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仙桃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酒兴  (xīng xìng)    毡笠儿(dìan zhān)  镌着(xìu  juān)

     青布幔子(maì mǎn màn)   折做两截(zhé  shé  chaī)

     

  •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与其坐在那里说空话,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干。

    C.尽管汉字后来变得越来越简化,但仍然千姿百态。

    D.增加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区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 3、“蘸”字可能与下面( )的意思相近。

    A.泡

    B.沾

    C.放

    D.冲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意思写成语。

    (1)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3)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

    (4)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

    (5)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   )

    (6)抬头向远处张望,形容盼望之切。(   )

    (7)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8)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

    (9)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

    (10)形容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

    (11)一个人身经百战,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很勇猛。(   )

    (12)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从容——_________  笔直——_________ 汲取——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

    反义词:

    偶尔——_________  特别——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

    依赖——_________  从容——_________ 停止——_________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然起____ ________快 一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竹 养________

    (1)拾荒老人用踩三轮车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令我们______

    (2)他______地指出公司运营方面的弊端,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

  • 7、勇闯词语宫。(10%)

    满分5 manfen5.com

     

     

  • 8、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熠熠发( )   不可思( )   极目远( )

    ( )然自得              仪态端( )            ( )横交错

    1.________,那草坪就像一块绿地毯。 

    2.一条条高速公路________,让都市变得四通八达。 

    3.老牛在茫茫的草地上________地吃着嫩草。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堂吉诃德》节选

    说罢,他虔诚地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儿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 )。桑丘·潘沙赶紧骑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南得把他摔得太(   )了。

      桑丘说:天哪!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头脑给风车转糊涂了,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堂吉诃德答道:甭说了,桑丘朋友,打仗的胜败最拿不稳,看来把我的书连带书房一起抢走的弗瑞斯冬法师对我冤仇很深,一定是他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我胜利的光荣。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 )敌不过我这把剑的锋芒。

    1按原文填空。

    2把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句子用“___”画下来,并说说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堂吉诃德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53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鈿。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来时,送上来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郿时候,冰淇淋还很罕见,林则徐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时还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冰冷冷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都是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有的挥动着手,想伸进嘴巴去;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点,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急了就要烫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1)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______

    (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的林则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急吃槟榔芋泥被烫喉,请用“ ”画出描写外同人出洋相的句子。

    【5】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他的爱国名言有:________________。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亘古不变,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陆游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毛主席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他的批文是“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 11、课文阅读。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 怎么好法   当他说不出来 低头玩着钮扣的时候   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 就是开得旺嘛 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去了。

    1给选文中空白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下面的意思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

    第一层,我们的赞叹声引来了孩子们。

    第二层,我跟孩子们谈论海棠花。

    第三层,孩子们跑出门去了。

    3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围聚的意思,再造句。

    1围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围聚——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浚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弓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她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好看的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后的工人胳膊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要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走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阳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当细流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阳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呀。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谧的(mei   li.

    成渠的流水沉思的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能延伸出美丽!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这个词。

    3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心里暗忖道,等着瞧吧。这句话是从短文中摘取出来的,放在第______自然段和第 ______自然段之间可是全文连贯。

    4我从你那吸取了汁液,就是要输送给她的这句话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5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能延伸出美丽!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流水_________ ________的心情。

    6读完这篇短文,有人赞美玫瑰树根,有人则对细流有好感,请你写一写从中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把文中画“_______”句中“大多”这两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结尾段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树林能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常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画“____”的部分对小姑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 15、阅读短文。

    母亲的纯净水

    每逢体育课,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 以便激烈的运动之后,畅饮一番。

    跟大家一样,李兰也会带上一瓶。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一瓶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李兰。接过这瓶水,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李兰心里总会莫名地难过起来。她知道一个她不能揭开的秘密!还好,她总能很快回过神来,坚定、信任又略带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走了。”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带纯净水,李兰犹豫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咦?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呀!”同学喝了一口,疑惑地说。“怎么会。”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这瓶盖怎么没拧断就能打开呀?”“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像是凉白开!”一个同学尝了一口,说。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

    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是的,是凉白开!”她在心里叫道。她快哭出来了。同学们说的她自己早就发现了。那是母亲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一直压在她心头。现在她实在受不住了,她要一下子把这委屈抛得远远的。

    “我带的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门,她就气鼓鼓地问母亲。“是。”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才知道吗?”她看了看李兰说:“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明白?”李兰反问道。“我是怕你爱面子,瞧,你这不是受不了了吗?”李兰哑口无言。

    “唉,家里不宽裕,妈妈是想省点儿钱。”母亲给她打圆场,又说,“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瓶的钱,就相当于家里一个月的水费了。”

    她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的厂子不景气,工资不高;母亲几年前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贴补家用。在家里,自己是唯一消费不挣钱的人,是应该为家里节省一些。况且,喝凉白开跟喝纯净水,对身体来说没什么区别。

    “我们是穷,但是穷也不是错呀。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母亲接着说:“不管是穷还是富,攀比、死要面子都不对,都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要不富的也会变穷,穷的还会更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有的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对她来说,凉白开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她慢慢明白了: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物质生活状态。总会有人富裕一些,有人清贫一些。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养成一个宽广的心灵;不限于眼前,更在于未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

    (难过和感激)——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

    从“_____”和“_____”两个字中,可以猜到李兰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含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做了哪三件事帮助他朋友克服困难?概括一下写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先总述后分述。(  ) ②先概括叙述后详述。(  )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2)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4】登上峰顶,举目远眺,会使人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还只不过是两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       ),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后来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业绩就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       ),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身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您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员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       )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心胸狭窄       政绩显著       不通情理

    【3】文中两处加点的部分可以分别改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汲黯认为提拔官员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汉武帝提拔官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献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刘备以鞭指道:“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徐庶离开刘备赶去曹操那里的原因(   

    A.曹操实力雄厚

    B.曹操求贤若渴

    C.徐庶与刘备有矛盾

    D.曹操软禁了徐庶的母亲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刘备“喜出望外”的原因是(   

    A.徐庶来推荐诸葛亮了

    B.诸葛亮要来了

    C.以为徐庶改主意了

    【3】文题“徐庶走马荐诸葛”中“走马”的意思是(   

    A.牵着马走

    B.骑着马跑

    C.走马上任

    D.追着马跑

    【4】短文选自四大名著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选用文中三个人名,填填歇后语: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5】你能猜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左右:____________   筵席:_____________   隆中: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哭的词语有很多,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虽短,却有三个人物的形象跃于眼前,请选择一个人物,摘录人物言行,并写下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择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人物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平时,你在电视上一定看到过很多精彩的广告,请你写一条精彩的广告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