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说明武松拼尽全力与大虫搏斗。
B.说明武松在与大虫的搏斗中想取胜也很困难。
C.说明武松在搏斗中知道取胜的关键。
D.“乱踢”一词说明武松的回击没有目的性。
2、以下《西游记》回目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B.浮屠山玄奘受经 车迟国猴王显法
C.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D.长庚传报魔头 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3、下列词语中的“信”与“诚实守信”中的“信”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书信 B.信息 C.言而有信 D.信口开河
4、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豆蔻年华——(十三四岁)
而立——(__________) 花甲——(__________)
古稀——(__________) 期颐——(__________)
5、先补全下面的词语,再选词填空。
一针见( ) 肃然起( ) 一声不( ) 神( )妙算
情不自( ) 乐此不( ) 美妙绝( ) 相( )成趣
1.实地考察后,他_______地指出了当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在迪士尼乐园欣赏小丑的表演时,一向严肃的爸爸也________地笑了。
3.朗月的清辉和荷塘中荷花优雅的身姿_______,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
6、补充诗句,体会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这些诗句都间接表达了外祖父________的情感。读完课文,我记住了这样一位老人:他爱______,爱______,在他心目中,______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把__________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____________的心。
7、看拼音,写汉字。(6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___________”一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诗人的另一名句“_________”,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_________”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2.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_________”,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在他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也表达了送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百姓对安定生活的盼望、对祖国统一的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也表达了爱国之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学期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________、武松的_________、“军神”刘伯承的__________、石猴(孙悟空)的_________、林黛玉的________。
9、课外阅读。
母亲的家务似乎永远也干不完。日复一日,在那破旧的(缝 蜂)(纫 仞)机上为我们缝衣服;在那低矮的厨房里为我们(作 做)饭、烤面包;在自己开辟的土地上侍(shì sì cì)弄蔬菜;还要(挤 济)牛奶,在搓(cuō chā)衣板上搓洗全家人那带有泥巴的衣裳。母亲这样(幸 辛)苦,却没有一点儿怨言。她分明是快乐的 她对生活没有多大期望 全家人健康 幸福 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
【1】给短文的空白处加标点。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3】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4】母亲如此忙碌,为什么却无比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认为沃克医生口吃的原因是( )
A.没见过这样的病人,担心自己做不好手术。
B.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C.怕病人不能忍受手术的剧痛。
【2】仔细阅读选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是______。
A.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
B.害怕,怕做不好这台手术。
C.怕病人忍受不住手术的剧痛。
【3】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病人表现的语句,从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 )(多选)
A.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
B.手术很痛苦
C.病人很紧张
11、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_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___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文出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把威尼斯的小艇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
A.动态 B.静态
【4】在文中“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5】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本段内容表达方法是先_______后________我想对船夫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段落品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dī dǐ)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yù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诞”在字典中有以下4种解释:①出生;②生日;③欺诈,虚妄;④放荡。在第一自然段的“诞生”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视( ) 牢记( ) 讽刺( )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方框里从语言、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为画线段落写批注。
【5】用“——”画出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题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心田上的美丽的百合花。
B. 野草心上的百合花。
C. 百合花心里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14、阅读
剥豆
(1)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2)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3)“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4)“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5)“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6)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7)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8)“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9)“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10)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11)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12)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13)“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4)“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15)“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16)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8-11自然段,照样子填写表格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我”的表现 | 慢下来 | (______) | (_______) | 紧了许多 |
“我”的内心 | 想让儿子赢,使他多一些自信。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结合“我”的表现和内心想法,推测“我”有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说“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A.联系12-15自然段儿子的言行回答,为什么“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语段阅读。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 )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 )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在括号里填上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重复使用了六个“闪”字,是否能换成“躲”“跑”等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武松有什么看法,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______)。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______)。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______)。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______)。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①智谋过人,妒忌贤能②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十分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在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17、课外阅读。
竹 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8、阅读。
探望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班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我常想找个机会给他们的思想来个彻底的转变。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的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我收拾起书包,拔腿就向医院跑去。可到病房前我犹豫了一下,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这个念头给我增添了力量,我迈上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使我好笑: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我笑着走上前,说:“怎么?不欢迎我来吗?”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笑着问了他的病情,告诉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谈得还挺投机呢。最后我对他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呢?”
“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老师用激动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了这件事,末了说:“沈敏这件事做得真有意义,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的眼光向我投来。这眼光不再包含着嘲笑、惊异,而是包含着赞赏和钦佩。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规矩( ) 犹豫( ) 钦佩( )
【2】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句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
(1)他抬起头看见是我,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结合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蛇与刺猬
①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②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任选一题写作)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还记得童年时做过的有趣的、荒唐的、尴尬的事吗?你对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赶快提起笔写下来吧!题目自拟,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
2.题目:我为他(她)点赞
“点赞”这一网络热词,一旦进入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便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你的生活中有值得点赞的人吗?请以《我为他(她)点赞》为题,运用外貌、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通过--件事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