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 是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 )
A.我的生活
B.少女时代
C.霜王
D.青鸟
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序齿排班 唇齿相依
B.吾盾之坚 坚不可摧
C.跃跃欲试 从心所欲
D.弗能应也 应答如流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就难以回转身来。
B.因为孙膑合理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C.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D.即使孩子跳进海里,也比摔到甲板上安全一些。
4、课文综合回顾。
(1)《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与( )( )(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 )诸葛亮的(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故事以( )为主线,按( )进行叙述。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____________》。
(2)诸葛亮姓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又称______先生,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关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8分)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2)( )——————巧用天时.
(3)徐庶进曹营——————( )
(4)关公赴会——————( )
6、看拼音写词语。
dù ji qīng miè fàng sì chuān su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wǎn ěr jū gōng jìn cuì liǎn shēng bǐng qì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写一句通顺又完整的话吧。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 )
(2)一望无际,全是碧绿色。( )
(3)无法计算其数目,形容数量多。( )
(4)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 )
(5)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着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或东西太少,解决不了问题。( )
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
A. 李 唐 B. 李 彭 C. 李 钢
9、彩色的非洲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黑非洲人绘画——无论是铜敲画、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是彩色的;黑非洲人的工艺品,无论是黑木雕、灰木雕,还是象牙雕,是彩色的;黑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如你有幸参加篝火晚会,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身穿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是流动的、飞舞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加倍地领悟非洲的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1】找出这段话的总起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2】围绕总起句,又分成“ 、 、 ”三方面。
【3】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句:黑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把 比作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动物运动会上,小猴荣获爬竿冠军。在回家的路上,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意思是说,瞧,我的本领多大呀!这时,路边有一位姑娘喊道:“小猴,你说你爬竿的本事比谁都强,这里有根竹竿,你来爬爬看!”小猴子这才注意到,在那位姑娘旁边,确实有筷子般大小的细竹竿。小猴搔搔头说:“这么细的竹竿,我可不行。”小猴看得目瞪口呆。小白兔趁机向小猴子介绍说:“这位姑娘叫牵牛花,又叫喇叭花。”
小猴红着脸说:“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能人背后有能人,以后我可再也不敢骄傲了。”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
A. 动物运动会 B. 小猴比本领 C. 我再也不骄傲了
【2】短文中的“姑娘”指的是________。
【3】“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是因为什么?_____
A. 小猴很好动。 B. 小猴很喜欢他们。 C. 小猴心里很得意:瞧,我的本领多大呀!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 爸爸认输了 爸爸认输了 随着弟弟的叫喊声 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 是啊 我认输了 认输了 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请给文章写上合适的题目。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气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短文中的反问句(两句),并把其中一句改为陈述句。
【4】请给文中划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请用“﹏”画出短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6】爸爸原来以为 ,“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 ,二是
【7】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病毒的话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 )不再危害人类,( )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傲“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根据上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让烟草得病的微粒叫“病毒”。
B.病毒的构造比细菌简单得多。
C.那些能使细菌死亡的“噬菌体”不是病毒。
D.有些“肠道腐生病毒”是有益的。
【2】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正确的选项是( )
A.虽然 但是 B.因为 所以 C.只有 才 D.不仅 还
【3】病毒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上文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橫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文实践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同学都佩戴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到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小学生视力情况调查表(调查人数:3628人)
年级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近视率 | 13% | 19% | 31% | 42% | 48% |
【1】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描述出本次调查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生活,试着就调查揭示的问题分析一下原因。(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则公益广告。(字数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后生可畏
在我家,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脾气,在饭桌上就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不成?”弟弟挨了训,虽然很委屈,但张一张嘴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儿‘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问题:“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它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他要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问题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他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笑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用“____”画出文中休现爸爸“疾言厉色”的句子。
【2】爸爸原来认为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应该插嘴,通过“我”举的哪两个例子进行反驳,爸爸最后心服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生”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 )饮酒取乐,雾散了( )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第一自然段中,用“ ”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3】结合选文,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理解合理的有( )(多选)
A.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4】根据“草船借箭”衍生出来的歇后语很多,你积累了多少?试着写一写。
草船借箭—_______ 草船借箭—_______
草船借箭—_______ 草船借箭—_______
16、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7、读句子,感受景物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仿写。
①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句①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句②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
【2】下列对句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写出了由动及静的过程
B.“消失”和“暗”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C.“最后一抹”和“整个”说明天色十分暗,令人害怕。
D.最后一句中,狗、牛、马的表现将傍晚的静寂推到顶点,给人以万籁俱寂之感。
【3】请你仿照句②,写出景物的静态美。
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扑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惊失色—(______) 出错—(______)
【2】先用“ ”画出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再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你能想一个救孩子的方法吗?和船长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这脑袋里一定有虫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
漫画画的是一个贪婪的伐木者在悠闲地抽着烟,手里的斧头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树木,耳朵听着咔咔的伐木声,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此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伐木者的头上,气愤地盯着伐木者的木头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笑罢我更感到气愤和可悲。我和这只啄木鸟想的一样:这砍树人的脑袋一定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一定被“金钱”这只大虫给蛀了。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难道,这砍树人不生存在地球上,不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吗?金钱能换来美丽的家园吗?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约49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一个班的同学呼吸一整天。难道,这砍树人不呼吸,不需要氧气吗?金钱能换来新鲜的空气吗?
树还是我们的“储水器”。树冠可以留住10%~20%的雨水,5万亩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难道,这砍树人不需要喝水吗?金钱能买来洁净的水吗?
长期以来,“金钱”这只大虫让我们只顾利用树木,不想着保护树木。拿黄土高原来说,这个森林覆盖率曾达53%的地方,现在却森林被毁,高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树木,唤醒砍树人,别让“金钱”继续侵蚀我们的脑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榆木脑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画面内容。
【3】画“____”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树对人类的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这脑袋里一定有虫”,这“虫”指的是什么?(_____)(填序号)
A.毛毛虫 B.金钱,唯利是图 C.树虫
D.贪婪 E.环保意识差 F.自私
【6】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1、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2、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发芽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在这金色的海滩上完成一座最美的雕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救了那只受伤的蝴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学期。超长的寒假假期、枯燥的居家生活、紧张的线上学习……让我们经历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道理。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选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感情真挚,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