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克苏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语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获得资料的途径有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

    B. 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观察都是靠思考。是一个病句。

    C. 梁国杨氏子九岁晏子使楚中的意思一样。

    D.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是一副回文联。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B.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C.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D.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 3、下列中间的词语与左右两个词互为近反义词的一组是( )

    A.清晰 清澈 模糊 B.喧闹 喧哗 安静

    C.古朴 典雅 奢华 D.严厉 严肃 温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_______、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_________。本课所学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真童趣。全诗突出一个“_______”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们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3.《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_______图。全诗有静有动,___________,描绘出很美妙的乡村傍晚美景。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诗中写道:“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_____________。”

  • 5、词语解密。

    1.稚子弄冰   _______

    2.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

  • 6、查字典。

    “跳”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在字典中有①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②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③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④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

    “心惊肉跳”是_____,跳高是_____

  • 7、我能写出同音字。

    (  )   (  )   (  )   梅花(  )

    (  ) (  )   (  ) (  )

    chè(  ) (  )   (  )退   风驰电 (  )

    mínɡ(  ) (  )   (  ) (  )

  • 8、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 (2)绱鞋不用锥子——_______

    (3)孔夫子的弟子——______ (4)小葱拌豆腐——_______

    (5)外甥打灯笼——______ (6)四月的冰河——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 10、课外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

    “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

    (有删改)

    【1】“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后,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_______ 贡献——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_______   黑暗——_______

    3用“   ”画出能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4用波浪线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句。

    5结合文章给下面一句话选择正确的句意。(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这句话是说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炬烧完了泪才流干。

    B.这句话是说为人类做贡献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毫无保留。

    C.这句话是说为人要像春蚕那样,到死时已将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像蜡炬那样燃烧完自己时才不流泪了,才感到欣慰。

    6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  

    蜡烛:

  • 13、课内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想一想与加下划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的计谋为什么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1】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2)第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4】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级思维

    一个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买了一间小别墅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时光,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突然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 嗓)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人每天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

    三个年轻人不大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陆续 继续 连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自己的(宝贵 贵重)时间为你表演呢,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文中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请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3】文中三个年轻人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对“超级思维”理解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超级思维”是这位退休老人所拥有的。____

    (2)三个年轻人拥有“超级思维”。___

    (3)老人反话正说,把不喜欢听踢垃圾桶的声音,说成喜欢。____

    (4)因为老人每次都降低价钱,令年轻人不高兴,他们最终因为不愿意为越来越少的钱浪费时间而放弃,老人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安静。___

    【5】想象一下,如果文中的老人对这些年轻人直言相斥,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注释: 1 相公: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2 噫:读音。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3 踹:读音chuài。踩,踏。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邻居道:“范________公,快些回去!你恭喜________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A.xiànɡ  B.xiānɡ  C.zhōnɡ  D.zhònɡ

    ②他将________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________吓了一跳。

    A.jiànɡ  B.jiānɡ   C.dōu   D.dū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________

  • 18、阅读与理解

    说明书

    【产品名称】弗音皮肤消毒液

    【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乙醇75%±5%V/V)、水溶性红没药醇0.8%~1.2%W/V)、纯化水。

    【杀灭微生物类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使用范围】适用于手和皮肤消毒及物体表面消毒。

    【使用方法】手部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于手部1~2遍,作用1分钟。

    皮肤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皮肤表面或涂擦于皮肤表面2遍,作用3分钟。

    物体表面消毒:将本品均匀喷雾物体表面,使其保持湿润或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分钟。

    【注意事项】①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②易燃,请远离火源;③对酒精过敏者慎用;④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⑤不宜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⑥室内使用时,保持通风,且不得直接喷于空气;⑦本品开启后,请及时封闭,以防挥发。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日期】2020.1.17

    【1】请根据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品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水溶性红没药醇。______

    (2)本品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______

    (3)3岁的儿童可以自己使用该消毒液。______

    (4)本品适用于手部、空气、皮肤、物体表面的消毒。______

    (5)本品到2022年2月1日还能使用。______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奶奶买菜回来后,进厨房炒菜时朝衣物上喷了该消毒液,你觉得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同音字填空。 

    :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万籁俱________    ________之长

    2“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洪水可怕的句子。(两句)

    3文中咆哮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句子。

    (1)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是泰国的国宝。(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队课上,我们修订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人的感情是细腻的、美好的、高尚的。我们之所以过得快乐,是因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你写下心中最美的画面,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