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石家庄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词填空 。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得住各种( )考验。

    (2)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很(

    (3)对待工作我们要抱有认真( )的态度

    (4)犯了错误以后我真不敢看爸爸那(   )的目光。

     

  • 2、“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议,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应用(   )的语气来读。

    A.自信

    B.紧张

    C.赞美和敬佩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熠熠生辉   龇牙咧嘴   祸患无穷   半信半疑

    B.膘肥体壮   踉踉跄跄   神计妙算   手疾眼快

    C.养尊处优   磨拳擦掌   绞尽脑汁   极目远眺

    D.纵身一跳   出谋画策   矜持不苟   不由自主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1.画中的人物仪态duān zhuāng______,显得无比尊贵,有种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的感觉。

    2.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zhǎn xīn______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体验用chú tou______松土、喂shēng chù______等农活,感受劳动的乐趣。

  • 5、按拼音写词语。

    jì mò   páo xiào   hé ǎi chǔ xù xī ɡài   mài  suì

    (   ) (   )   (   )   (   ) (   )   (   )

    yù hán fēnɡ lì   mò lì   ɡē bo sī kāi   kù xínɡ

    (   ) (   )   (   )   (   ) (   )   (   )

  • 6、指出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落泪。___

    (2)龙骨又是什么呢?原来是龟甲和兽骨。___

    (3)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___

  • 7、美文我牢记。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____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8、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威尼斯是________(国家)北部的一座________

    2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看到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

    6短文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下列诗句描写的意境与选段相似的一项是(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作者在原著中还写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两句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选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一)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眨、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麻麻、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竞)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储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1.从片断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横线划下来,使短文更通顺。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短文中的 等词语写出了海棠花的多,文中把 比作 ,是为了表现  

    4.文章主要是写了儿童,而这两个自然段却集中笔墨写了海棠花,联系全文思考,作者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 13、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在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损害,成年以后,鲁迅先生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批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先生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保存完好,没有一册出现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   )发现书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情况,(   )会不高兴的。对于那些不爱护书籍的阅读者,鲁迅(   )把书送给他,(   )忍看到那本被污损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还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赠给那些需要用书的人。每当把书寄出动时,他都要亲自仔细地把书包扎好。

    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为了书籍。

    1在课文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1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________”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填空:这里两个自然段都围绕_________在写,我们看出,在威尼斯,人动______就动,人歇__________就停。第一自然段写了商人、青年妇女和____________等人,这样写表现了 ______________

    【2】选择。

    朗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时要读得(轻缓     沉重     清脆)才能表现出夜晚的宁静。

  • 15、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在我家屋后,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  辅)成的,有一个小小的坡度。井圈是一块整石头(做  垒)成的,井壁是圆形,井台外面是八角形。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只有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乘凉。井水很清很清。我们(趴  爬)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数着一颗颗(映  印)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一面数,一面想: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就是这井里的水。浇菜,还是井里的水。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提水去!妈妈一吩咐,井台上就立刻传来我和妹妹的脚步声,嘻笑声。

    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我们就找了一根长绳子,把它吊进水里。晚饭后,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嫩又甜,有一股清香,又被井水浸得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那时到现在,我常常想:修筑古井的人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这么多的甜美和欢乐,我们应该吃水不忘挖井人

    1把文中括号里不适合的字用“/”划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白(     纳凉(    

    平时(     滋味(  

    3   画出具体描写井水特点的句子。

    井水的特点是: 1 2 3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认为最能恰当地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后面画“√”

    1)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说明这确实是一口古老的水井。( 

    2)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说明古井的作用大。( 

    3)记叙古井的形状和特点,赞美了打井人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 

  • 17、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售票规定

    景区票价:门市价:120元 网售价:120元

    开放时间:9:00—16:00

    优惠政策:

    ①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消防员、残疾人免票。

    ②学生持学生证享半价优惠。

    使用说明:

    ①观众凭本人二代身份证至检票口直接刷证入园。门票当天有效。

    ②至少提前一天预约门票,确认成功后再前往参观。不能预约当日门票。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售票时间为9:00—16:00,错过这个时间就不能买票了。______

    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参观该博物院。______

    ③哥哥今年18岁了,他带着学生证只需要60元就可以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______

    ④小刚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和妈妈一起参观该博物院只需要花120元。______

    2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对它有哪些了解,请简要介绍。(至少写出三条有价值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训练场。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红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们,他们一窝峰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前,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啊!可由于众猴你拽我扯,谁也汉有通过独木桥,猴们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候,猴王想出一个办法,跳出来说:别争啦,别抡啦!现在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于是,众猴静了下来,焦急地应试。猴王绞尽脑汁地出着考题。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法子,只得继续考下去。

    一只猴子终于不耐烦了,眼珠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紧紧攀住,嗖的一声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根河上飘来的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鲜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我扯(

    准(   的一声(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引诱(   争先恐后(  

    焦急(   聚精会神(  

    4缩句。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上,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过河   D. 众猴争桃

    6请你帮忙想想,猴子过河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  )。高大的石头建筑(  )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多音字组词。

    sǎn(   )sàn(   )   曲(   )(   ) 

    (   )(   )

    2请将原文补充完整。

    3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围拢——____)   出现——____)   笔直——____

    4请你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拟人句。

    5第二段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

    题目:夸夸我的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上你要夸的人,比如:爸爸、老师、邻居等;(2)选取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