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汾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作家和作品不相符的一项是(   

    A.茅盾——《骆驼祥子》

    B.吴敬梓——《儒林外史》

    C.萧红——《呼兰河传》

    D.司马迁——《史记》

  • 2、下列词语中的“委”与“委托”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委实 B.原委 C.委以重任 D.委曲求全

  • 3、下列词语互为近反义词的一组是(   )

    A.熟练——熟悉——陌生 B.严肃——庄严——庄重

    C.强硬——坚硬——坚强 D.赞许——赞赏——称赞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词语。

    dì tǎn   xuàn rǎn   ɡōu lè mǎ tí xiū sè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iān yá shuāi jiāo yū huí   qīnɡ xī fǔ m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jiè shào xīn jiānɡ xiàn rù mù tónɡ suō y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5、按原文填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

  • 6、课内外内容填空。

    (1)春天里有花: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春天里有树: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天里有愁: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夏天的雨大: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花红: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叶落: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冬天的雪大: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万里雪飘。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 7、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1)不可同世而______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

    (3)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______

    (4)在这里,谁也不能叫喊吆喝______

    (5)我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眉目_____________

  • 8、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天气有多么炎热(   ),他(   )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词语。

    高朋满座:   

    如醉如痴:   

    蜂拥而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惊呆,是因为      ;人们惊叹”,是因为            ;人们震惊”,又是因为                 。当演奏者再度登台演奏时,人们的心情是       

    4音乐家将乐器摔得粉碎,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马陵之战

    战国时,魏国与赵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援韩国,他们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军撤 离韩国赶回魏国。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了。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 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 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   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领部队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 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 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认为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大将,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主帅太子申。

    【1】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分别是(       

    A.孙膑、庞涓;太子申、田忌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

    C.庞涓、孙膑;齐威王、田忌

    【2】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B.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

    C.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3】庞涓在追赶齐军时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粮草充足

    C.认为对方势单力薄

    【4】根据短文内容推测,孙膑最有可能与下列典故有关的一项是(       

    A.围魏救赵

    B.赤壁之战

    C.四面楚歌

    【5】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短文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桂林的岩洞

    桂林的岩洞以芦笛岩、七星岩、冠岩最为有名,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走进芦笛岩,就好像走进了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装饰起来的宫殿,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摸上去还滑溜溜的。在这座美如仙境的宫殿里有很多景点,如盘龙宝塔”“水晶宫”“瓜果丰收等,最吸引人的应该算瓜果丰收,你看,这儿的果类有紫色的葡萄、红色的柿子、黄色的、浅绿色的蟠桃;瓜类有青色的哈密瓜、绿色的西瓜、黄色的南瓜,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啊!

    七星岩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刚走进洞口,一阵阵冷气就迎面扑来,还有许许多多的燕子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叫,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冠岩可不容易了,必须先爬到半山腰,然后乘观光电梯往下走,只见很多钟乳石上照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让人觉得好像 进入了一个晶莹透亮的童话世界。走出观光电梯,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声音,这可不是打雷,而是水流声,这里有一条闻名中外的地下河。坐船渡过这条地下河,可以乘火车观赏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钟乳石。

    一个岩洞,里面地电梯,有船,有火车,真是少见,难怪有人称赞说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哪!

    【1】解释下列词语。

    琳琅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芦笛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称赞冠岩是天下第一洞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儿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就再也游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 )恐吓—( )束手无策—( )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

    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

    C.土兵不小心掉到湖里,快要淹死了。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

    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土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

    【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①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②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儿,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③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④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____”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意思的,在相关选项后面画“√”。

    A.蓝天( ) B.大海( )

    C.白鸥( ) D.椰子树( )

    E.海滩( ) F.游人( )

    【2】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把夕阳滑落的过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的眼中,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_______,一会儿像_____,一会儿像______

    【4】赏析词句,完成练习。

    (1)第1自然段中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蓝蓝的天”“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运用的是______描写;“低翔的白鸥”“摇曳的椰子树”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

    (2)画“﹏﹏﹏”的句子把_____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 15、阅读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 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 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蜜蜂采蜜的 8 字舞

    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________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 8 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________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蜜蜂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得到什么启示?试着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

  • 16、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暴雨

    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猛然突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揭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s6u)有劲,使人(颤抖发抖哆嗦)。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雨滴雨雾)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尘埃灰尘),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竖着斜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襄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斜落直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躺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 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划去。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   )灰蒙蒙()

    惊奇(   )迷蒙(   )

    3. 文中有几处写到风,请你用“—”画出来。

    4. 文中写了风雨中的几种事物?请依次写出。

    5. 下面是对文_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所写的内容是雨前的情景。

    B. 文章主要写了下雨的经过。

    C. 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围绕 来写的。

    8. 仔细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说明了什么?

     

     

     

  • 17、课文《晏子使楚》片段(18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淮( 赔( 窃( 酒(

    准( 陪( 窍( 洒(

    (2)照样子写词语。(4分)

    笑嘻嘻        

    得意扬扬        

    (3)请用“——”画出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的句子。(2分)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分)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 18、阅读理解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尝供佰佳脂簧拌伪饱镰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异口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胸有成竹: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叙述了_____,告诉我们_______

    3文章通过几件什么事例来称赞老师注重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巧稚通过生物课体会到的人生哲理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吗?一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最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树争艳斗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榆荚。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炎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谦虚、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5】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在后面的“(  )”里画“√”。

    (1)本文歌颂了榆树谦虚、勇敢、坚强的品格。     (  )

    (2)本文说明了榆树的生命力强。                 (  )

    (3)本文说明了榆树经得起寒冷、炎热、干旱。     (  )

    【6】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中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换。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花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楚国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奎琳对司令官先生说,她可不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根据描绘的情境完成写话。

    上音乐课时,你发现同桌听着老师的弹奏竟然睡着了,你摇醒他,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