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武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隶属和楷书发展起来的时期分别是( )

    A.战国晚期 东汉末年

    B.战国晚期 魏晋时代

    C.战国晚期 商周时期

    D.西周晚期 战国时期

  • 2、下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iàn)生      (cī)牙       长瞟      诡杆

    B.(bó)弱       (jiū)住      祷告      仪态

    C.(huà)笑      (yáo)窕     牲蓄      污秽

    D.(qiào)起     (zhī)迷      揩油      船梢

  • 3、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的特点是( )

    A.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B.结构严谨、笔力刚劲

    C.结构独特、笔力险峻

    D.圆润清秀、端庄严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要求写词句。

    (1)节日的天安门广场犹如一个___________的大花园。(填成语)

    (2)叔叔喜欢买彩票,总幻想哪天中大奖,但每次结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3)写出带“鼎”的成语三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给下列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注音。

    ( ) 遗( ) 奇( ) 发( ) 视( )

     

  • 6、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

    (2)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 )

  • 7、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   左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8、根据词语写意思。

    1、脱离现实基础的空想;毫无拘束的畅想。______

    2、有足够的能力来担任(工作、职务等)。_________

    3、恳求、乞求。_________

    4、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记叙文《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身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地,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备注:在泰国,人家帮忙处理垃圾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废品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乱扔垃圾会被罚款的。1泰币=0.2279人民币。)

    【1】下列对加点的词“不速之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速之客”中“速”在文中指邀请,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邀请到贵客。

    B.“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本文指的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

    C.“不速之客”指行走不快速,不方便的客人来到此地。

    D.“不速之客”指行走十分快速,未邀约却能很快到的客人。

    【2】下列对“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B.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心生厌恶”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心爱之物表示谢意。

    C.既为自己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同情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纪念品表示谢意。

    D.既为自己误会他们俩感到一丝丝歉疚,又对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赞赏。

    【3】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本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叙述真实生动,自然亲切。

    B.语言表达简洁,意思清晰。

    C.文章结构明朗,详略得当。

    D.表意更加明确,妙趣横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 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ǎo  dào)退,我们的眼(睛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删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可以用“_____”一词概括。

    4选文的写作方法是_______,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_____,再在_____画,“拥”的字义有:①将有;②抱;③聚到一块儿;④围着。在以下句“拥”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_____

    (2)簇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

    (4)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挤。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读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

    【2】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要表达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严监生的心事赵氏知道,这说明严监生平时生活中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时,主要用了语言描写。

    B.写赵氏时,主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

    C.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D.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属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 13、阅读理解

    一朵蒲公英

    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来到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草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以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叙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口袋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她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中。

    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文中找出三个词语填写在括号里,反映出心情的变化。

      (欢  快)

    2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由 换成了 ,调换的原因是  

    3开始,不同意拔掉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借蒲公英想告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③小节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A. 说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 表达非常喜欢蒲公英。

    C. 预示的心情即将发生变化。

  • 14、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这是课文《桂林山水》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山”指的是具有(________)特点的(________)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具有(_________)特点的(_________)的水。

    【2】画“    ”的句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在线。

    秋的原野

    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__________,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这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们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__________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着收割的稻田,好似__________。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鹅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2)今天,我又惹妈妈生气了。(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生命力,活力。

    【2】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3】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画上横线。

    【5】你喜欢秋天的原野吗?读完短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梦圆飞天(节选)

    来到茫茫的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弦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的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尉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辩。飞船高速飞行者,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啊!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

    1用修改符号改正文中的三个错别字。

    2找出文中的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3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句子中指的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4)读完这句话,你的心情可以用--------------------等词语来形容。

    5)找出能概括这段话意思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 17、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有改动)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得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选文选自于下列哪一部著作( )

    A.《水浒传》

    B.《儒林外史》

    C.《西游记》

    D.《红楼梦》

    【2】短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彩,其中“……洪教头冷笑了两声……洪教头跳起来说……然后喝道……跳起来大喊……”表现了洪教头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抓住“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这个情景,写一写洪教头此时的心理活动。

    洪教头此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研读林冲与洪教头比武部分的内容,填写下表。

    洪教头

    林冲

    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举起棒劈头打来

    (1)______________

    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2)______________

    【5】结合影视及相关文学作品,除了“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的武术招式之外,你还了解哪两种武功招式?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1】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2】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3】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拍照(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字体演变历史(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 19、课外阅读(13分)

    拖把赞

    拖把是擦地板用的。我对拖把很有好感,每当看到它或想到它,心中就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拖把的出身并不高贵,只不过是用铁丝把一些布条和一根木棍绑在一起做成的。它( )是那样的简单、平凡、不被人所重视,( )由于它一直为人们好好工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每家都不能缺少它。

      每当地板上落了尘土,沾上不干净东西的时候,它就奋不顾身地走上前去,帮助人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擦完以后,它并不向别人述说自己的功(迹 绩),向人们索取报酬,只是默默地、不声不响地回到自己休息的地方——那不惹眼的墙角落。

    拖把,它不像闹钟那样浮躁,动不动就大闹一番;它不像钻石首饰那样高贵,住在精美的盒子里;它不像花瓶那样脆弱,一摔破就无法补救。它总是很谦虚地立在墙角,等待着工作。

    它干活时,又从不挑(拣  捡)。(   )是在华丽的客厅,(   )是在肮脏的厕所,它( )不吝惜自己的身躯,把地上的脏东西一点不剩地带走,只留下洁净的环境和它那辛勤工作后的微微痕迹。

    我赞美拖把,它具有那种勤恳踏实的作风和不辞辛劳地为人类工作的精神。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像拖把那样不(记  计)报酬,不为名利,在平凡的(冈  岗)位上勤奋地工作的人啊!

    (1)请把文中( )内不正确的字用/划去。(1.5分)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9分)

    文中画“——”的句子写拖把的(   ),写出了拖把(   )的特点。

    文中画   的句子写拖把的(   ),写出了拖把(   )的特点。

    拖把的可贵之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拖把,它不像   ,不像   ,更不像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5分)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大家都经历了一段别开生面的网课时光,请你以“网课令我 ”为题,写写在网课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印象深刻的人、事或遇到的困难、收获的经验等等。字数不少于400个。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