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不属于写人方法的一项是( )

    A.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B.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C.通过描述周围人物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D.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体现人物的特点

  • 2、下列诗句中能反映爱国思想的是(    

    A.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的停顿是对的。

    C.《手指》用说明性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

    D.非连续性文本《金字塔夕照》和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①精________ ________      ②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擦掌        ⑤手疾________ ________       ⑥跃跃________ ________

    ⑦风________________       ⑧龇________________       ⑨心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________       

    (3)描写人物心理:________       

    (4)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________

  • 5、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 6、照样子,写词语。

    例:绿油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恍然____ ____ ____ ____成趣

    美妙____ ____ 颇负____ ____

    烟波____ ____ ____ ____不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充成语。

    __________ 颇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见血 随心__________ _____有成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16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节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在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2分)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面目)凶恶。(   )

    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

    (3)填空。(4分)

    但是”在文中是一个(   )词,起(   )的作用。

    (4)“这一切”指的是( )(4分)

    A.风火山隧道施工,控制温度。

    B.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C.万年冰川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____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____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____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____

    【2】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手法,写出了晚霞五颜六色的美。

    【4】试着用简练的话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写________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______》中的一段改写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 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______,把箭比作_____

    4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5“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 _____

    6”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 12、课内阅读。

    “是啊,鸴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低)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蘑     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

    【2】在选文中“ ”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选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在这段话中用横线画出写梅花秉性的句子。

    【5】选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3、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 ) 茂盛( ) 捉弄( )

    恐惧( ) 照样( )

    (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片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运用。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么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改动)

    【1】阅读选文,梳理故事脉络,把序号填入方框内。

    ①鲁智深乘着酒兴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②众人大吃一惊,拜服鲁智深。

    ③老鸦聒噪,众人欲搬梯子拆掉鸟巢。

    【2】文中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的方法,从中看出鲁智深的特点是(多选)             ( )

    A.武艺高强

    B.有勇有谋

    C.力大无穷

    【3】文中通过对众泼皮“_______________”的动作描写,以及他们对鲁智深的_______,从侧面烘托了鲁智深的形象。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就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被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 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约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约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

    有人估计,( )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用火车装运,需要约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也很难插入锋利的刀片。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动用了约10万人,完成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本文加个恰当的标题:《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写金字塔 “宏伟”和“精巧”的句子。

    【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火眼金睛。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___     矗立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勤劳____     精巧____

    【6】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金字塔主要用了( )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7】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类文阅读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跑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①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感悟写法: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内容: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神态描写,说明他被冻僵的时间非常长。

    B.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他的安详镇定,为后文做了铺垫。

    3提取信息:文中画线句子①是对将军的________描写,体现了将军的________;画线句子②是对将军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

    4感悟画面:在读这篇短文的时候,我们眼前依次浮现出的画面,可以概括为行军图、让马图、________、发怒图、________

    5理解立意:“一座晶莹的丰碑”指的是(   )

    A.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

    B.军需处长被雪覆盖,成了冰块。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为他人添欢乐的热潮。(修改病句)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缩句)

       

    明天下午你不来。  明天下午我们照样去演出。(加上关联词并成一句话)

     

    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读写小练笔:

    草船借箭鲁肃全程参与,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如果你就是鲁肃,请你将草船借箭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写草船借箭。相信你笔下的草船借箭内容会更加精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