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弗如(fú) 支吾(wú) 咧嘴(liě)
B.计策(cè) 引荐(jiàn) 拳头(juàn)
C.桅杆(guí) 放肆(sì) 吓唬(hǔ)
2、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燕(yān)园 倭(wěi)瓜
B.徘徊(huí) 擂(léi)鼓
C.踉(niàng)跄 手绢(juàn)
D.桅(wéi)杆 发怔(zhèng)
3、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勾勒(lè) 凹进去(āo) 戎装(jiè) 匕首(bǐ)
B. 低吟(yín) 清晰(xī) 遵循(dùn) 娇娆(ráo)
C. 渲染(xuàn) 抚摸(fǔ) 陷入(xiàn) 狰狞(zhēng)
D. 天涯(yá) 贸易(mào) 矗立(zhí) 机械(xiè)
4、用所学的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_________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②《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_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③《程门立雪》多用来称赞___________的精神,《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________。
④_______写的《史记》被_________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按原文填空。
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 ),各不相连,像( ),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 )啊,像翠绿的( ),像新生的( ),( ),( );桂林的山真( )啊,( ),(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6、看拼音,写词语。
xiū sè jì mó wǔ rǔ jì diàn duó jiǎo dào zé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梅花魂》一文主要写了五件事情: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受到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
8、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在戈壁自然环境恶劣,( )白杨树仍能生根发芽。
(2)( )孩子们不了解白杨树,( )他们不懂得爸爸的心。
(3)(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 )不会枯萎了。
(4)( )乌塔很小,( )她却游历了许多个国家。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使我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木。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也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juǎn juàn)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jiá jiā)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既填饱了肚子,又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既填饱了肚子,又温暖了心坎。”是( )温暖了“我”的心坎。
A.路瑟过人的智慧 B.路瑟的勇敢
C.路瑟对人的真诚 D.路瑟的善良与质朴
【3】第4自然段的画线句“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也总有下山的一刻”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对路瑟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 →___→忘不了
【5】短文通过对路瑟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体现出老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路瑟“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 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 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11、课外阅读。
火车六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后来我才知道,弟弟是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醒来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说:“去。”
他说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我们乘船过去,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没有看到开船人。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江里。那可是冬天啊!
我看着江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惊呼→_____→_______→跳进江里→_______,这些词语体现了__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两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六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心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携:________。
②标致:________。
(2)王熙凤说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________,实际上却是在阿谀________,同时又安慰了________,做到了面面俱到。
(3)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3、美文赏析
火起来的“地摊经济”
①伴随着“地摊经济”这股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也再次登上热搜,一个名叫杨博超的初中生因为利用假期,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的新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注意。
②这个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多个乒乓球,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在大多同龄人只知道打游戏、吃喝玩乐的假日里,他却赚到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
③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并上了热搜,网友这样评论道:“有头脑,有执行力,有领导力,成功是必然。”“王健林给儿子王思聪5亿,最后赚了60多亿,翻了12倍,而小杨同学用800赚了17000,翻了21倍。”……这孩子实在不简单。
④小小年纪就自己赚到了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收入,虽然这笔钱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多,但他的思维和头脑却让人深感“后生可畏”。
⑤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完全就是等着饿死的状态。因为他们从小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照顾,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活下去。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
⑥家长带孩子摆地摊有诸多益处。
⑦首先,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挣钱的快乐和辛苦。一直待在温室中的孩子,相信经历这番摆摊体验之后,更能理解生活的艰辛,从而会更努力去读书,追逐梦想。
⑧第二,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⑨第三,通过摆摊这样的经历孩子更能增加人生的阅历,懂得只学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⑩第四、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摆摊,产生共同语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是靠整天对孩子说教来树立权威的。家长要通过带着孩子摆地摊,让孩子看到你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战胜困难,从而对你们产生佩服这样以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沟通就会变的特别容易。
⑪摆摊创业不专属于成人,生活的历练会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也让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无论想法的对与错,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1】理解文中词语“后生可畏”的意思。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出生的孩子,令人畏惧。 B.年轻人比较胆小。
C.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D.小孩子无所畏惧。
【2】在文中找一找,杨博超的“第一桶金”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突出说明杨博超的不简单,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
A.借景抒情 B.对比 C.托物言志 D.伏笔照应
【4】“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杨博超的事例起了怎样的示范作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打 “√”或“×”。
(1)课堂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历练。(_____)
(2)孩子要敢于尝试,在生活实践中历练自己。(_____)
(3)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也可以生活好。(_____)
(4)假期,每个学生都要去摆地摊,这才算成功。(_____)
【5】第⑥自然段与第⑦、⑧、⑨、⑩自然段,属于( )结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6】这篇文章,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孩子应专心学习,家长不该带孩子摆地摊。
B.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对孩子成长有益处。
14、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 8 点钟到达 42 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 20 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 21 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 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纸条 紧锁的眉头放松了 他大声笑了起来 因为纸条上写着 先生 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 在您看到我之前 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专长(cháng zhǎng) 怀疑(yí ní) 不禁(jìn jīn)
【2】请给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一句话简明扼要的概括文章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佛瑞迪为什么坚信他仍然可以找到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佛瑞迪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明小学对二到六年级的学生(3624人)进行了一次视力检测,请你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再填空。
年级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近视率 | 13% | 19% | 31% | 42% | 48% |
【1】从这份表格中,你得到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造成他们近视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实际写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保护视力行动”写一条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超级环,未来的超级快车
①你一定在动画片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一类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高空中的管道里,高速往来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你也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架设在大地山川上的高铁,子弹头动车飞一般地在“半空”中穿梭。超级环正是受此启发设计出来的。
②2013年8月12日,美国科技巨头、民营航天公司创始人艾伦・莫斯克公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环”"的超音速高架轨道运输系统设计方案。它采用架设在两个城市间的特制钢铁管道作为轨道,座舱悬浮在管道中,依靠太阳能提供动力,在管道内高速运行。莫斯克预言,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有望在未来7~10年迎来第一批乘客。
③目前使用的常規交通工具最快的就是飞机了,一般波音客机的时速在800~1200公里,超过1220公里(音速)就会很危险一那可是战斗机才能达到的速度。然而,超级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洛杉矶到旧全山大约643公里的路程,乘坐“超级环”只要30分钟就能到达了,比最先进的波音客机还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④有人担心,超级环如此高速,人坐在里面会不会出现头举目昡的情况。其实,超级环是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的基础上,高速运行的原理也是极为复杂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密封管道内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减小了空气阻力。设计人员也会告诉你;你绝对不会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乘坐超级环就像坐飞机样,( )舒适安全,( )还可以使用个人专用的娱乐系统。( )超级环有着私家车的舒适度、飞机的速度和高铁的乘坐感受。
⑤超级环的“列车”是一个如同胶囊的密封舱,每个密封舱独立运行。一个密封舱可以搭乘28名旅客,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胶囊车”,在高峰时段,还可以缩短为30秒一班。如此算来,这个超级环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840名旅客。设计者称,相比加利福尼亚州计划设计修建的高铁,超级环更加安全快速;专为搭乘人员设计的座舱将花费60亿美元,这只是修建同样里程高铁系统所需费用的1/10。因此,乘坐超级环的价格也会非常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单程票价只需20美元,约合12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远比我们国内的动车便宜多了。
⑥唯一不方便的是,乘坐超级环时,每位乘客只能携带两个包,而且总重量不能超过50公斤。这看起来似乎很不方便,但是已经比我国铁路部门规定的40公斤重多了。
【1】请在文中的第④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章是按________(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写的。
【3】选文的开头为什么描写动画片中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自然段画“ ”的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字“约”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⑤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有改动)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得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选文选自于下列哪一部著作( )
A.《水浒传》
B.《儒林外史》
C.《西游记》
D.《红楼梦》
【2】短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彩,其中“……洪教头冷笑了两声……洪教头跳起来说……然后喝道……跳起来大喊……”表现了洪教头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抓住“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这个情景,写一写洪教头此时的心理活动。
洪教头此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研读林冲与洪教头比武部分的内容,填写下表。
洪教头 | 林冲 |
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
举起棒劈头打来 | (1)______________ |
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 (2)______________ |
【5】结合影视及相关文学作品,除了“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的武术招式之外,你还了解哪两种武功招式?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18、阅读小说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放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4自然段对猴子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①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彩带般的沟谷中。②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lán)。③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④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⑤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wèi)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轻盈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jū)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到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蔚为壮观:_________________
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写了雪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景物,第4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____________。
【3】短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九寨沟独有的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静态描写,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则是动态描写。
【4】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第3自然段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彩池”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5】作者为什么把九寨沟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呢?说说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综合运用,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母亲是老师。( 扩写句子)
(2)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喂,卖东西的,给我一支英雄牌钢笔。(改成礼貌用语)
(4)这件事你能做好。(改为反问句)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3、习作。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一个瞬间或一件事让我们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要求:1.题目自拟。2.注意语句通顺,所选材料能准确表达中心思想。3.内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