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鸽架(qiān) 绊子(biàn) B.蘸浆(zhān) 揪住(jiū)
C.颧骨(huán) 腼腆(diǎn) D.揩泪(kāi) 穿梭(suō)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容镇定 抓耳挠腮 踉踉跄跄
B.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碧波万顷
C.恍然大悟 乐此不彼 相映成趣
3、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B.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C.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D.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4、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纪律严( ) 烧杀抢( ) 义正言( )
垂头丧( ) 张牙舞( ) 走投无( )
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有礼 含辛________苦 含情________ 了如________掌
熟视无________ 目不________闻 ________起舞 花团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村晚》这首诗中,表现了乡间牧童放牧时悠闲自得的诗句是“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3)《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___________,“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文中主要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
(2)(那些猴)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____)
(3)(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_____)
(4)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____)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宝钗(____) 敞开(____)
恰似(______) 嫣然(______)
土墩(______) 飘飖(______)
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第一句在本段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作者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5】船夫技术非常好,体现在(多选)( )
A.行船速度极快。
B.不管怎样拥挤,都能挤过去。
C.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1、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用直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2】用直线画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12、 家乡的桥(节选)
①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②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蓝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③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④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成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遨。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度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⑤一到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挢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1】文章第③~⑤自然段围绕“家乡的桥”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2】读第③~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思考:文章除了写静止不动的桥,还穿插写了人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桥就是忆家乡,请写出你积累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比较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深入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与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动画,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得到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不可磨灭的情感。至于影片和动画,虽然也可以让你感觉到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屏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彩多姿,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是能够在欢笑里、蹦跳里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知、获得学问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有删改)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后,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用“ ”画出造成现代儿童不喜欢读书的原因的句子。
【5】作者主张什么?请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看电视,只看书籍。(______)
(2)少看电视,多读书。(______)
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画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聪明的拿破仑
有一次,拿破仑骑马来到一片树林,忽然听到了一阵紧急的呼救声。他策马扬鞭,朝着传来叫喊声的湖边跑去。
只见一个士兵掉进了水里,正往深水当中漂移,距离岸边已有30米。岸上几个士兵无可奈何地叫喊着,慌作一团,他们当中谁也不会游泳。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问道。
“他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漂到深水里,刚才喊救命哩!”一个士兵回答说。
拿破仑应了一声,随即从侍卫手里拿过一支手枪,并大声向落水的士兵喊道:“赶快游回来,你还往当中游什么?再往前去,我就枪毙你!”
说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开了两枪。
落水的士兵,或许是听到了岸上威胁的话,或许是听到了前方子弹入水的响声,猛地转过身来,拼命地划着,竟然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们都很高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在他们身边的竟是拿破仑皇帝。被救的小伙子神色慌张,赶忙向皇帝行礼。他不解地问:“陛下,我不慎掉到水里,快要淹死了,您还要枪毙我,这是为什么呀?真把我吓坏了,您的子弹差一点儿就打中我了!”
拿破仑笑着说:“如果不吓你,你才真的要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越漂越远,就再也游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荒野深湖,周围没有居民。你看,这里几个人有谁能下水救你呀?经过这一吓,你不就自己游回来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这才明白过来,都开心地笑了。
当我们对眼前的困境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危急—( )恐吓—( )束手无策—( )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全故事内容。
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湖里,正向深水漂移→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破仑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
A.士兵不听指挥,拿破仑想枪毙这个士兵。
B.士兵在湖里游泳,拿破仑想和他开玩笑。
C.土兵不小心掉到湖里,快要淹死了。拿破仑想用开枪的办法吓唬士兵,让他往回游。
D.拿破仑很生气自己的土兵竟然不会游泳,想通过吓唬他让他学会游泳。
【4】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用“”画出来。
【5】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便出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用短文中的思维模式,给这个餐厅想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__________);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_______)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________)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________),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17、阅读理解。
海上英魂
①1894年8月,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②日本舰队军舰多,航速快,火力强。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我军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kài),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③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发炮,屡中敌舰。突然,邓世昌发现以主力舰“吉野”为首的日军四艘快速战舰逼近“定远”舰。“定远”舰是北洋舰队的旗舰,是我军整个舰队的指挥中心。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致远”舰虽因此陷于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但仍左冲右突,顽强迎战。不久,舰上本来就配备不足的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又命令用步枪射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痕累累,舰身倾斜,即将沉没。这时,日军“吉野”舰驶近“致远”舰。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④敌军见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烈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
⑤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
【1】根据理解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_________________。
惊恐万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邓世昌的_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邓世昌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3】第四自然段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话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
【4】“‘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这句话是对敌人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邓世昌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邓世昌舍身为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B.战斗中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强敌时的团结无畏精神。
C.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需要好好享受就行了。
【7】修改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除了邓世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选一位你最了解的简要介绍一下他(她)的事迹,并说一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精心阅读比能力。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疫 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yí yì),我们怎么能忘怀?(《再见了,亲人》)
【1】选择文中括号内的正确答案,画上“√”。
【2】把文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示“雪中送炭”的意思的句子。
【4】这段话讲了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三件事:⑴ ; ⑵ ; ⑶ 。
19、课内阅读。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段话选自文学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大虫抓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
【3】武松使出____、____、____来应战,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他(_____)。
A机警敏捷 B无所畏惧 C胆大心粗
【4】学习了本篇文章,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________》观后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写影视作品、书画作品、文艺节目等。②内容具体,条理清楚。③感受要真实具体,语言生动形象。④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