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加点字与“童孙未解供耕织”的“解”含义相同的是( )
A.医科大学的学生经常做解剖小白鼠的实验。
B.夏天的午后,喝一杯凉凉的酸梅汁,真解渴啊!
C.这道题应该怎么解答?请你把详细的步骤告诉大家好吗?
D.你这种做法真令人不解。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灾难,中国力量最可信赖。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端正了错误。
C.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3、用“改”字组词,依次填入各句中,恰当的一组是( )
(1)有了错误及时( ),依然是个好孩子。
(2)东汉蔡伦( )了造纸术。
(3)你们俩的关系太僵了,得想办法( )一下。
(4)农作物的品种不( ),产量就没法提上去。
A.改正 改进 改善 改良
B.改进 改正 改善 改良
C.改正 改进 改良 改善
D.改良 改进 改善 改正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苦卓绝 坚________不屈 赴汤________火 严阵以________
5、读下面的句子,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5)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哪里去?太阳也不知道。( )
(6)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
(7)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6、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_________)
2.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_______)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
5.篆书录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_______)
6.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___________)
7.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_________)
8.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__________)
7、生字扩词。
桅:__________________ 撕:__________________
逗:__________________ 唬: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A.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B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________
C.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________
9、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念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种,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词“郑重”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有什么品格?为何外祖父特别珍视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中外祖父以梅花作比,是希望“我”做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你积累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神鸟(节选)
神鸟的事传到了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他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
依尔特戈尔可汗走进北边的山林,来到万年古松下。那神鸟不惊也不逃,老老实实地就让他捉住了。可汗非常高兴。在顺着山路回家的时候,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可汗的_________描写,从句中加点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鸟和可汗的约定是___________,神鸟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可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3】你喜欢神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难忘的八个字
[加拿大]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破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裂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慈祥可亲。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 A 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那样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很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 B 捂住了右耳。然后, C 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慈祥可亲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有删改)
【1】文中A、B、C三处分别应填入哪个词语?选一选。(填序号)
①悄悄 ②紧紧 ③轻轻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2】请把文中描写“我”的外貌的句子画上“ ”,把描写伦纳德夫人外貌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选一选。
文章开头先写“我”天生是裂唇,受到同学们的讥嘲,认为除了家人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这样写的目的是( )。
A.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独特的教学方式作了很好的铺垫
B.为下文写伦纳德夫人的爱心作了很好的铺垫
【4】选一选。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5】“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这八个字对“我”来说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刚才熄灭的蜡烛芯子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阅读短文,概括说一说一天晚上,母子三人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危险,母子三人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简要概括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雅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人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_____________的心理。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选文一的主要人物是山东小子,主要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奇怪”之处是________
选文二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主要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奇怪”之处是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15、课外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仔细阅读文章,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再填空。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座字塔都是高146米,底座周长为一千米。
B.“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石块很坚硬。
C.用堆土坡的方法把巨大的石块垒起来,这只是一种传说,真实性并不确定。
【5】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的奇特语言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用动作、气味和声音来传递信息。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翘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有危险,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信息激素,这是一种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倒如,一种雌蛾在交配前,只分泌0.1克的“性引诱素”,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角,甚至在1千米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只要有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释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作用外,还有( )等作用。
A.攻击 觅食 求偶 模仿 B.觅食 求偶 识别 自卫
C.求偶 识别 自卫 娱乐 D.识别 觅食 模仿 求偶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各项中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仅昆虫气味有“语言”,高等脊椎动物也有。
B.根据动物学家研究,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至少有40种。
C.“警戒素”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是最普遍、最灵敏的。
D.发现蜜源后,工蜂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所在地告诉自己的同伴。
【3】下列哪些现象不是通过动物“语言”起作用的?( )
A.人只要是碰到蜂巢,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B.野猪一旦觉察到有危险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尖上打个小卷。
C.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D.长尾鼠发现有危险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
【4】文中多处使用了说明方法,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处并分析。
【5】第1自然段中,加点字“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片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在文中指___________。画“ ”的句子用一个成语表示是:_________。
【2】找出选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3】选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18、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
【2】“雪中送炭”比喻________。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________。
【3】用“雪中送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
【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
【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6%)
例:天空格外晴朗,连一丝白云都没有。
(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2)校园里可干净啦,
23、表达与交流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人一听到父母让他们读书就很烦,可有些人一听到“读书”这两个字就心生喜悦。你喜欢读书吗?请以“读书”为题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挚;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