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B.狩猎(shòu)
C.造诣(yì)
D.尧帝(ráo)
2、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道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也没有做出来。
B.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它们只会每天睡觉、吃肉,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的“百兽之王”了。
C.曹小三对师傅刷子李的绝活深信不疑,非要亲眼去瞧瞧。
3、《梅花魂》三次描写了外祖父的眼泪,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诗词时无声地落泪。
B.看到墨梅图被玷污了流泪。
C.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
D.送别时眼含泪水。
4、本单元课文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的故事,“提灯女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是___________;替父从军,征战十年的是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qiáocuì kāng kǎi léi nà
面容(____) (____)激昂 (____)鼓(____)喊
juānzèng dǎitú bèi kān
(____)财物 抓住(____) 疲(____)不(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dǎo gào diàn zi zòng héng
( ) ( ) ( )
bǎo mǔ yí tài bǎn dèng
( ) ( ) ( )
líng dɑng yāo he
( ) ( )
7、文学常识填空。
分别写出我国四大名著的作者、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句,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__________)
(2)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__________)
(3)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__________)
(4)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能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看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
【1】从材料中摘录4个能够概括“微博”四个特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有麦克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8分)
我将青春献戈壁
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大名,是到新疆那年的秋天。那时政治处编印的《丰收通讯》上,连续报道了他深夜跳进干渠堵水修堤和下水救人的事迹。后来在场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才见到他。他姓杨,是三连的司务长。粗壮敦实的身躯,一双有神的眼睛,不太爱说话,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由于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嫂”。
我开始和他接触是在第二年开春。当时我在县医药公司买药回来,正在办事处找车,这时“二嫂”赶着大轱辘马车来了。他戴着一顶羊皮帽,披着光板羊皮大衣,脸上一层灰沙,样子怪可笑的。他告诉我,这次是送一位同志住院的。见我有困难,就答应第二天帮我把药品拉回去。
南疆三月,春寒料峭。那天,我们清早就出发了。马车在稀泥路上缓缓前进。过了中午,正在人饥马乏之际,马车又一次陷入泥潭。马扬头奋蹄,车轴断了。面对满车药品及遥遥归途,我满脸愁云,焦灼万分。“二嫂”却不慌不忙地卸了马,和我一起搬下药品,将空车拉了出来。随后他从附近老乡家中买来车轴,借来工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又上路了。我发现外形粗犷的“二嫂”内心是挺细腻深沉的。他告诉我,他爱读唐诗爱写作,还给我背诵了进新疆时写的诗:“……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他对农场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从三连传来噩耗:“二嫂”因公外出,在结冰的河面上骑车,不慎连人带车跌进冰窟窿,不幸殉职。多年过去了,“二嫂”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赶着马车,戴着一顶羊皮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喜讯——( ) 粗犷——( )
(2)短文中画“____”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画“ ”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2分)
(3)杨司务长是男同志,可人们却叫他“二嫂”,这是因为( )(3分)
A.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B.他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
(4)杨司务长做了哪几件好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好几处写到了杨司务长的外貌,请用“ ”画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過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快要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又写出了曹操的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3】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_________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________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______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______________。
(3)“煮书”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读书名言: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售票规定
景区票价:门市价:120元 网售价:120元
开放时间:9:00—16:00
优惠政策:
①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消防员、残疾人免票。
②学生持学生证享半价优惠。
使用说明:
①观众凭本人二代身份证至检票口直接刷证入园。门票当天有效。
②至少提前一天预约门票,确认成功后再前往参观。不能预约当日门票。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售票时间为9:00—16:00,错过这个时间就不能买票了。(______)
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参观该博物院。(______)
③哥哥今年18岁了,他带着学生证只需要60元就可以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______)
④小刚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和妈妈一起参观该博物院只需要花120元。(______)
【2】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对它有哪些了解,请简要介绍。(至少写出三条有价值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出了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没有把我撵(niǎn)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个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中,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说话时,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连忙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于是我迫不(及 急)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zàn zhàn)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或读音。
【2】请你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30字进行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题“心底盛开一朵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老太太的心灵如花儿般美好。
B.本文题目很特别,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题目暗示了文章中心。
D.题目别出心裁,这样定题目是为了与众不同。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选段的内容,最合适的是“_______”。
【2】文中描写祖父园子里的很多景物,目的是说明( )
A.祖父的园子里很乱
B.祖父的园子没人管
C.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3】读选段,完成练习。
18、阅读理解。
“嫦娥工程”
我国启动的“嫦娥工程”是指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的资源和能源分布以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的探测。
我国航天的能力已经具备了探月的水平。这次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rǎng yǎng)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在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还有桂花树和捣药的玉兔。而在现实中,月球是解开诸多宇宙谜团的一把钥匙,它上面还储备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月球探测一直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科研领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很早以前就进入宁静阶段,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zǎi zài)体。月球上已知的有 100 多种矿物质,其中有 6 种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里,蕴藏着一种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是可供(gōng gòng)核聚变的主要原料之一。据估算,月球上有 300 万~500 万吨的氦-3 储量,能够支持地球 7000 年的需电量。月球上这些特有的矿产和资源,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个大宝库。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就进行了有关月球探测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月球正在成为我国科研的新大陆。我国的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hé hè)的卫星部分、测控系统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什么是“嫦娥工程”?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个工程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实施。
【3】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月球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话,我们应如何评价我国的探月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妻子张关蓉终于在次日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她轻揉着丈夫的手指,痛哭失声……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蓬乱的头发被细细地梳理成丈夫生前习惯的发型:“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
【1】为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透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谭千秋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4】读完短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说一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最少说出5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广场(5分)
(1)金字塔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改变说法,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填关联词
鲁迅( )能写出一部部巨著,( )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2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23、以该诗句为背景,写一篇小作文,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