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武威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造(zhí)    家(qín)

    B.电铃(qìn)    窈窕(yǎo tiǎo)

    C.胎(pī) (fù)

    D.嘿(hē) 祸患(huò huàn)

  • 2、下列字音、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 )

    A.(jiáo) 破(zhàn)   立(chù) 随心所欲

    B.视(shēn)   蝶()   保()   肃然起敬

    C.(jiǒng)     慰问(wèi) 字(qiān)   一声不吭

    D.(zāi)   弱()   家(qín) 半夜三更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

    B.《杨氏之子》中孔君平问得巧是因为他能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

    C.《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答得妙是因为他能以牙还牙。

    D.《童年的发现》中作者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十分风趣。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汉字。

    yīng_____桃  xiā_____子  _____草  刀_____ chǎn_____

    piáo_____ guàng_____街  拂xiǎo_____  耕yún_____  zhòu_____

  • 5、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 )( )( )

    ( )( ) 绿( )

  • 6、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ù jì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cí xiáng   sù rán qǐ jìng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cù yōng   shēng chù fàng sì fù yōng   móng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7、我会搭配词语。

    (   )的语言  保持(

    (   )的节目  维持(

    (   )的仪器  坚持(

    改变(   )  ( )地讲课

    改善(   )  ( )地寻找

    改良(   )  (   )地画画

  • 8、古文填空。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欣赏。

    瓜香不减来时路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侯,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往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暗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暴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1】结合全文,说说第1自然段末句“深情的回眸”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蕴深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死也不倒下

    ①吉鸿昌从天津被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②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③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④“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⑤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⑥“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⑦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⑧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妄图——__________ 吓唬——__________ 壮烈——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短文相应的词语。

    (1)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_______________

    (2)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_______________

    (3)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_______________

    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5结合短文内容,谈谈吉鸿昌有哪些精神品质?(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灰椋鸟》节选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意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________A.jiān   B.jiàn

    情不自________A. jìn   B.jīn

    2结合本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百鸟争鸣________   A. 形容许多鸟在鸣叫。   B.一百只鸟在争论。

    2)呼朋引伴________   A.  呼唤朋友。 B.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

    A. 拟人句。 B. 比喻句。

    4这段话主要写了( )的场面。

    A. 灰椋鸟归林后热闹的场面。 B. 灰椋鸟归林前喧闹而热烈的场面。

    5树林内外,百鸟争鸣......这些灰椋鸟会谈论什么?你能写一句关于环保的宣传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专项训练。

    纪晓岚巧戏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是一对冤家,平时嘴斗,其实心斗。一清一贪,同朝为官。某日早朝,众臣正等待上朝,工部的金尚书跑过来告诉和珅,工部失火,损失严重,能不能再在原址上扩建一下。和珅当即拍板,尽管去建,而并不问其他。

    恰逢纪晓岚从旁边走过,和珅素知纪晓岚有才,平时他常在皇上面前以才欺人,自己没少受他的气。这次上朝尚早,何不出一对联难难他,也好解解气。和珅便借这次工部失火之事出了一联:“水部(工部有时也称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一件很平常的火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被和珅一句话概括了。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和珅满以为会难倒纪晓岚。纪晓岚先端详了和珅一会儿,说:“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和以为他真的对不出了,正要嘲笑,纪晓岚随口说出了下联:“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和珅当即目瞪口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次又吃亏了。

    原来纪晓岚也知道工部失火了,他正想向皇上奏明要严查此事,不想和珅竟然有心思出对联来风雅。也好,借此机会骂他一通,让他警醒一下。纪晓岚的对联也别出心裁,东西南北中全在里面,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1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2纪晓岚巧戏和珅的事情还有不少,你尝试读懂以下故事背后的“巧”。

    (1)大贪官和珅修了一座新府第,邀请纪晓岚来家中给匾额题字。纪晓岚在匾额上挥毫写下“竹包”一字,为:________

    (2)纪晓岚当了侍郎,和珅(官尚书)向纪晓岚表示庆贺。下人牵来一只狗,和珅问纪晓岚:“先生,你看这是狼(侍郎)是狗呀?”纪晓岚说:“这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下垂,所以________________!”和珅无语。

    3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来戏弄和珅的。

  • 13、课外阅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那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菜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校长,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③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④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里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也是一种草。

    1用简洁的语句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2短文画线部分列举了_______种会开花的草,分别是___________

    3读第③自然段,思考老校长的话并填空。

    老校长的话含义深刻,“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指的是___________,“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花”指的是___________。“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说明___________,“再美的花也是一种草”说的是___________

    4读第④自然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____________

    5请你对短文中的老校长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吧。”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是不是已经感冒了,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他赶紧截住,说:“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1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对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2看完电视后,老王为什么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

    2作者有时看到的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有时看到的是“绿色的草原”,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一处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选文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好几次,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写在下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献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刘备以鞭指道:“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徐庶离开刘备赶去曹操那里的原因(   

    A.曹操实力雄厚

    B.曹操求贤若渴

    C.徐庶与刘备有矛盾

    D.曹操软禁了徐庶的母亲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刘备“喜出望外”的原因是(   

    A.徐庶来推荐诸葛亮了

    B.诸葛亮要来了

    C.以为徐庶改主意了

    【3】文题“徐庶走马荐诸葛”中“走马”的意思是(   

    A.牵着马走

    B.骑着马跑

    C.走马上任

    D.追着马跑

    【4】短文选自四大名著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选用文中三个人名,填填歇后语: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5】你能猜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左右:____________   筵席:_____________   隆中: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哭的词语有很多,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虽短,却有三个人物的形象跃于眼前,请选择一个人物,摘录人物言行,并写下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择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人物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了,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一般在晚上织网。看来它们的身上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人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人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就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功课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身上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身上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  )是在晚上开始觅食的。

    A.小鸟

    B.猫头鹰

    C.蜘蛛

    D.壁虎

    【3】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不改变句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你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②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③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们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