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池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填人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表哥年轻有为,很受领导

    (2)爷爷十分     这个年轻人,认为他将来必会出人头地。

    A.赞赏  赏识 B.赏识  欣赏 C.欣赏  赞赏

  • 2、不全是近义词的是( )组。

    A.光滑——平滑  开辟——开拓 B.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C.安身——安家  宽阔——宽广 D.呼唤——召唤 顽劣——乖巧

  • 3、一语未,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       

    A.完毕,结束

    B.明白,懂得

    C.完全(不)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   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6、《猴王出世》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 )

  • 7、精彩回放。

    1.君子喻于义,_____ 

    2.恻隐之心,_____ 

    3.人有耻,______ 

    4.《杨氏之子》一文中,面对孔君平的发问,杨氏子以“_______”来进行回答,他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手指》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童年的发现》一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 8、形近字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莫高窟(节选)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莫高窟的_____,用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了它的特点。

    2文中省略号省去了飞天的其他姿态,请模仿句式,再写两句。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有的     ;有的 ……

    3请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俄罗斯人的菜园子

    ①菜园子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生活天地。他们在那儿劳动、休闲、领略大自然;从那儿获取蔬菜、水果、鲜花,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和丰收的喜悦。

    ②菜园子一般在离城市几十公里的郊外,人们开车上那儿种地。

    ③往往都是几十户到几百户人的菜园子连成一片,面积可达一两个平方公里。人们只需去政府或所在单位登记,交纳不多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块菜园子,然后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翻土、种植、围栅、架棚、造温室、建房。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代代相传耕耘,非重大变故很少转卖。大多数菜园子里建造了住房和木质桑拿浴屋,菜地还配有十分方便的浇水系统。

    ④俄罗斯人在菜园子里造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建筑局提供的样板房,逐步购料营建,把房子造得各具风格,十分别致。室内壁炉可生火取暖、做饭,有的还带上烤箱炉,可自制面包、蛋糕和比萨饼。他们往往周末出发,在菜园子里劳动,远离城市的喧闹,尽享原野的清新空气,周日再返回城里。

    ⑤菜园子每年4~5月开始翻土,5月开始种植,8月开始收获。人们大量种植土豆、黄瓜、西红柿、大包菜、胡萝卜、洋葱、香菜……开发较早的菜园子种有不少水果,如苹果、草莓、杨梅、樱桃以及不知名的小果子。收获季节,全家出动,或邀请亲友帮忙,分享果实与喜悦。

    ⑥菜园子里的桑拿浴,是俄罗斯人冬季的一大享受,也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人们用大木头烧红大铁炉,然后将水泼到炉壁上,蒸汽可让室内温度高达80度。人们互淋热水,用杨树条抽打周身,放松肌肉和血管。等人热得难以忍受,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汗时,再将融有冰雪的冷水从头到脚淋下来,这虽使人难受,却能收缩血管,刺激神经,达到血管内渣物脱落并排泄的目的。

    ⑦俄罗斯人食用的蔬菜60%来自菜园子。他们把土豆、包菜收入菜窖,将黄瓜做成腌菜、泡菜,用草莓、西红柿制作果酱……俄罗斯人乐此不疲,对菜园子情有独钟。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麻烦——______ 宁静——______ 舒服——______

    【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介绍了______,第⑤段介绍了_______,第⑥段介绍了________

    【4】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俄罗斯人菜园子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哗”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______),组词(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______   慢慢(______   得心用手(______

    【3】本文围绕小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4】第二段自然段描写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没有见过小艇的人也能结合熟悉的事物大致想象出小艇的特点。

    【5】本文中有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醉打蒋门神

    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在槐树下乘凉,猜想这就是蒋门神。

    武松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嚷嚷着:“店家过来!”酒保跑过来:“客官有什么吩咐?”武松说:“我问你,你家主人姓什么?”“娃蒋。”武松说:“为何不姓李?”过了一会儿,武松说:“叫那妇人下来,伴我喝酒。”酒保说:“那是老板娘。”武松说:“即便是老板娘,陪我喝酒有什么关系?”柜台后面的老板娘火了:“你这该死的贼!”武松提起老板娘,“扑通”一声丢进大酒缸里。几个酒保过来,也被武松扔进了酒缸里。一个酒保跑去叫来了蒋门神,蒋门神吃了一惊,大步赶过来。武松迎上去,举起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转身就走。蒋门神大怒,正要追赶,没提防武松回转身起左脚踢中蒋门神的小肚子,疼得蒋门神蹲下去,紧接着武松的右脚又起,踢在对方额角,蒋门神往后便倒。这一招有讲究,叫“玉环步,鸳鸯脚”。武松踩住蒋门神,一顿重拳,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武松教训了他一顿:“你把抢来的客店还给人家,今天就离开快活林,再不许回来!”

    快活林酒店又归还给了施恩。

    【1】“打草惊蛇”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本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开头写武松“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武松打蒋门神是因为(       

    A.武松听说蒋门神武艺高强,想试一试蒋门神的身手。

    B.蒋门神抢了别人的酒店,武松打抱不平。

    【4】短文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写出两个《水浒传》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成长的桥

    陈敏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时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焦急、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选自《中学生魅力阅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1】读选文,你认为“成长的桥”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对答,结果母亲忍不住笑了。你觉得母亲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开头说“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但经过一次变故后,“我”竟考了全年级第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猜诗谜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 不料他刚进庭院就被这位好友拦在屋门外。

    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拜访,你如此无理,究竟是为什么?”

    唐伯虎笑道“: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一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对,就不能怪我闭门谢客了。”

    祝枝山说“:好吧,一言为定!”

    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打一个字。”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

    祝枝山听了笑道“:如此简单的诗谜也值得我去猜吗?”他说着便自信地走进屋去,坐到太师椅上就朝唐伯虎招呼到“:好,佩服!佩服!快奉茶吧!”唐伯虎见诗谜已破,立即端上香茶一杯,连连说“:此谜破得妙!”

    这首诗的谜底就是“______”这四个字。

  • 16、阅读。

    祥子买车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绊   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掉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历 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祥)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   即)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汉字,打“√”。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抛弃——( )   安静——( )   谅解——( )

    【3】文中画“﹏﹏”的两个句子,是对祥子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的个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哆嗦”“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       

    A.这辆车花光了祥子所有积蓄,他忍不住心疼钱。

    B.祥子极度激动,他因为终于拥有一辆自己日思夜想的车而产生了欢喜之情。

    C.祥子以后即将以拉车为生,要过苦累的日子,觉得自己命很苦。

    【5】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北京结婚的。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也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却不同了,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依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还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毛泽东一想至此,心里非常难过,只有强忍悲痛安慰杨开慧:“霞,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要保重身体。”

    二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尽的情话。眼看鸡叫三遍了,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我得走了。”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眼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看不见了,オ回到屋里来。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1931年春,毛泽东在指挥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立即采取对策,领导红军跳出外线,开始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一直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但是,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健时刻,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他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只有到这时,毛泽东才再次想起了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在一张纸上为杨开慧写了碑文:“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为什么毛泽东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到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是从何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碑文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加油站!

    走时,他问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说没有。只有当了三年兵的李辉大胆地说;我,想请假。班长马上瞪了他一眼,可已经来不及了。

    将军疑惑地问:请假干什么?

    我想……我想到山下去看看树,三年了……三年来我没有见到过绿色。

    所有的人一下子静在那里,只有狂风吹拂着每个人的衣角。将军转过身去,他哽咽着,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下来。猛地,他转过身来,大声地说:准假!战士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你们……都有这个权利……”

    然后,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所有的人,包括师长、团长都掉泪了,但是谁也没有哭出声来,唯有高原的风在呼啸。

    于是,我们有机会轮流下山去看一次树。'我们流连在树下,深情地凝望着。那粗壮的、顽强的胡杨树啊,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它冲天的气势,还有它无声汹涌的血汗以及脉络的丝丝缕缕,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1.用__画出描写胡杨样子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3.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深意?

     

    4.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战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多少________(心血  血汗)     (慈母  慈祥)________般的温暖

    (打胜  战胜)________了那次阻击战

    2找出大娘送打糕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一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 22、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妙笔生花。

    在我们周围,既有让人心动的自然风景,也有让人感动的生活情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风景。要求:语句通顺,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做到动静结合、情感真挚。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