有意识地把“黄金分割律”运用在军事上,是从黑火药时期开始的那时,滑膛枪兵、长矛兵的荷兰将军摩利士没有突破传统的羁绊。当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对那种正面强、侧翼弱的阵形进行调整后,瑞典军队才变成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他的做法是,在摩利士将军原来的216名长矛兵与198名滑膛枪兵混合编组的基础上,再增加96名滑膛枪兵。这一改变,顺应了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进步对战术发展的影响规律,突出了火器在战斗中的作用,使之跨越冷兵器时代的分水岭。198+96名滑膛枪兵与216名长矛兵之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黄金分割律”的神奇作用。
④1812年9月,拿破仑在博罗金诺战役后进入莫斯科。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同时到来。一个月后,法军便在大雪纷飞中撒离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成功,然后盛极而衰,从时间轴线上看,拿破仑的脚正好“踩”在黄金分割线上。
⑤130年后,纳粹德国启动了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德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的势头,直到1943年8月“城堡”行动结束,德军从此转攻为守,再也没能对苏军发起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被所有战争史学家公认为苏联卫国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发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17个月,正是德军由盛而衰的26个时间轴线的黄金分割点。
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再延长空袭时间,持续38天,直到摧毁伊拉克战区内坦克中的38%、装甲车中的32%,火炮中的47%,也就是将伊拉克军事力量削弱到黄金分割点上。
【1】写出第①自然段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1)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______
(2)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______
(3)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______
(4)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______
【2】“左右”的意思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支配;操纵;④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⑤反正。
文章题目中“左右”的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题目明了地表明了文章的观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和打比方
B.打比方和列数字
C.列数字和举例子
D.举例子和作比较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0.618,这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______
(2)无论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水平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0.618的比例。______
(3)摩利士将军调整瑞典军队,使滑膛枪兵与长矛兵之比,接近“黄金分割律”。______
(4)作者具体列举了古今中外五个事例来说明“黄金分割律左右战局”的观点。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赵子龙单骑救主
罗贯中
①赵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mí)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
②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③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④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qì),解开勒甲绦(tāo),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⑤正走间,前面又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hé)”。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gē da)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bǎn)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⑥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红(gāng)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⑦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⑧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shuò)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____________,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中的“墙缺”,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指“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掩心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糜夫人最终没有被赵子龙一起救出去是因为她被敌军杀害了。
D.根据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可以猜测出,上文中“左右”的意思是指“身边侍候的人”。
【2】(内容理解)请你分析赵云和曹操是敌对方,但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杀赵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四句诗中找出描写赵云的诗句填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运筹决算有神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 长坂桥边怒气腾 势若困龙石上蟠
【4】(人物形象)请根据以下电视剧中的画面描述,分析赵云这一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画面一:赵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却为寻找糜夫人和阿斗再入重围。
画面二:赵云衣袍上染满鲜血,四周皆是乌压压的敌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灵魂的丰碑(节选)
林彬
林徽因从梦中醒来,猛地拉亮电灯,梁思成也被惊醒了,慌慌张张去找药瓶
林徽因说:“我不是吃药,给我拿张纸来。刚才在梦里有一个设想,我得立刻把它画下来。”
自从接受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务,林徽因不知多少次这样从梦中醒来。1949年秋天,毛译东主席就为纪念碑的莫基填了第一杯土、1952年由梁思成和雕望家刘开渠主持纪念碑设计,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此时她病得已不能起床了。在起居室兼书房里,她安放了两张绘图桌,与她的病室只有一门之隔。
林徽因主要承担的是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的设计,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她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每绘一个图样,都要逐级放大,从小比例尺全图直到大样,并在每个图上绘出人形,保证正确的尺度。在设计风格上,林徽因主张以唐代风格作蓝本,选出许多资料,跟助手逐一分析,详细讲解,掌握基本特点。经过比较,他们最后选定了一种以唐风为主的风格。
两个月的时间,林徽因和关肇邺画了数百张图案,最后选定了以橄榄枝为主体的花环设计。
在选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他们很伤了一段时间脑筋。最初选用了英雄花,经咨询花卉专家,得知木棉并非中国原产,随后放弃这一构想。
在上千种花卉中,他们最后选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象征高贵、纯洁和坚韧。
须弥座正画设计为一主两从三个花环,侧面为一只花环。同基座的浮雕相互照应,运用中国传统的纪念性符号,如同一组上行的音阶,把英雄的乐章推向高潮。
1953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以后,林徽因的身体又一次垮了下来,她生命的热能仿佛彻底耗尽了。每到寒冬,地的病情就愈加严重,药物已不能奏效,只能保持居室的温度。即使是一场感冒,对林徽因也是致命的。每到秋天,梁思成就要用牛皮纸把林徽因居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全都糊起来,几个火炉也早早地点上。不久,林徽因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同仁医院。
【1】仿写词语。
慌慌张张(AAB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一张一张(ABA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林微因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和作家,是______________和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3】人民英雄纪念牌须弥座的设计以____________为主体,正面设计为__________,侧面为一只花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花组成,象征着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介绍了林徽因生病的状态。
B.文章开头的从梦中惊醒表现了林徽因为了完成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务而日思夜想的专注状态。
C.林徽因在病重之时仍坚持工作,这种对待事业的忘我精神也是高贵的灵魂。
17、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神秘地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得意地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于是,在那么一天,我的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感动的是,这深藏其中,鲜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错”的苹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疏忽——(______)得意——(______)
【2】“鲜为人知”中的“鲜”应该读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星星”指: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正确的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切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儿子切的苹果,父亲为什么觉得自己“冥顽不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不同切法看到的苹果核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使我想到《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五十年的坚守
有一个小男孩,几(jǐ jī)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落后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拉丁文、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0分!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是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一声“哈罗”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他一告别学校,就斗(dòu dǒu)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但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遭遇——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几十年,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绝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和查尔斯一样,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己的普普通通。
其实,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音节。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1)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 )
(2)没有一点成功。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守——( ) 拒绝——( )
4.读读画线句子并填空。
(1)句子中的破折号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句中的“自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男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多次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下令返航去找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问孩子:“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拯救(__________) 绝望(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小孩落水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3】“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中“那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式变换。(6分)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大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2、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仔细观察右图,根据漫画表达的内容,以“如此示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