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一凡同学荣获了《美德少年》的称号。
B.我记不清你什么时候来泰州旅游的?
C.我喜欢读的几本书:《家》《春》《秋》,在泰州书城都可以买得到。
D.我喜欢的动物有猫、狗、龟......等。
2、结合课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
A.方志敏被俘后,敌人从他身上只搜到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B.《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赞美。
D.“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表现了“我”和祖父很亲密。
3、下列词语中与“心惊胆战”的意思不同一项是( )
A.战战兢兢 B.心惊肉跳 C.心花怒放 D.提心吊胆
4、用“望”字组成的词语填空。
1.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________着有新的发现。
2.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________啊!
3.他们满肚子________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
5、辨字组词。
斑(_____) 瞳 (_____) 锁 (_____) 呵(_____)
班(_____) 撞 (_____) 琐 (_____) 何(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祸(_______) 患(_______) 赋(_______) 痴(_______) 窘(_______)
锅(_______) 忠(_______) 斌(_______) 疾(_______) 窟(_______)
7、读句子,根据划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街上的人真多, 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_______________)
(2)花瓶掉落在地上,居然一点儿也没有损坏。 (_______________)
(3)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他费尽心思,想尽了办法 。 (_______________)
(4)总理日理万机,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一心扑在工作上。(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_____)
2.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_____)
3.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_____)
9、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信第一课<节选>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生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教务老师说____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____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届一指的____他是权威____讲得很有道理____你有什么不服的呢____
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生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我说:“分数并不重要。您听我讲了我的看法,我已知足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治疗方案里使用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的原因是________。
【3】听了老先生的讲评,“我”为什么会觉得冤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下划线句子中的教务老师为什么会沉默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三借芭蕉扇(节选)
孙悟空知道上了当,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眨眨眼,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摇身一变,变做( ),来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辨不出真假,打开洞门,拉着他进了洞。
A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一遍。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地说:“可惜!可惜!夫人,你怎么把宝贝借给那猴子?真气死我了!”
铁扇公主笑着说:“大王不必生气,他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那猴子偷走。”铁扇公主笑嘻嘻地说:“我藏在嘴里,谁能偷得走?”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晃了晃,变成了一丈二尺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边走边说:“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哭喊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孙悟空刚走,牛魔王就回到了芭蕉洞。B铁扇公主哭哭啼啼,把孙悟空借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牛魔王气得双脚直跺,转身去追赶孙悟空。他远远看见孙悟空扛着芭蕉扇往前走。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 ),叫道:“大师兄,快把扇子让俺老猪来扛吧!”
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大扇子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应战。他们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牛魔王打不过孙悟空,连忙叫起来:“别打啦,别打啦,我把扇子借给你!”说着,从嘴里吐出芭蕉扇,乖乖地交给了孙悟空。
孙悟空一个跟头回到火焰山。他举起芭蕉扇,使劲儿一扇,火焰变小了;又一扇,凉风□□,火全灭了;再一扇,乌云密布,下起雨来。
第二天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继续向西天走去。
【1】短文( )处分别填哪个人物,将序号填入文中括号里。
A.牛魔王 B.猪八戒 C.孙悟空
【2】“□□”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叠词。
【3】文中AB两处写了“借扇”的事,A处指孙悟空________;B处指孙悟空___________。
【4】短文选自著名的古典小说《________》,短文结尾提到的“师徒四人”其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 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 妈妈 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 孩子的手里擎(qín qínɡ)着一棵树苗 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bó báo)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1】给第2节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厚此薄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楚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说明孩子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母亲做了什么决定,为什么说是重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联系文中的人物,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中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写出描写石头的形状、所出位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1】联系上下文或根据阅读经验,可以猜测出“门客”的意思是( )
A.家奴
B.驯马师
C.古时依附于贵族门庭并为之服务的人
D.车夫
【2】根据片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因为田忌对孙膑非常赏识,所以_____________;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孙膑能够帮田忌想出对策;
③因为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能够胸有成竹地回答田忌。
我发现,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画“﹏﹏”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4】故事中,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各有特点,选择其中两人,谈谈他们的个性,要有理有据。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九五四年,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 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
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 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为难中国代表团。 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得破碎不堪。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1)按要求写一写(4分)
近义词 镇定——( ) 反义词 消灭———( )
称颂——( ) 维护———( )
(2)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2分)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找出并用“-----”画出来(2分)
(4)联系上下文想想周总理是怎样维护国家尊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围的人都称赞周总理,你怎样评价周总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①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②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③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④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⑤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1】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壮观——( ) 配备——( )
反义词:整齐——( ) 先进——( )
【2】写出描写“宝船”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宝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最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每次上山时,外婆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我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盆盈: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4】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人名)的形象。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描写了她的______,这样的出场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浓墨重彩描写了她的______,突出了她身份______,生活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其表达的含义不包括______
A.夸赞林黛玉标致、不俗。 B.讨贾母欢心。
C.间接赞美贾母的嫡亲孙女。 D.为来晚了赔罪。
【3】结合选文,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赤道吹来的风吹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难道不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因为他马虎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3、习作乐园。(30分)
请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可以写童年时代的一件事,也可以写自己深受感动的一件事,还可以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语句要通顺,紧扣中心,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