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和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A.杜甫

    B.陆游

    C.王维

    D.李白

  • 2、下面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都督          幔子

    B.雷鼓          调度

    C.丞相          迟延

    D.推却          曹军

  •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3%)

    (dàngèn) 窈(zhàotiǎo) 接不暇(yīngyìng)

    (xiāoxiào) 歉(jiūjiù耀武力(xuánxuà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夜未睡觉或睡不着。_____

    2)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_____

    3)焦虑、痛苦;受折磨。_____

    4)发抖;哆嗦。_____

  • 5、填空。

    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等,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6、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_____之曰:“wú dùn_____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wú máo_________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7、把下面有关月亮的诗句补充完整。

    1.春宵一刻值千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今月曾经照古人。

    3.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按_________ 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草原不仅_________ 美,而且_________ 更美,最后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的___________ 之情。

    2.《白杨》一文的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爸爸介绍白杨树有三个特点:①是________ ;②是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 。他借白杨表白了自己___________ 的心愿。

    3.《舟过安仁》一诗的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 ,这首诗突出了两个小孩的___________ ,描绘了孩子______________ 的一幕。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练习。

    晋朝有一个名叫乐广的人,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一个朋友经常到他家去喝酒、聊天。

    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来到朋友家后,只见朋友卧病在床,样子很是憔悴。他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成这样啦?好些了吗?”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上次去你家做客,我刚端起酒杯喝酒时,就看见酒杯中有条蛇,心中便十分厌(  )。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  )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  )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的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倒影 倒映)在酒杯中了。看完朋友,乐广便回家了。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乐广在原地置酒招待朋友。当乐广把朋友请来时,便扶朋友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崇敬 恭敬)地请他喝。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了原委,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有删改)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朋友得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实这蛇是_________。乐广用____________的办法治好了朋友的病。这真是“心病还须________,解铃还须__________”。

    【4】和“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坚守

    ①疫情将湖北省荆门市文峰中学教师李安学隔离在向桥村老家,眼看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他心急如焚。

    ②听到教育部门出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方案,李安学喜忧参半。喜的是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不会虚度时光了,忧的是老家没有通宽带,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网课怎么上。

    ③这些困难,对于一心牵挂着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来说不算什么。听人说山上信号好,于是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终于,在山顶,他找到了一处信号相对较强的地方。没有直播架,他便衣架木棍齐上阵,自己动于做一个,春寒料峭,每天清晨6:30,他腋下夹着课本和备课本,肩膀上杠着一把老式木椅,手里紧握着自制的直播架,急匆匆地往山顶赶路,开启他的“主播之旅”。

    ④虽然李安学每天只有一两节数学课,但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他依然坚持每节课“坐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准时进课堂,认真听讲,防止开小差。

    ⑤山顶的风呼呼刮着,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也抵挡不了冷风的侵蚀,不到两个小时,李安学脸颊冻得通红,手脚逐渐开始麻木。早餐和中餐都是妻子在山下做好送上来的,上山一趟至少要40分钟,由于没有保温盒,饭菜早已凉透,但他仍吃得津津有味。

    ⑥一个月来,李安学的网课从未间断过一天,他的身影成了山顶的一面旗帜。乡亲们看着委实心疼:“李老师,委屈你了,村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哩!”他总是打趣地回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孩子们马上中考,那是47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⑦2月25日晚上7时,为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李安学顾不上天黑路滑,专门召开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网络家长会。夜幕降临,他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尽管这条路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他还是摔了两跤,膝盖上、袖口处全是泥,但他丝毫没有退意。

    ⑧李安学镜头打开的一到那,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被他的这份责任与担当深深打动。李安学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一位学生家长听说后立即联系了电信公司,帮他加强网络信号。

    ⑨回想起这段“主播”经历,李安学笑眯眯地说:“山顶有寒冷,有风景,更有温暖。”

    【1】从短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

    (1)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____

    (2)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五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说明了李老师工作环境很艰苦。

    B.最后一段中的“寒冷”与“温暖”互相矛盾,表述不准确。

    【4】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表示。

    “李安学高举手机满山跑,四处寻找信号强的地方。”从这句话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焦急、高兴)。

    【5】对李老师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老师。

    B.他是一个做事缺少灵活性,不会应变的老师。

    【6】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你是怎样学习的,写出两条与大家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之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

    A.郁金香 B.风信子 C.百合花 D.薰衣草

    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A.有环保意识 B.天生爱土地 C.土地来之不易 D.世界上地势最低

    3短文画“”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短文中画“﹏﹏”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___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_________

  • 12、核心素养阅读。

    老家(节选)

    孙犁

    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

    ②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③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选自《孙犁散文》)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桑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回忆故乡的哪些情景?从中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①荷兰,被称为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茫茫花海之中,郁金香堪称大名鼎鼎的洋花。

    ②1863年,郁金香从土耳其传至荷兰,在土耳其语中,郁金香花就像包着头巾的少女一样美丽。热爱奇花异卉的荷兰人对它那美妙的酒杯形花朵竟如痴如醉。有人竟然愿意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

    ③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荷兰人给不同颜色的郁金香都赋予了美妙的名字。烈焰般炽热鲜红的被称为“斯巴达克”;白色镶有浅红金边的被称为“中国女性”;黑夜般神秘幽深的被称为“夜皇后”。开黑色花的郁金香,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④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株鲜花,其中郁金香就有30亿株,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由此,郁金香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1】荷兰的国花是____,花的形状像______,色彩____。在土耳其语中,它就像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荷兰人对它爱得_______。其中最珍贵的是_________

    【2】郁金香为什么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作家大仲马是怎样赞美黑郁金香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郁金香是从土耳其传至荷兰,荷兰人非常喜欢这种花。

    B.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荷兰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

    C.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荷兰是出口郁金香最多的国家。

  • 14、课外阅读。

    西湖的绿(节选)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提,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提,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即苏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曾浚湖筑堤)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波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杨,翩然起舞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照样子填空。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如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首先概括介绍了黄龙洞绿得________,屏风山绿得________,九溪十八涧绿得________。接着重点介绍了________很有特点的绿。

    【4】树身上的绿苔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花港中荷叶的绿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以“绿”为中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延伸阅读

    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_______(飞 跑 招)来了很多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_______(飞 闹 叫)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刺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力气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得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雨水真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我却非常寂寞。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有删改)

    【1】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

    【3】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顽皮,而___________则表现了祖父对“我”的爱。

    【4】“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把下列词语还原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荷兰牧场有着________的特点。

    3画“﹏﹏”的部分属于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4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写晚霞,既点明了时间,又巧妙衬托出了此时的宁静

    B.“挤奶的人更是(   )”表现了荷兰的生活因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D.从“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可以感受到这里奶牛多

  • 17、阅读加油站

    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即使环境突然改变,仍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有人把招潮蟹放在完全黑暗、没有潮汐、没有温度变化的水族箱里长达35天之久,它仍能按照被捕地点的潮汐节律来改变身体的颜色,而且每天的变化都推迟50分钟。有一位科学家曾一个人在离地面40米的地洞里生活了205天。虽然洞内没有自然的昼夜之分,没有任何计时器,但是他的活动仍能保持昼夜节律。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稳定一 黑暗一 推迟一

    2.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 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同语,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   )洞内没有自然的昼夜之分,没有任何计时器,(   )他的活动仍然保持昼夜节律。

    4.这段文字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

     

     

     

     

  • 18、阅读短文《我的刘老师(节选)》,完成练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每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短文写了刘老师三件事情,请用小标题概括:(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2】“我”的刘老师教的学科是( )

    A.语文

    B.数学

    C.历史

    D.地理

    【3】“我”大学报考历史学系的原因是( )

    A.这是作者小时候的理想

    B.刘老师帮“我”填报的志愿

    C.父母给“我”选的

    D.“我”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4】“每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着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这句话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5】“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内心的( )

    A.厌烦

    B.激动

    C.敬重

    D.欣喜

    【6】老师说自己的残腿是女娲造人时“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这事表现了老师的( )

    A.幽默乐观

    B.卑微内向

    C.勇敢向上

    D.敬业爱生

    【7】联系上下文,猜想短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本文是写刘老师的,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刘老师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还要(美观 壮丽 壮观 雄壮),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呼呼 霍霍 扑扑 猛烈)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火,它们从半空倒映在蓝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用“ ”画出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第四自然段属于_____(静态 动态)描写,加引号的“明灯”指________

    【3】“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在这句话中,可用成语“_____”来形容“我”的心情。

    【4】前三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方位顺序

    【5】文章描写了海滨夏夜哪几个时间段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为肯定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你和我去老师那儿。(改为祈使句)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变换。(12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成最简的句子:  

    (3)山洪咆哮着,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回首从前,相信你一定会对自己说:“!原来我变了。我又长大了。请把你的变化写出来以作纪念。

    要求:1.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变化写出来。

    2.语句通顺,结构条理,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在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